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对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培养的影响探究

2012-04-01 06:06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安庆246052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3期
关键词:气质类型心理特征心理品质

鲁 雷(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52)

体育教学对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培养的影响探究

鲁 雷(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安庆 246052)

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2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从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这2个方面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影响。

体育教学;心理品质;认识;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2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使命。下面,笔者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这2个方面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影响。

1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过程的影响

1.1体育教学对学生认识过程的影响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体育活动中的认识活动是在肌肉运动和训练比赛中完成的,因此,它同其他活动中的认识过程有明显的区别。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需要更多地依靠肌肉运动感觉来感知、理解和记忆,需要不断根据对手和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需要更多地依靠形象思维和操作思维来快速分析和决策。

1)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对学生感知觉的发展有不同影响 排球运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深度知觉;足球运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域;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小球运动项目通过培养“球感”来培养学生的敏感性;田径等径赛教学内容可以增进学生的速度感;体操、武术等教学内容能增进学生的平衡感。

2)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记忆具体表现为运动记忆,也称动作记忆,该种记忆主要与肌肉活动密切相关,特点是容易保持和重现。动作记忆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人体开放更多的信息通道,将更多的信息输入大脑。如在学习投篮时,不仅要利用视听觉来接受老师的指导,而且还要通过触觉、平衡觉、本体感觉等来体会动作要领。

3)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思维水平 思维包括具体形象思维和操作思维,操作思维是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都需要发达的操作思维作为认识基础,这在开放性体育教学内容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篮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

1.2体育教学对学生情感过程的影响

情感是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里体验过程,是人在认知输入信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情感过程主要包括结果依赖情绪和归因依赖情绪。结果依赖情绪是对结果直观的情感体验,情感过程迅速但不够成熟,而归因依赖情绪是一种相对稳定、成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中有学生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客观、理性的分析问题。

体育教学中,无论是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还是一般的训练比赛,都涉及到情感体验,这时,体育教师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一项运动技能学习完成后,对于体育差生的运动表现,体育教师如何反馈会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衡量标准增进学生的成功体验,让体育差生增强信心。这种情感过程还会迁移到学生其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1.3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过程的影响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1]。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中、在教育的影响下养成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谈及体育功能时曾说过:“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调感情,强意志”[2]。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学生在参加体育实践过程中克服困难时表现的坚毅、顽强和果断的品质。如在耐力跑训练中,当学生出现“极点”反应时,严重的肌肉酸痛,呼吸不畅等身体感受,对学生的意志是个严峻的考验,这时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以顽强的意志闯过困难,达到提高意志品质的目的。同时,体育教学还要利用不同的锻炼类型来培养不同的意志类型,如射击类的运动项目培养沉着、耐心的品质;长跑等耐力性项目培养的是坚韧精神;体操类运动项目培养大胆、勇敢、果断的品质等等。

2 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1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

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1]。能力通常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和特殊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等)。如前所述,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可以增进学生的一般能力。此外,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也自然增进了体育能力这一特殊能力的发展。

2.2体育教学可以塑造学生的气质类型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1]。气质类型主要有4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能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心理特征。如胆汁质的人热情开朗、精力旺盛,但缺乏教育引导会导致自制力不够,脾气不好;多血质的人反应灵敏,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但缺乏适当的教育就可能导致肤浅、注意力不稳定和缺乏应有的沉思的倾向;粘液质的人冷静、沉着、自制、踏实,但缺乏教育引导会导致生活态度冷漠;抑郁质的人情绪敏感,情感体验深刻,但缺乏教育引导可能会导致沉溺于个人体验,过分腼腆等。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是相当稳定的。但是,气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气质在教育和生活条件影响下会发生缓慢的变化。

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空间很大,如果利用得好,可以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良好教育效果。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引导教育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如对多血质的学生让他们多参与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同时让他们的对手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培养他们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对胆汁质的学生,让他们多参加如长跑、游泳等耐力性运动,帮助他们养成自制、坚忍的习惯;对粘液质的学生,让他们参加排球类集体性的隔网对抗项目,发展他们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对抑郁质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要多鼓励,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2.3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谦虚或骄傲、诚实或虚伪、勤劳或懒惰、勇敢或怯懦等。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集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合群、自制、勇敢、利他和意志坚强等优良的性格特征。同时,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性格也有重要影响,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身教和管教方式,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自尊心、责任感和安全感等性格特征。

3 结 语

体育教学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体育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同时,体育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建设,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

[1]叶奕乾 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8-230.

[2]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 洪云飞

G633.96

A

1673-1409(2012)05-N170-02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5.057

2012-02-19

安徽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0SQPW077)。

鲁雷(1979-),女,2003年大学毕业,硕士,讲师,现主要从事体育心理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气质类型心理特征心理品质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气质类型对高职生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气质类型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不同气质类型的散打运动员在噪音影响下反应时变化的实验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