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诊断学教学方法、手段及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2-04-01 05:36吴国明王关嵩林科雄尹翠娥齐德广
重庆医学 2012年31期
关键词:诊断学双语手段

徐 智,吴国明,王关嵩,林科雄,尹翠娥,齐德广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1.呼吸科;2.内科与物理诊断学教研室;3.教务科,重庆400037)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一门桥梁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医学生灵活掌握物理诊断的方法和技能,理解实验室诊断的基础知识及方法,了解器械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为学习内科学、外科学及其他临床课程奠定基础。科学的诊断过程是通过综合分析病史、体征、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经过严密的思维做出符合疾病本质的判断过程。因此,在诊断学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关键[1]。本院物理诊断学教研室近5年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3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总结如下。

1 教学方法的改革

1.1 优化课程内容及结构,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授课 以打赢高科技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军事变革思想和素质教育、终生教育理论为指导,改革现有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依据的课程模式和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限,强化学科教学内容的交叉、渗透、融通[2]。因此作者认为,现有的教材及课程结构应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围绕大纲要求精选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突出人文和科学素质培养,教材和课程结构的编排应具有系统性和灵活性[3]。为此,本文以器官系统为牵引,以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为主线,将诊断学课程内容与内科学、影像诊断学、外科学、神经病学进行重组和整合,创建了以综合化为特色的新课程体系。将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教学内容交叉、渗透、融合,构建综合化课程新体系。减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及时充实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引进外文原版教材,重组、增减教学内容。

1.2 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 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仪表、精神面貌、语言组织水平及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都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本研究要求教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力争教学内容科学、充实,突出其实用性;同时要求教师上课时必需穿着军装,仪表端庄,精神饱满,给学员以良好的形象和引导。在教学语言方面,要求教师在授课前认真推敲,做到语言的精、准、美、活,富有特色。最后,本研究还通过教研室主任检查教案,组织集体听课,考查教师掌握的前沿知识,向学生积极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和文献,激励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向学员单向传授知识、技能这种方式,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缺乏其应有的思考过程和判断能力[4]。为此,作者强调教的目的是为学习服务,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因此,本文在教学中强调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增加讨论式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引导学员主动思考,使他们从教学的“受体”变身为教学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容器”变为知识的主动“采集器”。自从本研究注重“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的培养及运用以来,学生普通反映上课时注意力更集中了,学习热情更高了。

1.3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创新和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活泼,从而吸引学员的注意力,并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能力[5]。多年来本院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任务驱动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充分培养学员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员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且通过综合运用以上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发现学员的知识盲区和学习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重心,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之外,在教学中还注重方法的灵活性。授课时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将案例式、启发式、对比分析法、师生易位互动教学、问答式等多种方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1.4 健全监督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1.4.1 健全教学管理体系 从教师资格培训、教师管理建档、教案书写规范、教学秩序管理、教学水平评估等多个方面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做到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从而规范了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不会因为教师更换而出现教学质量波动,使教学质量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1.4.2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加强、完善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方面,推行检查与评比并重,形成良性竞争态势,全面开展教研室和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听课组对授课教师的教风、教态、教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全面评议,提出改进意见,反馈给教师,促进其整改。如本院坚持专家及院首长例行听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

1.4.3 严格执行监督制度 经常整顿教学秩序,确保良好的教学状态:采取各种措施,如医院经常组织抽查课堂教学状态,杜绝教师上课迟到、早下课、实验课教师擅自离开课堂的弊病,严格监督学员的出席和上课纪律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批评和处理,整顿了课堂教学秩序,保证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2 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用以运载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质媒体或物质条件,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所必不可少的辅助用具。

2.1 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6]创新并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有利于将一些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能将一些教学难点简单化,还有助于将散在的知识点系统化、有机化,从而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的难点,理解抽象的理论,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为此,本研究鼓励教师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综合利用。如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室这一优势,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引入一些内容详实、形象生动、映像深刻的多媒体资料,如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甚至包括新闻事件等,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使授课形式更加生动、出彩,富有吸引力。与此同时,本研究仍强调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如板书设计、挂图应用、模拟教具及模型的使用、教师口技的应用等。总之,既强调教师要学会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也要求教师坚持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制作纸质教案,进行适当的板书,不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案。要求教师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及时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2.2 改革临床见习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手段创新 《诊断学》的临床见习课是医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从理论到实践转换的第一站,是强化学员理论知识并使其知识感性化和实体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关键课程,同时在见习过程中也有逐步培养学员的人文关怀精神,锻炼其医患沟通能力。在临床见习课中,本研究对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采用理论复习、教师带教下的临床实践及总结讨论三段式教学手段。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针对以前诊断学到病房只见习相关体征,对于疾病的联系不足这一缺点,改革为将整个系统内容讲授后再到病房见习,对启发学员临床思维有很好促进作用。通过上述教学手段的改革,本研究成功地将课堂搬到了病床旁,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以学员的实践操作为主,教师起引导、纠正和规范的作用,并在总结讨论环节,增加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性讨论课,注重启发学员思维,开发学员潜能,培养学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7]。

2.3 开设双语教学,提高学员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增加,外语水平在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学术交流等各方面都突显出至关重要的地位[8]。在准备教案、撰写文章、查阅文献、阅读外文原著、参加国际会议时均需要良好的专业英语水平,学员的专业英语能力可能影响其以后的发展。如何提高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已成为目前医学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有选择地在《诊断学》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在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均要求教员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既可是部分的双语教学,如在介绍专业术语及其定义时采用双语教学,也可是全部的双语教学,如对于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或有出国经历的教师,应鼓励他们采用双语教学。同时,本教研室组织教师观摩和旁听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的双语授课,提倡和鼓励教师使用英文原版《诊断学》教材,提高教员自身外语水平,从而提高《诊断学》双语教学水平。

3 考试方法的改革

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引导作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必须突破现行学生评价体系的束缚才有成功的可能。

本文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改革考核方法,诊断学期终成绩评价由理论考试、病历书写考试、检体操作考试3部分组成。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任课教师根据本课程情况,适当调整实践环节的比重,比如,互练课下课前抽查、互练课作业、见习课病例书写和检体操作考试等环节,均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和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另一方面在理论考试中继续探索考教分离的考试方法,使考试真正成为检测和促进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效手段。既严格进行考核,同时又要加强试卷的质量控制,控制不及格率5%~15%。期终考试,考试后要对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诊断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因此,本研究的教学改革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及素质培养、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经过近5年的教学改革,本教研室在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学生反映良好,教学考评优秀,为医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青教员,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1] 周水菊.临床医学诊断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医学导刊,2008,5(5):60.

[2] 张普庆,阎芳,程远征,等.东医学化学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建设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72-73.

[3] 侯燕芝,孙林,于培兰,等.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101-103.

[4] 厉岩,马建辉,雷红英,等.综合性大学医科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4):59-61.

[5] 王志伟,艾进伟,李沛.医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19):37-39.

[6] 伍红霞,梅徽.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202-203.

[7] 李永勤,刘原,薛芝琴,等.诊断学见习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620-622.

[8] 赵毅,王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75-76,103.

猜你喜欢
诊断学双语手段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