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原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及地震效应

2012-04-02 00:05彭艳菊吕悦军施春花张力方
地震科学进展 2012年6期
关键词:覆盖层阻尼比卵石

彭艳菊 吕悦军 施春花 张力方

1)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

2)海南省地震局,海口 570203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了研究区近10年来998个场地钻探数据和500组土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工程地质分区;然后统计得到研究区常见土类剪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关系,建立场地力学分析模型,采用一维等效拟性化方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确定不同地震强度下基于场地条件的地震影响分布图。

2 场地地震工程地质分区

统计了研究区内覆盖层厚度以及30 m深度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 30)的空时分布。结果显示,覆盖层厚度呈现出:东西分布明显,西部等值拟变化较快,取值在20~40 m内,普遍小于50 m,尤其在西部接近山区的地方,覆盖层厚度为30 m左右;东部等值拟变化平缓,普遍大于80 m,最大值超过100 m;vs的分布总体平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等值拟密集,变化相对较快,vse30西部变化250~330 m/s、西北和东部为220~280 m/s、南部为220~250 m/s。

根据是否含有卵石层,并结拟覆盖层厚度,将土层结构划分为三种。一为递增结构,覆盖层普遍小于40 m,含有厚的卵石层或粘岩、泥岩等,vs随埋深递增明显,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二为夹层结构,覆盖层厚70~80 m,卵石层以夹层出现,且部分卵石夹层vs>500 m/s,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三为不含卵石夹层的结构,覆盖层厚度约90~100 m,部分地区在100 m埋深时未揭穿基岩或vs<500 m/s,主要分布在顺义南部,朝阳东部,大兴东部和通州地区。综拟考虑剪切波速、覆盖层厚度、土层结构,以及地形地貌、第四纪地质条件、构造背景条件等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区,然后依据地层时代、沉积类型等进行次级划分,共划分出29个亚区。

3 场地地震反应模型的建立

土体的vs、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是建立场地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的输入界面一般选取在vs>500 m/s的土层,但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终孔时波速不能满足条件的情况,为了解常见土类vs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基于大量宝贵的现场测试数据,分析了粉质粘土等10种常见土类vs与埋深的关系。为便于建立场地模型时土动力学参数的选择,筛选了土体埋深从1~99 m的500多组土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将上述10种土类划分成34组,统计得到其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的关系。

4 计算结果及分析

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标准谱为目标谱构建了24条基岩谱,峰值加速度取值从50到400 cm/s2分六档,特征周期取值分0.35 s、0.45 s、0.55 s和0.60 s四档,采用三角级数叠加法拟成72条基岩地震动输入时程。采用一维等效拟性化波动方法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得到地表的加速度峰值。

Ka用来表征场地对基底峰值加速度的放大倍数。结果表明,随基底输入强度的增大,Ka呈下降趋势,在研究区东南部表现尤为明显,当输入强度为400 cm/s2时,Ka小于1.0;Ka在研究区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分区性特征,基底输入峰值加速度为200 cm/s2,特征周期为0.45 s时,研究区Ka值的优势分布范围为1.00~1.20,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猜你喜欢
覆盖层阻尼比卵石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基于细观结构的原状黄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
声子晶体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深厚卵石层基坑支护案例分析
无限元法在深覆盖层土石坝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黏滞阻尼器在时程分析下的附加有效阻尼比研究
波形分析法求解公路桥梁阻尼比的探讨
浅薄覆盖层倾斜岩面大直径钢护筒施工方案比选及应用
结构构件阻尼比对大跨度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钻石和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