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教学反思的思考

2012-04-02 04:53朱红英叶伟兵
成才 2012年10期
关键词:后记形式交流

■朱红英叶伟兵

对有效教学反思的思考

■朱红英叶伟兵

一、教学反思中的常见类型及问题

(一)应付型

老师把教学反思当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本来不想完成,但是因为学校要检查,特别是检查的结果要与绩效挂钩,于是随便写一些材料来应付。

(二)散漫型

老师愿意反思,但是这种教学反思仅仅限于一种直接、粗浅感想。有兴趣的时候,动笔画一画,但是更多的时候,只是说说罢罢,态度很随意。这种散漫型的教学反思既无具体的反思目的,也无有意义的反思结果。

(三)热情型

这个类型里大多是一些年青教师,他们希望在教育教学上所发展,对教学反思有一定的热情,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难以使教学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因而难以在教学中取得实效。这种积极反思的热情值得肯定,但仅有热情的反思并不一定是有效的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研究

(一)调动积极性是前提

教学反思活动是一种个体体验式的活动,只有参与其中的教师自觉自愿、乐在其中,教学反思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因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有效教学反思的前提。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入手:

1.给予足够的时间。要调动教师反思的积极性,首先改变以往那种上不给任何条件只要结果的不合理现象,把教师从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给教师腾出足够的时间。只有给予了教师足够的时间,教学反思才不会被看作是负担,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2.形式灵活多样。当前的教学反思就是写“教后记”,不仅缺乏交流探讨的机会,而且形式单一,实践中极不灵活,所以不容易被广大教师接受。其实教学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就反思内容来说,可以是课堂上的成功所在或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也可以是学案的设计或习案的编排,还可以是学情反刍或教法革新;就反思形式而言,可以是教后记,也可以是交流讨论,还可以是教学研究;反思时机也可灵活安排,可以是课前课间几分钟,及时反思调整思路,也可以是教研活动半节课,集体研究、整体提高,还可以是茶余饭后一刻钟,总结经验扬长避短等等。灵活多样的反思形式,便于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取自己喜爱方式进行教学反思实践。

3.完善评价制度。在教学反思的评价上,我们不能过于单一、简单,仅仅是查一查教后记写了没有,写了多少,甚至对教后记的质量都没有认真地去把关。既然教学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教学反思的评价中教学反思内容、形式、成果的多样性也应该得到体现:写教后记是教学反思,参与相关讨论也是教学反思,精益求精、不断打磨新课更是教学反思;教后记是反思成果,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也是反思成果,相关论文的获奖或发表更是反思成果体现……在奖惩制度上,我们除了与绩效挂钩之外,我们还可以多一些及时肯定、鼓励、表彰以及适当的经济奖励等办法来提高老师参与教学反思的积极性。

(二)提高能力是核心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意识对象,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评价、反馈、控制、调节、分析的能力。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是确保教学反思有效性的核心。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努力:

1.继续学习提高。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首先要注重学习,特别是继续教育学习。

2.实践中锻炼。教学反思实践是我们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小心验证,认真总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

3.多种交流促进。一个计短,两人计长,多种形式的教学反思交流对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交流的形式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包括教师个人之间的交流,普通教师与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也包括不同年级组之间的交流,校际间“传、帮、带”中的交流等等,通过交流来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培养和锻炼教师,促进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4.课题研究深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积极申报有关有效教学反思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培养一批教师,锻炼一批教师,引导一批教师,从而加深对教学反思的探究,进一步提升的教学反思能力。

(三)科学指导是保障

我们的教学反思要达到一定高度,确有实效,那么就应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具体说来就是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做到思之有“据”和思之有“理”:

⒈思之有“据”。有效的教学反思,必须有一定的依据。

①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②学生的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

③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

⒉思之有“理”。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是肤浅的,有效的教学反思,还要思之有“理”。首先,教师反思能力是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情意之上的一种专业能力。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对教学情境做出积极的判断,这就考验教师的理论底蕴是否深厚。其次,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剖析、探寻根源,提升和拓展,才能使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反思中,我们的一切反思活动只有遵循教育规律,符合相关教育理论,才会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结出硕果。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仓埠中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后记形式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后记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后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