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成民
(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生处,广东 广州 510642)
管理职能视角下“211工程”建设项目运行机制的构建
孟成民
(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生处,广东 广州 510642)
“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行机制,从管理学视角看,包括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项职能。当前,“211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项目建设经费滞后,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投入力度不平衡;项目建设经费投入与绩效评估脱节;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不高。这就需要在项目运行机制上健全组织架构、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责权利关系,以项目建设带动相关学科建设。
“211工程”;项目运行;管理职能
“211工程”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工程,是国家面向21世纪提出的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成为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1]。1996年11月,农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组织了对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建设的部门预审并获通过。1998年10月,农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华南农业大学“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正式立项实施。2004年5月继续实施“十五”、“211工程”建设,2008年底又有7个项目获得三期“211工程”立项建设。目前“211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到三期建设的尾声,经过“九五”、“十五”及三期“211工程”建设,高校的基础和实力、名气和盛誉、办学水平和条件均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中省属院校的发展更加令人瞩目。在此,笔者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入手,对“211工程”建设项目运行机制构建中的一些思路与做法进行初步探讨。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从管理职能的视角来看,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四项职能[2]。
(一)计划职能
计划是指对未来的活动进行规定和安排,这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在工作实施之前,预先拟定出具体内容和步骤,包括预测(分析环境)、决策(制定决策)和制定计划(编制行动方案)。就“211工程”建设而言,计划就是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建设预备方案。要做好可行性报告的制定工作,首先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需要找准定位,并据此提出“211工程”的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起到战略性指导作用。
(二)组织职能
组织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多层次岗位及其有相应人员隶属关系的权责角色结构。实施“211工程”建设要根据已经确定的组织目标,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分类,成立不同的管理机构和部门,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明确各个部门、机构、层次及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关系及协作关系,做到管理组织健全高效、管理制度完善规范、职能部门协同配合。
(三)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主要指在组织目标、结构确定的情况下,管理者如何引导组织成员去达到组织目标。在实施“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各级领导者或学科带头人要通过各种途径带领管理团队或学科团队开展工作,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机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四)控制职能
控制即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执行偏差,使工作能按照计划进行,或适当调整计划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它是管理职能环节中最后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在“211工程”建设项目后期,要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项目验收,对建设成果进行评估,并对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通过对三轮“211工程”建设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制约了项目实施效果的最大化。
(一)项目建设经费滞后,资金管理模式不尽合理
“211工程”建设年度经费往往与任务目标不同步,一般在年底下达;而且仪器设备招标采购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度。资金投入管理机制不太健全,学科建设配套经费不能及时到位,甚至不能落实,影响了学科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对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和学科的整体建设也带来不利影响。
(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投入力度不平衡
在“211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经费用于仪器设备和科研装备投入比例较大,而用于学科软件建设、标志性成果培育、人才培养、实验室维护和运转的比例较小。因此,在逐步解决硬件(仪器设备)之后,今后应向软件(人才、项目、创新环境的运营)建设倾斜。与前两期在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引入竞争机制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三期“211工程”则以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为主,重点在提高学科水平和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以一级学科为基础,强调学科交叉和整合。
(三)项目建设经费投入与绩效评估脱节
项目建设管理应实行实质性的目标管理,将建设资金投入与产出的成果水平挂钩,并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滚动淘汰管理模式。
(四)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不高
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不集中,往往分散到各个子项目中,造成学科建设的资源浪费较大,资源配置方式落后,配置效率低,直接影响到学科的投资效益[3]。
为加强学校“21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促进建设项目按质、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提高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学校在项目管理与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
(一)健全组织架构,实行学科建设项目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的项目负责人责任制
为了保证“211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211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全校“211工程”建设的政策规划、政策制定、经费分配、检查督促等全面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即“211办”),协助领导小组对全校“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进行宏观管理和处理日常事务。
各建设项目成立学科建设项目指导委员会,指导本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学科建设项目指导委员会由项目相关的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学风正派、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或副教授7~9人组成,设主任(项目负责人)1人,副主任1人,秘书1人,委员4~6人。明确学科建设项目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及权益,在学科建设项目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每个学科建设项目单位都推选出一位学风正派、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带头人作为本学科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全权负责和组织各子项目的相关建设活动。
(二)建立了“以项目建设带动相关学科建设”的运行机制
“211工程”建设采用“以项目为龙头,以学科为载体”的运行机制。建设项目的确定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作为主体的一级学科群为基础,支持的优先顺序是:先国家级重点学科,后省部级重点学科,其次是一般博士点;先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后省部级科研项目,其次是一般科研项目。由项目建设带动相关学科建设,这种运行机制有利于相关学科群之间的横向联合,有利于打破学院界限、整合有限的资源,更有利于优秀科研团队的形成与标志性成果的培育。
(三)完善规章制度,规范项目过程管理
根据广东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省“211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文件要求,学校制订了“211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文件和实施细则,包括《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实施办法》、《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三期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对建设项目按章严格管理,力促“211工程”建设经费发挥最佳效益。各个学科建设项目进一步制定了适合于自身学科的具体管理规范与细则,保证了“211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严格项目申报、立项论证、中期检查、整体验收、绩效评价各个环节,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做好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建设期间,各子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学校的规定,由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指导委员会秘书按时报送有关建设进展情况,填送有关报表。每年定期召开项目建设会议以及年度总结会议,要求各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人员通报年度工作计划和阶段性工作进展,总结年度工作成绩,及时上报和汇总全年的有关课题申请、论文(论著)发表、科研成果与奖励,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的书面统计报告以及电子报告。
在项目档案管理方面,各学科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项目档案,包括人才队伍档案、仪器设备档案、科研课题档案、论文(论著)档案、科研成果与奖励档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档案、期刊杂志与图书档案、研究生论文档案等,其中有些档案内容实现了电子化管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明确责权利关系
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梯队建设是“211工程”建设的关键,高校不是一个单纯的科研机构,“211工程”建设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另一方面,“211工程”建设离不开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4]。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校对引进的优秀人才,不但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和实验条件配置等,为其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而且尽量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如家属就业与就学等问题,努力做到“政策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
项目运行过程中,将“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211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仪器设备的购置,首先要求各学科方向的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上报购置计划,经审核通过后正式立项。在经费投入上,除“211工程”建设经费投入外,还要求各学科方向的科研人员按照“211工程”投入的仪器设备资金量,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配套10%资金,使“211工程”建设与科研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科研人员的责任心。
[1]刘念,赵红军.“211工程”现代项目管理运行机制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2]许树沛.广西大学“211工程”项目运行机制的管理学分析[J].广西高教研究,2001(5).
[3]王长峰,王化兰.高校“211工程”重点学科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3).
[4]龚荒,程欣.高校“21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与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1999(2).
G4
A
1673-1395(2012)03-0122-03
2011-12-28
孟成民(1981-),男,江苏东台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