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踝管综合征1例

2012-03-31 18:13:34张爱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内踝痹证麻木

张爱玲,张 姝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东院区康复理疗科,河北 沧州 061001)

患者刘某,男,68岁,2011年11月12日就诊。主诉:左内踝及足底内侧疼痛麻木1月余。现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内踝及足底内侧疼痛麻木,夜间疼痛加剧,白天休息后减轻,曾在外院输液治疗半月(具体用药不详),效不显,遂来我科就诊。查:左足内踝后下方肿胀、饱满,压痛明显,轻叩可诱发足底麻木、疼痛,行踝极度背曲试验可加重症状。西医诊断:左踝管综合征。中医诊断:痹证(瘀血阻络)。治疗:让患者取右侧卧位,暴露患足,常规消毒后,取1.5寸毫针直刺病灶中心,进针0.8寸左右,行滞针疗法,即向同一方向捻针,以针下沉紧有被肌肉缠着感为度,并在上下左右各1寸处围刺,然后取2 cm长的艾条套在中间一针的针柄上,点燃做温针灸,待艾条充分燃烧后起针,再用三棱针在局部点刺,并拔以火罐,令其出血10 mL,隔日1次。当日治疗结束后,患者疼痛即刻减轻,又继续治疗10次,患者即告痊愈。

按:本病大多是因踝部急慢性损伤使踝管内肌腱发生腱鞘炎、肿胀、变性,使胫后神经周围纤维增生,从而使踝管内压力增高,引起胫后神经受压缺血,出现以足底阵发性麻木、疼痛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症候群[1]。在临床上较少见,容易误诊、漏诊。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因经脉不通,气血不畅而发病。滞针手法可以加强针感,改善经络气血运行速度,达到舒筋通络、散瘀止痛的目的。局部采用温针灸是利用艾绒燃烧时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发挥毫针与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起到消除局部炎症、水肿的作用[2]。中医理论有“经筋为病,以痛为腧”,所以用局部刺络拔罐可以清除局部的瘀血,使得踝管内压力减小,达到治疗效果。西医多采用手术疗法,笔者认为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1]柳登顺,赵立连,张建赤,等.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61.

[2]王妍文,符文彬,彭汉郭,等.温针灸治疗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340-344.

猜你喜欢
内踝痹证麻木
麻木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2:40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42
浮生一记
鹿鸣(2018年1期)2018-01-30 12:20:08
无题(2)
南方文学(2016年3期)2016-06-12 13:54:34
带血管蒂腓骨头骨骺截骨整形重建内踝的应用解剖与临床应用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
内踝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研究
价值工程(2014年13期)2014-04-16 08:06:50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