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磊
(河南师范大学,新乡 453007)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风俗民情及自然资源等的综合反映,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当地的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建设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人才聚集、设备先进、经费充足等。因而,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理应做得更好,以担当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
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是开发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物质基础,是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文献保障。
笔者认为,以某一地市为区域的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由于其所辖区域一般在1万平方公里左右,与一个省的范围相比并不大,应尽可能本着“宁滥勿缺、宁宽勿严”的原则全面收集与该地市相关的所有文献,并制定一个明确的地方文献收集原则。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的原则是:立足新乡,辐射豫北,兼顾全省,面向全国。立足新乡,是指要全面收集涉及新乡的所有文献;辐射豫北,是考虑到行政区划变迁的因素,新乡地区曾经管辖今豫北的焦作市、济源市,新乡专区还曾一度管辖整个豫北地区,建国初期以新乡市为省会的平原省管辖范围则是包括豫北地区在内的更大地域;兼顾全省,是指河南文献中往往有涉及新乡的部分,同时,河南其他地市的地方文献有利于横向比较研究和参考,所以也收集一部分河南文献;面向全国,是指要以开阔的视野来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和研究工作,借鉴全国地方文献建设先进地区的经验,以改善和加强新乡地方文献建设。
在收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找准几个重点收集方向,使地方文献这一特色馆藏更具特色。河南师大图书馆就确立了地方文献的六个收集重点。一是新乡地方史志。二是以新乡典型群体为代表的红色文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乡先后涌现出刘庄、京华等先进典型村镇和史来贺、吴金印等先进典型人物,与之相关的文献是我们收藏的重点。三是平原省文献。1949-1952年新乡是平原省省会,河南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也是平原师范学院,因而,与平原省相关的文献也是我们收藏的重点。四是新乡地区的家谱与姓氏文化。五是新乡籍人士著作。包括文学作品、学术专著、科技成果等,甚至包括一些著名人士的手稿、日记、信函等。六是河南师大文献。包括校史、校报、各院系的学生刊物等。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第一步,应从本馆已有藏书中挑选出地方文献,并集中到地方文献阅览室。同时,从网络数据库中了解地方文献的相关书目,以使收集工作更具有目的性。在此基础上,要向社会发出地方文献征集函,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地方高校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的重要意义。
由于地方文献大部分都是非正式出版物,甚至是非印刷品,所以收集途径与图书馆正常的采访工作有所不同,不能仅靠购买,而是要充分宣传,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以争取他们向高校图书馆捐赠地方文献。比如,河南师大图书馆在发出地方文献征集函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共接受了1000多册的社会捐赠,其中郑州大学图书馆赵长海研究馆员一次性捐赠了个人收藏的河南文献616册,大大充实了地方文献馆藏。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捐赠情况,不定期地举行地方文献捐赠仪式,一来让捐赠者感受到精神上的鼓励,二来也是对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进行宣传。河南师大图书馆在2012年3月15日举行了一场捐赠仪式,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大河网等媒体先后做了报道。在图书馆广泛宣传的同时,还要争取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的支持,史志办、党史委、文联等单位往往也愿意捐赠各自单位的地方文献,以便得到更好的保存与利用。同时,高校要发挥校友多、学生多的优势,发动广大校友捐赠地方文献,在校大学生也可以帮助图书馆广泛宣传地方文献的征集。实践证明,很多学生周边的亲朋好友通过学生或亲自到馆捐赠地方文献,说明让广大校友和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此外,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民间组织也非常乐意帮助高校图书馆进行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这对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是很好的支持。总之,通过工作实践,高校图书馆要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地方文献收集网络。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地方文献的征集完全寄托于社会捐赠,在征集过程中,对有些不肯捐赠的重要文献,图书馆也可与收藏者协商交换或购买。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细致的工作。
对收集到馆的地方文献,要及时登录、分编,保存在专门的地方文献阅览室,由专人负责保管,特别是对捐赠文献,一定要妥善保管,严防丢失,以免对捐赠者的积极性造成伤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对年代久远、破损残缺的地方文献,要在不改变其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及时进行修复和养护。
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建设方面虽然有着一定的优势,但仅凭一馆之力,也很难将一地的地方文献收集齐全,因此,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依靠自己的人才优势和技术设备优势,将收集整理的地方文献分不同的专题,建立相关的专题数据库,以扩大地方文献的利用率与影响。实现地方文献馆藏的数字化,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地方文献资源的效益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体现地方文献馆藏的价值,同时,也延长了文献的使用寿命,起到了保护地方文献馆藏的作用。
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及数据库建设应该有所侧重,没有必要对所有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1)馆藏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进行书目、关键词、著者等的检索,并且要不断对其进行更新,以确保读者能够检索到所有馆藏地方文献。(2)从已有数据库中挑选出有关的地方文献,建设一个专门的数据库,以避免文献的重复数字化。(3)选择地方文献中最具特色的若干类别的文献,分别建立相关的特色数据库。如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根据南阳地方文献的特点,自主研发了“楚汉文化特色数据库”。[1]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为地方文献进一步实现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仅是向数字化迈出了第一步,地方文献还要进一步网络化,建立专门的网站,以扩大影响,提高利用率。在这方面,国内图书馆界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比如,郑州大学图书馆依托河南文献中心,早在2002年就建成了河南文献网,其宗旨是:启封中原文化的一把钥匙,探索河南奥秘的文献中心。书目数据库是该网站最主要的部分,此外还包括河南地方旧志提要数据库、明清进士及近代留学生数据库、河南名胜古迹数据库、河南历代名人数据库和地方文献研究文章专栏等内容。该网站受到国内外文献界同仁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日均浏览量达4000余人次。[2]此外,汕头大学图书馆开通了潮汕特藏网,该网站基于地方文献数字化并确立通过网络联系世界、服务公众的理念,逐步丰富潮汕文化资源,建立完善的检索系统,竭力为海内外研究学者服务,同时兼顾向海外华人和热爱潮汕文化的朋友宣传特色鲜明的潮汕文化,交流研究成果。[3]与河南文献网一样,潮汕特藏网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可以借鉴这些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建设好地方文献网站,更好地为更多读者服务。
在地方文献网站上,除了介绍馆藏、提供网络数据库的检索以外,还要定期将捐赠的图书上榜公布,以提高捐赠者的积极性,让捐赠图书这一高尚行为逐渐成为社会风尚,扩大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社会影响。
高校图书馆凭借一馆之力,难以将本地区的地方文献收集齐全。从某种程度上说,地方文献最重要的并不是其珍稀程度,而是其完整性与系统性。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与本地的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史志局、文联等单位合作,联合开发本地区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地方文献的完整性、系统性及其共知、共享,共同构建地方文献保障体系。
有些图书馆认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开发就已经完成了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任务,其实不然,作为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由于其处于从事教学与科研的高校之中,还要参与地方文献研究的重任——完成地方文化创新的使命。同时,通过研究地方文献,可以进一步明确地方文献的收藏重点,明确特色,使地方文献收集与研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地方文献历来被认为具有“教化”与“励志”作用。由于地方文献在内容上多是本地的信息,读者读起来更有亲切感,特别是在地方高校,学生大多是本地人,他们从地方文献中能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等知识,可以加强学生对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从而在毕业后能够更有感情与信心地建设家乡。通过阅读地方文献引发的广大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也必然会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起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在当代,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如安徽的徽学研究、洛阳的河洛文化研究等。区域历史文化研究对地方文献的依赖程度之高也是有目共睹的,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馆藏为区域史研究提供了文献保障。地方文献馆藏为学校的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旅游管理等相关学科提供了文献保障,真正发挥了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优势。同时,近年来图书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为图书馆这一高校的学术中心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多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博士,地方文献为他们以图书馆为基地进行科研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实践证明,只有深入研究地方文献,或者说在科研中充分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馆藏才算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才算没有白做。
3.2.1 区域历史文化研究
3.2.2 口述史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从2002年开始进行口述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十年来做了大量的口述历史研究工作。2012年2月27日,中国传媒大学与崔永元合作成立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及口述历史博物馆。崔永元表示,自己的团队现在正在做口述历史资料的数字检索系统,并希望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都可以分享这一成果,“让它还是我们的图书馆,每个人都可以到那去查资料,去利用这些资料写论文,然后写专著,全都是免费的,都是义务的,我们给大家提供。”[4]
作为图书馆人,更应在口述历史资料的收集和保存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地方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应该成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口述历史资料与传统史学所常用的文献档案、传记日记、考古资料、报刊杂志等资料相比,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图书馆界已经开始重视口述历史的研究,尤其是在地方文献建设方面。[5]在今后,随着口述史料在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一定会更加凸显。我们在收集、整理口述史料的同时,也要利用这些口述资料进行相关历史研究。
此外,地方文献可以为编修志书、家谱、地方的某一专题研究等提供参考咨询服务。通过地方文献的相关研究,也有利于本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及文化产业。
[1]苏全有主编.河南省师范院校图书馆志略(上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75.
[2]赵长海.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以河南文献网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65-67.
[3]陈俊华.潮汕文献特藏网资源述略[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增刊):163-165.
[4]腾讯娱乐.口述历史博物馆成立,崔永元呼吁设立相关专 业 [EB/OL].http://ent.qq.com/a/20120228/000144.htm.2012 -2 -28.
[5]陈俊华.“创造史料”的图书馆——口述历史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