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烟台职业学院 基础部,山东 烟台 264670)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刘 静
(烟台职业学院 基础部,山东 烟台 264670)
语言与文化联系密切,相辅相成。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并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借助语言来进行。中西方文化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而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再创造过程,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势必会词不达意,无法达到两种语言的真正交流。因此,译者必须在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翻译;中西方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其下一个严格且精确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尤指社会意识形态。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信仰、风俗习惯、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社会制度、文学艺术等。我国的“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文献中,指礼乐典章、伦理道德等制度对人思想的约束和感化。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则是最早使用“culture(文化)”一词的。“culture”源于拉丁文,其原义是“耕作”,后被引申为“居住、练习、敬神”等含义[1]。
中西方文化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而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再创造过程,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势必会词不达意,无法达到两种语言的真正交流。因此,译者必须在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
语言无法离开人类的生存环境而存在,环境不同造成的语言差异随处可见。例如,我国幅员辽阔且山脉纵横,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而英国是岛国,临近海洋,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通常会使用“from sea to sea”来表示“全国上下”[2]。这点不同在中英两国的日常词汇中也得到了反映。比如,中国人形容浪费,会说“挥金如土”,其翻译成英语则是“He spends money like water”。在中国常用与山、土等相关的词汇,而英语则多使用sail,water等词汇。在英语中还有许多与水和船相关的习语,比如“all at sea(不知所措)”,“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clear the decks(准备战斗)”等。如果仅仅按照字面意思来对这些短语进行翻译,势必会让人不知所云。所以,译者只有掌握西方国家的地理知识,翻译时才能做到“信、达、雅”。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封建统治对我们的文化影响深远。伴随着朝代的更迭,战事频繁,所以就有了“烽火连天”、“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苛政猛于虎”等说法。而英美等国在历史上长期受国王和教皇的压迫和统治,民间就流传着“The king and rope,the lion and wolf”等说法。比如,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而被囚荒岛,于是英语中就有了“to meet one’s Waterloo”来形容失败。再如,“Greek gift”源于希腊典故,是指希腊人利用特洛伊木马攻破了敌方固守60年的城池。汉语中有许多词在英语中是没有对应的具体事物的,因此只能通过汉语拼音加英语的形式展示给外国人。所以,译者在翻译具有不同历史背景的语言内容时,一定要认真推敲、研究。
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也会千差万别。例如,中国人打招呼常会问“吃了吗”、“去哪啊”等。这些打招呼的方式在翻译成英语时,不能简单地翻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而应翻译成“How do you do”,“How are you”,“Hello”等,或者是翻译成谈论天气的对话。比如,在中国如果有人去世,我们常会说“节哀顺变”来安慰死者家属,而英语中则用“I’m sorry”。又如称呼语。大多数中国人都具有浓厚的长幼尊卑观念,从称呼语中就可以看出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而在以商业文化为主的西方国家,他们对亲戚的称呼则比较笼统,伯母、婶母、姑母、舅母、姨母等统称为“aunt”。因此,在英译汉时,译者一定要认真分析原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清楚地译出人物身份及其关系。再如,西方国家对“谢谢你”的使用比中国频繁,相应的,英语中对应的回答就更丰富:“You’re welcome”,“Don’t mention it”,等等。此外,“请”译成英语时不能一概译为“please”。如,请别人先上车或下车,通常说“after you”;请人吃饭时,常说“help yourself”[3]。所以,在日常口译时,我们也应考虑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做到合理表达。
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褒贬之分,其表达方式却有不同,中西方对同一客观事物的价值观念就有所区别[4]。例如,在中国,龙象征着威严、吉祥和力量,中国人形容自己是龙的传人,在汉语中关于龙的词语也都是褒义,如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等。而在西方国家,dragon(龙)则是一种能吐火的凶猛的野兽,代表邪恶。在英语中用“龙”来形容一个人时,常表示此人嚣张跋扈。“She is like a dragon”表示“她是一个泼妇”。除了龙之外,中西方语言中关于狗的习语也有较大的区别。在英语中,dog可泛指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而在汉语中,“狗”常有贬义,如走狗、狗东西、狗腿子,等等。此外,在英汉互译中,还有许多价值观念的差异,如“胆小如鼠”被译成“pigeon-hearted”,与鼠mouse或者rat则没有关系。同样,中西方对于颜色的态度也有区别。汉语中,红色是喜庆的颜色,表示吉祥、正义,如“红火、红脸”等;而白色则含有贬义,如“白痴、白脸”等。而西方国家则与之相反,如“in the red”表示负债。所以,译者必须下功夫深入了解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了解其价值观念的差异。
宗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宗教和信仰也不同。西方国家大多信仰基督教,因此,许多习语也与基督教有关。例如,西方人在感到惊讶时,常说“My god”,遇到危险时说“God save me”;而中国则受佛教影响较深,因此,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常说“菩萨保佑”。
中西方文化除了在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外,在委婉语的使用、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译者只有在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归化、异化等翻译策略,才能翻译出佳作,真正实现语言交流的目的[5]。
[1]王燕.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J].文教资料,2009(29).
[2]王文婷.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处理[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程晓敏.中西方文化差异探析[J].考试周刊,2009(44).
[4]肖琳.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
[5]曹深艳.商务英语翻译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H315.9
A
1673-1395(2012)06-0105-02
2012-04 -19
刘静(1980-),女,山东烟台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