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之同异

2012-04-01 01:34吴兆华谢霄男
关键词:二者边界马克思

吴兆华 谢霄男

(广西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浅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之同异

吴兆华 谢霄男

(广西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的相同点在于,从宏观上来看,二者作为一种哲学形态,都是人类时代精神的精华;从微观上来看,二者均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哲学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的差异集中体现在二者的理论边界不同以及对二者的分析和评价不尽一致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哲学形态;理论边界;认识与评价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作为引领当今社会思潮的两大哲学流派,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二者的相同点不仅表现在宏观上,也表现在微观上,二者的差异则集中体现在理论边界的不同以及对二者的分析和评价不尽一致。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的相同点

从宏观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形态,都是人类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研究的具体内容虽然不一样,但是二者的思想旨趣却存在着一定的相同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在于对世界的思考,文化哲学则关注人在这个世界上从事的文化活动。文化在实质上反映了人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和自身关系时的思维活动状况。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哲学是对人化世界进行反思的哲学。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以来的、重大的、基本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1](P219)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均研究思存关系的统一性,这是两者的相同点。集中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既关注外部世界以及人是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也研究人的生活世界和人的思维的关系,故此,二者都是人类时代精神的精华。

从微观上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均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哲学理论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情境和哲学家们的个性创造,正是得益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具有了时代性、民族性和表述形式上的个性化特征。文化哲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人们特定历史时期的行为活动。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在马克思看来,哲学的发展的确是通过哲学家们构筑哲学体系的方式传承的,但这不是哲学存在的根本,哲学的根本在于对现实给予具有针对性和切中时弊的批判。文化哲学的形成是伴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社会形态衍生出不同质态的文化。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均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哲学理论形态。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的不同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理论边界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强烈的实践性和批判性,它的理论边界与社会现实息息相关,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肩负着介入现实的使命,其哲学应该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介入现实。哲学重视普遍性,有着综合性强的特点。辩证法重视批判,有着前导性强和超越性强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边界还体现在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人类的发展问题。这并不只是对人与社会的存在状态和存在过程的描述,而且是对人与社会的存在状态和存在过程的评价。[2](P177)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基于对发展的评价标准而构成的,在实践中做出顺序性选择与安排的关于发展的理论。故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明显的理论边界。略论起来,其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是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整个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问题的。

大多数学者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理解文化哲学,认为文化哲学是对人类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进行观照的学问。还有一些学者从宇宙的空时观来理解文化哲学,认为文化哲学与天文哲学和生命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概言之,文化哲学的理论边界较为含混,尽管我国哲学界涌现了一些诸如衣俊卿、何萍、邴正、陈树林、强乃社等研究文化哲学的代表性人物,但时至今日,在具体的研究中,有关文化哲学学科自身的理论边界仍然还是不甚明晰。

(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的认识不同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哲学中的个别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和评价。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为例,有的研究者认为,认识论研究的突破口就在于根据科学发展观使反映论的内涵现代化和精确化。也有学者提出,现行认识论体系从总体上看,没有给主体性问题以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地位。还有学者主张,现代认识论的重心应转向微观认识的研究。对于文化哲学问题的研究,有的学者指出,需从文化层面探讨人的思维创造性。如列克托尔斯基从文化、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活动进行了考察。他把活动划分为实践、认识与交往三种,通过探讨这三种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从而深化和丰富了对人的思维创造性问题的探讨。随着马克思晚年《民族学笔记》的公开发表,马克思思想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3](P20)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人“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作为现实的、活生生的、特殊的个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4],是在社会中实现和发展的。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人的创造性,人的存在价值。但是,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不是从人的文化发展,没有联系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来说明人的创造性、人的存在价值,而是以异化理论探讨人的创造性、人的存在价值的发展和实现过程,提出了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公式:自由的自觉的人一异化的人一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笔者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的认识和评价不同是二者的主要差异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是结在智慧之树上的两朵鲜艳的奇葩,都是人类思想认识的精华。在认识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统一性的关系时,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今天是昨天的继续,明天是今天的未来。比如一个人昨天的你既然是今天的你,又不是今天的你,明天的你既是今天的你,又不是今天的你。从本质上讲,昨天、今天、明天的你都是你,张三不会变成李四,而李四也不会变成张三,张三与李四的身体构造相同,生活环境相近,为何不会成为同一个人?原因就在于张三和李四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的社会现实不一样。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也是这样,二者均需要密切关注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也正在二者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关注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的差异。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有着不同的理论边界,所以学术界对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有着不同的认识,这对于丰富和深化人的思维创造性研究,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哲学,都是有益的。但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相互关系的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严密的论证,完整的体系,科学的证伪。笔者认为,唯有通过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百家争鸣,推陈出新,方能切实地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以及二者辩证关系的研究。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孙正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3]何萍.文化哲学:认识与评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B27

A

1673-1395(2012)06-0114-02

2012-04 -29

吴兆华(1985-),男,福建建瓯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二者边界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拓展阅读的边界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摇曳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