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报纸仍可积极作为

2012-04-01 23:45高福生
传媒 2012年7期
关键词:报纸广播电视文字

传统纸媒在中国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在多媒体竞争的态势中,报纸还是可以积极作为,保持甚至拓展报纸的生存空间。

2002年5月,笔者在比利时的布鲁日参加第55届世界报业大会,当时互联网技术热火朝天,因而大会上有人提醒:纸质媒体开始进入冬季。然而,随后十年来的情况并不是太糟糕,甚至有的报纸还红火过一阵。笔者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从总体趋势上看,传统纸媒的命运不太乐观;但在中国,以目前来看,报纸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还有一段较长的路可走。另外,即使是传媒的纸介质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但媒介承载的内容却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存在而永续长存。当然,这是又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全媒体格局中,报纸作为最早出现的大众传播媒体,它的前景反而最不乐观,这是为什么?

报纸以印刷文字为传播媒介,文字可传之异地、留于异时,可再三品味、反复咀嚼,文字是一种可读的、入脑的思维性媒介;而且,报纸携带方便。广播电视以电子声像为传播媒介,声情并茂、具象直观;但一听则过、一现即逝,即使回放,先前那种意料之外的情感冲击亦不复再有。声像是一种入耳、入目的娱乐性媒介。报纸和广播电视,从传播的功能层面上说,它们具有某种互补性。

能够同时容纳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互联网,兼有报纸、广播电视之所长,但它同样不能终结报纸的生命,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无法解决随身携带的问题,二是和广播电视一样,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条件。

从传播的介质来讲,移动终端的传播亦是互联网传播,但由于工具和方式的不同,却给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革命性,犹如“印刷”之于“手写文字”,使互联网传播进入到“移动”阶段。而且,由于“微博”等新的互联网应用的出现,这种传播还可以是“病毒”式的!

当我们可以在iPad等工具上阅读新闻时,传统的报纸还值得眷恋吗?报纸所有呈现新闻的形式,包括版面安排、文字模块、图表设计等,iPad等终端无一不能;相反,互联网的音频、视频、链接、检索、互动等功能,报纸则望尘莫及。

如果所有读报纸的人都能用上“iPad”,报纸是否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今天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条件能用上“iPad”,尤其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用上“iPad”的还只是少数人口。传统纸媒在中国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在多媒体竞争的态势中,报纸还是可以积极作为,保持甚至拓展报纸的生存空间。

一是传统媒体人对产品的内容和形态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就报纸来说,注意避短扬长,即无法在快中求全,就应在相对慢中求准、求深、求精。笔者认为,报纸应集中优势兵力,做好“三点新闻”——热点新闻、重点新闻、观点新闻。其中的“重点新闻”和“深度报道”在这里只是名字和操作的差别。“重点新闻”在于策划,在于发现——发现是新闻的本质。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应有新闻学的敏感、政治学的识见,同时还要了解社会学的工作方法。惟其如此,才能写出有历史深度的新闻作品来。

二是做报纸一定要有精品意识。过去说报纸是易碎品,报纸只有“一日辉煌”,今天再这样认识就大错特错。在多媒体竞争的时代,如果说网络新媒体生产即时的信息消费品,传统纸媒则应该生产缓时的“信息工艺品”、“奢侈品”。这样的报纸才会有买家,才会有市场。报纸的杂志化是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从长远来看,发行量会越来越小。在这个意义上,或许报纸永远不会消亡,只是将来的报纸和今天的报纸名同而实异。

报纸报纸,报是内容,纸是介质;纸或消失,内容长存。而那些训练有素的媒体人,永远有饭吃!

猜你喜欢
报纸广播电视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