援引精当,独辟蹊径——评刘和文著《张潮研究》

2012-04-02 14:11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和文张潮研究

张 健

(安徽师范大学,芜湖 241002)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史称一府六县(歙、休宁、祁门、黟、绩溪、婺源),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程朱桑梓”、“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等美誉。近日拜读同仁、好友刘和文研究馆员的新著《张潮研究》,此书对清初徽州著名的藏书家、学者张潮作了系统研究,印证了徽州不愧为“文献之邦”的称号,也让人为徽州文化名人对文献学方面所做的贡献而折服。

《张潮研究》共计26万余言,除绪论之外,主体部分共分六章。绪论部分系统概述了张潮研究的现状,从生平研究、戏曲研究、小说研究、小品文研究、文献学研究五个方面次第总结,并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正文分别从生平与思想,交游与著术,《虞初新志》研究,《幽梦影》研究,诗作、诗学理论与曲学理论辑考,文献学贡献与影响六个方面深入研究。该著为作者第一部学术专著,从作者第一篇研究张潮的论文《张潮年谱简编》[1]到本书的出版将近十年时间,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学界对张潮的研究多是零星的、局部的论述,甚少涉及全面考察,迄今为止尚无一部“张潮研究”的学术专著问世,可以说《张潮研究》填补了此项空白。它充分体现了作者多元的研究视角和较高的理论水平,融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既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徽学著述,又是兼具较高可读性的人物传记,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援引精当,考订翔实;多元视角,独辟蹊径;由点及面,填补空白。

1 援引精当,考订翔实

《张潮研究》融论述与考证于一体,史料的翔实与否直接决定着著述的质量,作者抓住重点,拎出脉络,论述部分援引精当,考证部分考订翔实,在同类的著作中凸显其上佳品质。

作为清初著名学者,张氏之流风遗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度被学界关注,亦有研究成果。作者对张潮及其作品的研究做了系统地梳理,在充分认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著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足见作者扎实的文献功底。在本书中,作者参考专著133部,学术论文53篇,学位论文7篇,并对张潮存世的著述进行了认真研阅。在选择材料方面也是重点突出,做到了既列举精要,又不疏漏重点。张潮是声名远播的清初诗坛怪杰,其诗作著述中保存完整的只有《诗幻》,大多收录在清人编辑的清人诗歌总集中,作者对其作了系统汇辑,并附录于书后,其中有辑于罕见的珍本,很少有人能援引为材料,可见其弥足珍贵。

作者不仅重视文献资料,而且处理文献资料相当娴熟,《张潮研究》生平一节,尤见作者“援引精当,考订翔实”的治学态度。作者按照年谱编列而成的张潮生平,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力,颇有价值。如: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春,张潮与卓尔堪发起西园雅集,同安徽吴街南、闵麟嗣、兴化王仲儒、四川费锡璜、诗选家聂先、诗人李国宋、袁启旭等,听莺红桥。此事作者分别用了卓尔堪《红桥听莺心斋招同西涛名友景州书载进也汉瓿分赋》(《遗民诗》附录《近青堂诗》有),费锡璜《听莺分韵》、《甲戌九晶同许眉先、钱临澄分赋》、《除夕至叶县署中晤杨申珮表兄》(《掣鲸堂诗集》卷八),《费燕峰先生年谱》,《尺牍友声二集》庚集、吴街南札、聂先札、费锡璜札、袁启旭札等进行考证、确认,可谓资料翔实。关于张潮的确切卒年,目前尚未见有可靠考证。作者通过援引翔实的文献,作出合理的考证。如其云:晚年张潮连遭不幸,康熙三十八年(1699),“误堕坑阱中”,“生计萧然,日就困惫”;康熙四十年(1701),“复遭陷阱”,连自己的著作和《昭代丛书》丁集亦无力付梓。康熙四十六年(1707),张潮尚有活动,序而刻其作品《奚锦寸囊》,时年五十八岁,此后情况不明。但《南山集》案给了我们一点线索,张潮曾与戴名世交往,张氏对《孑遗录》“心绝爱之”,赞赏其“文笔颇高老”;并刻而发行戴名世的小题文。康熙五十年(1711),戴名世以《南山集》案下狱,被杀。如那时张潮仍然在世,必然脱不了干系,故可推测张潮卒于康熙五十年(1711)以前。

2 多元视角,独辟蹊径

张潮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在文学、藏书、刻书、哲学等领域都有影响,作者从多方面将张潮呈现在我们面前。关于张潮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作者从其在小说、戏曲、诗歌等方面的成就来揭示,多层次展示,其方法有创新之处。其一,将张潮研究分成专题来论述,这样能达到对问题研究的具体、深入的效果,特别是介绍张潮的生平时,作者用年谱的形式来阐述,使读者感到脉络清晰,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展示了张潮一生活动的事迹。惟有在这一领域长期潜心研究、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创新颇多。其二,在研究方法上,做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虞初新志》是张潮编辑的小说集,前贤时俊对《虞初新志》小说体制的创新及其表现的小说观颇有研究,而对其表现的士人心态尚无深探。作者另辟蹊径,对《虞初新志》所表现的士子心态作出研究,并从文化意蕴上予以剖析。指出《虞初新志》用志人笔法,描绘了一幅时代众生群像图,将清初士人形态“摹仿毕肖”,他们既有各自的特征,又有时代的共性。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类:怨世的狷介孤高之异士、避世的闯荡江湖之豪客和玩世的厕身市井之小民。作者不仅仅介绍“虞初”小说发展历程、“虞初”小说概貌,而且上升到文化思想底蕴来研究,反映作者视野广阔,不仅是从文学角度去考察研究,而是站在更高的位置考其文化的渊源。作者指出《虞初新志》能成功地表现当时士人心态并非偶然,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将其置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清初文化的纵横交错点上,从其文化心态入手去探索诠释其中所寓含的文化意蕴,就会有新的体悟和发现。又如,作者在研究张潮《幽梦影》时,着重深入张潮的思想,认为张潮继承汤显祖所提出的“主情”观,并扩大了情的范围,认为“世界原从情字生出”。一个“情”字,演绎了人世间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大千世界,正是因为有情感的滋润哺育,才使人类各以生衍,代代更迭。张潮提出“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的观点,并指出“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这是对汤显祖倡导的“因情而生,因情而死”观点的发挥。

因此,我们说《张潮研究》虽为人物研究,其研究方法却有别于人物传记和人物评传。作者通过专题性研究揭示张潮在清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时,就张潮这个人物研究来说,此书亦属第一例,正如马卫中先生《序》中所指出:过去之张潮研究,多局限在《虞初新志》,除一二硕士、博士论文以外,很少全面考察,恕我孤陋寡闻,据我所知,至少迄今为止尚无一部“张潮研究”之学术专著出版。从这种意义上言,刘和文君此书亦是新锦出机、填补空者。而其独创之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形式方面,更与内容有关。该书对张潮生平及交游之考订,详尽完备,筚路蓝缕之功,是浮躁之学界所难得一见的。刘和文君在研究《虞初新志》、《幽梦影》多有创见的同时,又以很大的篇幅对其诗学和曲学理论、甚至文献学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全面了解张潮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有极大帮助的。

3 由点及面,填补空白

张潮是清代徽州著名的学者,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学习四书、五经,走八股科举之路。一生遵循“立品须法乎宋人之道学,涉世宜参以晋代之风流”的修身原则,交游甚广,著述颇丰,在清初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人称其“文章鼎立庄骚外,杖履风流晋宋词”[2],他的学述著作、思想以及编辑的《昭代丛书》和《檀几丛书》,对文学史和文献学方面都具有很大的贡献。张潮所取得的成就,亦代表着徽学的成就,作者通过研究张潮的历史成就和地位,提升了徽文化的成就,该著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填补了徽学研究的空白。

张潮是一个藏书家,汇家藏而成《昭代丛书》、《檀几丛书》。其藏书理念为:“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能用不难,能记为难。”[3]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益智博学,学以致用,真正能将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读书不难,能用为难”,可谓一语中的,表现出徽州藏书家共同的思想。张潮亦是清初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为图书编刻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先后编刻了《虞初新志》、《昭代丛书》、《檀几丛书》等图书,编刻图书使他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鉴赏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编辑思想,即“有益于人生日用”的主导思想和“只为扬芳,匪图射利”的编辑动机,并显示出其广收、精选,保存罕秘文献的编辑目的和创格与旨明的编辑体例。正如邓长凤说“《虞初新志》的克底于成,其实是清初文人间声息相通的一个生动例证。”[4]正因如此,《虞初新志》的编辑影响了整个清代甚至近现代的小说编辑,足见明清时期徽州刻书家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知道徽商以“贾者力生,儒者力学”为基点,竭力发挥“贾为厚利,儒为名高”的社会功能,并将二者很好结合而集于一身,迭相为用,张贾以获利,张儒以求名。因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徽商人生的一种追求,这在张潮身上亦得到体现。作者深刻地研究张潮在康熙文坛的交游活动,与前辈黄周星、冒襄、余怀宜等,和同辈好友孔尚任、王晫等,还有一些知名人士。张潮和他们一起唱和酬答,持久交往,彼此愉快心情,促进了其思想和文格的成熟。张潮的修身养性,视野开阔,以及文坛上的影响,与其交游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所以对于张潮在各方面的成就,作者把目光投向张潮的交游,是有其深刻道理的。通过交友和交游,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其次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在交游的同时,也开阔了张潮的胸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了思想境界。这一过程可以说是对不同思想、不同文化多元性、交融性和互补性的结合,为后来张潮著书立说,创造自己人生辉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张潮研究》重视此点的深刻用意。

另外,关于徽州教育、新安理学,该著都有涉及。如书中提及在读施璜记述徽州私塾学规的《塾讲规约》后,联想到朱子,题跋云:“吾乡故有紫阳书院,每岁朱子寿旦,六邑之士聚拜祝之馆,讲学而退。以是为疏,于是更联塾讲法,诚善也……夫吾乡为程朱阙里,宜其讲席之甚如此。”并称赞“《医津一筏》诚中流一壶也,即在江子医集中亦属本经上品,药笼中何一日无之。”

读完《张潮研究》,深感作者十年间沉心静气,心无旁骛,刻苦钻研,孜孜不倦,这本身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或者文人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作为学术同仁,殷切期待和文兄孜孜不倦,治学著述,硕果累累。

[1]刘和文:张潮年谱简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6).

[2]马卫中:张潮研究绪论[A].刘和文.张潮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3]刘和文:张潮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4]张潮:幽梦影[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和文张潮研究
Plasma propagation in single-particle pack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 joint effects of particle shape and discharge gap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粤桂签约康养和文旅项目总金额44.5亿元
幽梦影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洪和文绘画作品
Numerical study on the modulation of THz wave propagation by collisional microplasma photonic crystal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瓢針司南酌”的考古和文獻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