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句容 212400)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又称信息素养,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首次提出,并定义为:“所有经过训练的在工作中善于运用信息资源的人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具有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随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信息素质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是我国当前信息素质教育应用和普及进程中的一个趋势[2],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
近年来,嵌入专业课程的信息素质教学模式得到了推广,国内很多高校在本科层次以上学生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研究能力、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3]。通过文献调查,这种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中基本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比较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非常鲜见。笔者于2011年第二学期在茶艺专业“中国茶史”课程教学中嵌入信息素质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中国茶史》课程授课之初,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在茶艺专业09级学生(三年级)及其它专业同级学生中进行了“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调查”,发放了260份调查问卷,收回258份,问卷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道德四个方面30个问题。限于篇幅,仅列出问题比较突出的调查结果。
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仅有 15.9%,大部分(77.1%)学生偶尔去一下图书馆,这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4]。关于“去图书馆主要目的”(多选题),有66.7%的学生是“娱乐、休闲”,55.0%的学生是借阅书刊。对“上网的主要目的”(多选题)调查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上网聊天”(74.8%)和“游戏、娱乐、消遣”(72.1%),其次才是“查阅资料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69.4%)。被读者使用最多的数据库(本校购置的)是中国期刊网(CNKI),但也仅有27.0%的学生,其次是超星数字图书馆(17.8%)、万方数据(8.5%)。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检索(85.7%),而利用互联网主要是通过百度和谷歌搜索引擎来搜索(64.6%)。还有45.7%的学生不知道学校购置了电子资源数据库。
能够熟悉图书分类和排架的学生仅占1.9%;能够明确表达信息需求、确定所需信息范围的学生只有16.3%;能熟练使用学校购置的数据库的学生仅占1.9%,而40.3%学生不会使用;能够知道所需信息或资料在何处可以获取的学生仅有11.2%;仅有8.9%的学生能够从无序的信息中快速检索出所需的信息。其他高职院校也大致存在上述问题,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5]、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7]、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8]等。在本次调查中,93.4%的学生需要接受信息素质教育。鉴于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和需求,很有必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选择茶艺专业“中国茶史”的课程作为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对象,是基于两个方面因素考虑的:一是笔者具有茶学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背景;二是笔者具有从事“信息检索与利用”和“中国茶史”两门课程多年教学工作经历,可以承担专业课程教师和图书馆馆员双重角色。“中国茶史”是高职茶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教学时数为30学时左右,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所有教学任务,讲授先秦、汉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现代六个时期茶叶的科技史、经济史、文化史、传播史四个方面的内容。目前正式教材仅有一种[9],即夏涛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的《中华茶史》。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授课内容、拓展课堂知识所需的资料分散在众多文献之中,可供系统化参考的教学资料比较缺乏。如果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必然会有助于学生方便、快捷地获得相关文献,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该课程中嵌入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教学模式已具备了以下三个条件:(1)内容设计。“中国茶史”课程内容和嵌入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授课计划由笔者一人完成,与通常采用的模式(专业课教师和图书馆馆员共同设计和讲授)相比,更容易制定和实施,更能体现无缝式嵌入。(2)时间安排。嵌入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授课时间是“中国茶史”授课计划内的正式授课时间,能够保证信息素质教育正常开展的课中教学时间,不是额外添加的课外时间。(3)教学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授课内容是嵌入到“中国茶史”课程阶段综合作业的教学环节之中,并将信息知识和技能适时地溶入到“中国茶史”教学任务中。这种实施方式不仅没有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反而能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中国茶史”有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完成课程阶段作业过程中提升了信息素质。
目前,嵌入课程式信息素养教育方式主要有相关方式和完全方式两种[10],前者是部分或局部介入,后者是全程参与。由于教学计划制定、课程阶段作业设计、成绩评定等皆由笔者一人完成,因而选择了完全方式。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虽然现有体制提倡教学改革,但囿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制约,笔者采取了变通方式,将嵌入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以“文献阅读与知识体会”形式编入授课计划,共四个学时,分两次嵌入,分别安排在宋元时期、现代时期教学内容完成之后,由此将“中国茶史”课程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各拟定六个题目,并以其中一题为检索案例。根据茶艺专业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综合现状,主要讲解三个方面内容:(1)图书馆纸质图书的检索与利用,介绍了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的快速检索、多字段检索和分类浏览三种方式,从分析检索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正确地制定检索策略、编写检索词、缩小检索范围(二次检索)等,并介绍茶叶文献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的分类号及其馆藏分布与排架情况。(2)数字图书的检索与利用,以“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为例,介绍“知识”和“图书”频道的检索方法及其数字图书的阅读方式、利用技巧。(3)期刊论文检索与利用,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为例,详细介绍初级检索和高级检索方法,简要介绍期刊导航和内容分类的检索方法。
在完成“中国茶史”课程第一阶段教学任务后,授课地点改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授课形式为现场教学,先由教师进行信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讲解与示范,然后再由学生自行实习,最后,完成阶段作业,即课程小论文。学生可以在教师拟定的六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也可自拟题目。课程小论文作为平时成绩(占整个课程总成绩的30% -40%),要求在纸质图书、数字图书和期刊论文中检索相关文献,在阅读、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字数在1500字左右,不得整段抄录参考文献,文章格式要符合期刊论文的规范格式(与提供的范文格式相同),论文完成后以电子文件形式发送到指定的邮箱。收到电子邮件后,笔者对每篇课程小论文出现的问题逐一回复,学生再根据要求修改后重新提交,最后给出阶段作业成绩。
第一阶段课程小论文完成后,对提交的作业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反映的问题主要有:⑴少数学生不会发送电子邮件;⑵论文格式规范程度不高,只有个别学生符合要求;⑶文后参考文献格式不完全符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要求;⑷整段抄录参考文献的现象比较严重;⑸检索和利用的文献不符合要求,部分学生仍然依赖搜索引擎,参考文献部分来自百度文库、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
在“中国茶史”课程第二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第二次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包括复习、巩固第一次讲授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并针对第一阶段作业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剖析、辅导。利用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检测服务,简要地讲解了某个学生课程小论文的相似性检测报告,这篇文章总相似比高达52.50%,其中,相似比最高的一篇文章为42.5%,而这篇文章还未出现在文后参考文献中。这种现象不是个别情况,说明对高职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从收到的第二阶段课程作业来看,基本上都能顺利提交,电子邮件的主题和附件名称(文件名)都符合要求,课程小论文格式一次性合格率比第一阶段明显提高。但是,文后参考文献的格式仍然不够规范,课程小论文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比较欠缺,绝大部分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篇幅较多,能够反映作者的观点很少。这说明学生阅读参考文献的量偏少,对参考文献的理解和体会还不够全面,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
实践表明,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嵌入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检索、利用文献信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如果在专业的其它课程教学中适当跟进这种教学方式,拓宽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增加学生信息技能的训练机会,效果可能会更加明显。不仅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起到必要的指导和提升作用,从长远看,也会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领域为馆员创造条件,特别是给具有与学校专业课程相同或相近专业背景的馆员提供了机会,形成激励机制,鼓励他们与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共同完成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
[1]赖茂生,孙鹏飞.高校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发展研究[J].情报科学,2009,(8):1133 -1138.
[2]杜慰纯,宋 爽.信息素质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切入维度和实施路线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9):87 -89,93.
[3]符 勤.嵌入专业课程的信息素养教学案例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89-92.
[4]彭跃峰,夏 杰.高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0):86 -90.
[5]《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3):73 -77.
[6]李织兰,蒋晓云.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高教论坛,2007,(8):162 -165.
[7]李平双,刘凤娥.高职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调查与分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6 -78.
[8]方丽娜.高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培养途径——以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8):118 -120,135.
[9]章传政.关于茶叶历史教学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362,366.
[10]汤莉华,潘 卫.IC2新服务模式下的嵌入课程式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杂志,2010,(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