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划片招生到自主择校
——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

2012-04-02 12:09林乐波王志刚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督导公平学校

● 林乐波 王志刚

从划片招生到自主择校
——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

● 林乐波 王志刚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一种理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许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选择好的学校。由此产生的择校费和教育寻租现象导致了教育腐败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择校现象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在对择校性质、原因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解决择校问题的经验,从均衡教育资源、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等方面提出由划片招生到自主择校、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新思路。

一、择校的定义与种类

有学者认为,“所谓‘择校’是指近年来主要在城市中出现的,家长主动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的优惠政策,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选择现象。①”还有学者则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择校是针对‘就近入学’政策而言的,它不是按照招生区域及户口的限制入学,而是人们通过择校费或权力关系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入学方式。②”综合来看,所谓“择校”主要是指近年来主要在城市以及城市郊区比较富裕的农村中出现的、家长主动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户口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交纳一部分费用以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选择现象。

从择校的方式来看,目前择校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分择校。指由学校以某种考试成绩为依据,再通过面试、综合素质考察等形式来录取学生,个别平时成绩优秀或特长显著的学生还有可能被免试入学,这在一些重点学校的招生中比较常见。这种完全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选择学校就读的方式在目前最容易让人接受,但是单纯依靠考试免费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是比较少的。

2.花钱择校。“花钱择校”在目前最为普遍,很多时候花钱择校和考试择校相结合,先通过考试获得进入学校的资格,然后再交给学校一笔数额不菲的“择校费”。这种择校形式看似花钱买学上,金钱面前人人平等,但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差别还很大,以金钱来决定学生应该进什么样的学校,使人们形成了“有钱就能上好学校”的消极观念,会导致很大的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还加剧了本来就相差悬殊的学校间的不平衡。

3.以权择校。如果“花钱择校”是以金钱为敲门砖,那么“以权择校”的背后则是各种利益和权力的交换。当很多家长们还在为孩子上学四处奔波时,有些人却仅凭一张条子,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重点学校。与“高分择校”和“花钱择校”相比,“以权择校”是最不合理,也是最让公众和学校痛恨和无奈的择校形式。

“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形象,特别是损害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强化了人们对社会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和一些社会丑恶现象的不满情绪,恶化了社会不良风气和教育环境。

二、对于择校的不同看法

反对择校的专家学者认为,择校主要有以下弊端:

第一,择校热破坏了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明显不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均等、优质的教育,从而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但是重点学校通过办分校、校中校、民办公助学校等方式疯狂扩招,导致同一地区学校之间的强弱差距越来越大。重点学校硬件设施越好,师资力量越强,升学率越高,家长择校就会越疯狂。尽管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遏制择校,但实际上收效甚微。同时教师的流动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许多普通学校的优秀教师也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流入“重点学校”。在择校的热潮中,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不公,一些学校生源不足,优秀师资外流,面临着关闭的危机。

第二,择校加重了家长负担,扩大了阶层差距,加大了社会矛盾。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范畴,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教育,保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加大了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差距,进一步影响到社会阶层的分化,导致社会的不均衡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

第三,教育经费收取不合理,缺乏相应的政策监督,引发一系列教育腐败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天山认为,“择校行为业已演变成为事关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根本性问题,‘择校’以及教育‘寻租’等纠缠在一起,而这正是民众所痛恨的教育不公正,其弊端与消极意义已日益突显。③”

三、目前解决择校问题,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思路

对于择校这个客观事实,鉴于我国现实国情和长远来看,在各个地区几乎都是名无实存,要想完全取消择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加以批评与禁止,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正确引导,在优先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科学的学校选择制度。

家长择校关注的核心主要有两点,一是为了孩子在该学段能获得更好的教育,学生负担轻、综合素质高,即实现高效轻负担的学习,如果将来升学的机会均等,家长优先选择硬件好、师资强的学校,学生能获得更全面地发展。二是孩子能有更多的机会升入下一学段优质学校的学校,也就是升学率更高的学校。因此化解择校问题的根本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第一阶段,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严格划片招生,保证教育起点公平。

以淄博市张店区为例,目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减少,许多农村中小学已经开始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危机,一个班只有20多个学生,而城市学校学生数量逐步增加,一个班多达70多名学生。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城市规划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力争把每所学校都办成合格学校,缩小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使各个学校在教学硬件设施和师资水平方面相差无几,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规范化、均衡化,从而在基础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实现公民发展权利起点上的公平。

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正常交流。建立校长和教师轮换制度,校长和老师在一个学校连续工作不能超过5年,5年以后必须到其他学校轮换,参考美国NBA的篮球选秀制度,每年由教育督导部门严格进行教育督导,督导考评后的学校有权在年度新招聘的老师和每年到期需要轮换的老师中优先选聘好的师资。同时教育行政部门严格监测学校片区内通过各种手段择校到外片区的学生数量,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连续两年出现净流出,就重新招聘校长,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的过程性监督管理。

完全平分高中招生名额,以淄博市为例,目前高中招生基本上以区县为单位,每个区县内优中差高中学校招生名额按照初中学生数量大部分名额平分到各个初中,使各个初中学校,包括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上优质高中,实现教育起点公平。如果每个学校上优质高中的机会都均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优秀学生扎堆到一个学校的情况,有效促进学校之间的生源平衡。

从上述两方面入手,既促进了学校之间的均衡化发展,同时解决了学生在不同学校有相同的机会升入高一级学校,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择校问题。

第二阶段,转化教育观念,加强制度建设,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不同方面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

要保证教育过程中的公正与公平,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学校评价制度,强化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执行国家教育政策的检查和奖惩。从淄博市张店区的情况来看,教育督导部门对公立学校的督导比较严格,但是对民办学校和民办公助学校的督导相对差一些,很多民办学校和民办公助学校以学生住宿为名加班加点,晚上上晚自习,以此保证学生有更高的考试成绩,在招生中能占据主动的位置,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要强化对民办学校和民办公助学校的监督监管,保证学生的正常休息和健康成长。

要保证教学过程中的公正与公平,作为学校首要的是进行促进教师公平对待学各个层次学生的制度建设,学校评价老师的制度是制约老师作出何种选择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操作中,制度建设的效果重于师德建设,如果学校关注高分率,老师就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尖子生上,如果学校关注进步率,老师就会把更多的热情放在后进生身上,因此,只有建立了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才能促进老师公平对待每个层次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阶段,在学校均衡发展、规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各种特色学校,允许家长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要,科学择校,真正实现按需择校。

在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升学名额分到学校,解决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以后,还要进一步建立特色学校机制。实施多样化、个性化的学校选择制度可以引导家长的价值观念从只看学校升学率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转变,也有助于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与深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实施学校选择制度的前提是多样化的教育,而要实行多样化教育必须建立多样化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督导,督促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完成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大力实施校本课程建设,促进特色学校建设。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免费的公立学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择校的需求。

从严格划片招生到按需选择学校,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这一终极目标,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①安晓静.浅析中美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教育情报参考,2009,3.

②任苒.我国择校现象透析及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③曾天山.治理择校“顽症”要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步推进.中国教育报,2009-2-9.(3).

林乐波 王志刚/淄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督导公平学校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学校推介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