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驹
(重庆工商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重庆400067)
会展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地政府对会展业也越来越重视,业界对会展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关于会展策划、会展管理、区域会展规划等实务型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而究其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尚少。笔者认为,会展业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其作用机理和途径则是拉动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
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很多,而由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年)提出的经济发展“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从新的角度解析了经济发展的原理。熊彼特早期成名之作《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先以德文发表于1912年,他在这本著作里提出的“创新理论”是他“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并且一直享有盛名。
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首先用静态方法分析了“循环流转”,假定在经济生活中存在一种所谓“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没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其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然后,熊彼特从“动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创新”和资本主义。按照他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熊彼特所称的“资本主义”是一个中性词,并不具有阶级的性质和特点——笔者注)“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也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而言的。他指出,“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生产其他的东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把这些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当“新组合是间断地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
“因此,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这个概念包括下列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按照熊彼特的看法,“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他认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从来不是静止的”。他把“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不断地创造新的结构”的这种过程,称为“产业突变”。在他看来,“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都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离开了这些,就没有资本主义。熊彼特强调了生产技术革新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引用了“变动”和“发展”的观点,但却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那么,会展业是如何实践这种“创新理论”的呢?笔者认为会展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原理,就在于通过为“创新”提供集约化的平台而实践“创新理论”。这种提供,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实践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类会展,尤其是产品类的会展,直接提供给厂商和消费者以“新产品”,既满足消费需求,又为生产提供选择;二是通过技术与知识产权在会展上的展示和交易,让生产者受到新技术的“刺激”或获得新技术,让消费者认识和认可新技术和新方法;三是通过会展,实现将区域外的新产品、新技术引入到本地市场,或使本地的新产品、新技术转移到外地市场,而实现“新市场”的开辟;四是通过会展,尤其是原材料所在地的会展或专业关联性高的会展,厂商可发现新的上游供应渠道,并实现“面对面”的交流。间接实践主要表现在通过会展上高频度、高密度的产品、技术、渠道的展示和交流,必然会对某地、某区域的某类经济发展打破“旧垄断”(此为经常)或带来“新垄断”(此为偶然),产生新的组织模式。
先来看看“三驾马车”。我们经常说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驾马车”就是组成衡量GDP的四个基本要素中的三个。可用公式表达和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Y=C+I+G+NX,其中,Y为国民经济总收入,C为社会消费,I为社会投资,G为政府支出,NX为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国民经济总量都是由这四个方面的数字相加得到的。之所以只说“三驾马车”,是因为政府支出G(主要包括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一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小的一部分,其他三个因素的增长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国近年经济增长迅速,投资和出口出力很大,社会消费也在稳步提升。从2010年的情况看(薛志伟,2010-12-9.经济日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逐渐改善,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积极扩大出口,对外贸易进出口迅速增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由负转正,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点也都大大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与此同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宏观背景下,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1至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 313亿元,同比增长18.3%。此外,1至10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7 5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4%,前10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呈现出高位回稳的趋势。据初步测算,前3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 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34.4%,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8.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6.8%。
再来看看会展业是如何服务“三驾马车”的:
举办会展,可在广泛的产业范围产生消费和拉动消费,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系数甚至可高达 1 ∶9。从三大产业的情况看,如第一产业:农业中的花卉种植业、林业的培育和种植业;第二产业:制造业中的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中的房屋和土木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的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的租赁业、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旅行社(旅游)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科研、技术服务业中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中的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等。
简要地说,会展对消费的拉动至少表现在六个方面:首先是举办会展的直接消费,如展会场地、展会期间餐饮、展会设施设备、广告宣传、运输工具、包装用品、办公用品等的消费;其次是消费类展会对消费需求的刺激和拉动,如糖酒会、房交会、服装博览会、汽车博览会等,厂家商家通过现场订单、消费者通过现场购买的方式增加消费;再次是对交通、通讯业的带动,在会展活动举办期间,大量的人流出行,会增加交通运输业的收入,提高了人们之间通讯联系的频率,为城市通信业创造了收入;第四是对旅游业的带动,会展的举办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客人,延长客人的逗留期,增加旅游业淡季时设施设备的利用率;第五是对酒店业的带动效应,在展会的举办期间,酒店的入住率和就餐人数会大幅提升,除了为展会参加者提供必要的住宿与餐饮服务外,酒店业也可通过进一步的宣传来带动店内其他辅助设施的利用,促进就餐和入住者对店内其他服务的消费;第六是对零售业的带动效应,会展活动期间,大量的人流涌入会增加对生活用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举办地零售业的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直接促进投资和间接促进投资两个方面。直接促进投资方面,会展业为投资提供产品、技术展示和投洽方面的交流,通过在会展现场的展示、考察和比较,达成投资意向,而现场或随后签订投资协议。间接促进投资方面,会展通过全面展示所在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风貌,扩大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参与塑造城市形象,传播创新文化,在理念、标准、技术、经营、品牌、资本、渠道、人才等方面,为城市发展积聚实力;改进政府工作,根据会展活动的需要,政府及其各相关部门从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地为展会、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地缩短举办地与外界的距离,扩大与国外的交流合作领域;影响社会风气,举办地民众以主人翁的姿态,迎接并热情服务于国内外的宾客,社会治安井然有序,树立了良好的区域形象。
如2010年5月举办的“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共签约投资项目258个,项目总投资40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 772.75亿元人民币),较上届增加91%,利用境内外资金1 609.26亿元,签约项目再创新高。从项目资金来源来看,签约项目中外资项目44个,拟引进外资107亿美元;市外境内项目102个,拟引进资金620.65亿人民币;市内项目112个,利用资金近259亿元人民币。从项目行业分布来看,签约项目中农业项目28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11%,利用资金84亿元人民币;工业及建筑业项目158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61%,利用资金1171亿元人民币;服务业项目72个,占签约项目总数的28%,利用资金354亿元人民币。外资项目中,投资1 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29个,占外资项目数的六成以上。不仅如此,进场参加对接洽谈的企业达2 860家,达成采购合作意向980对,意向金额共计5.6亿美元,分别较上届加64.8%、14.9%、16.5%。参加采购对接的既有惠普、富士康、华硕等全球IT巨头,也有国内外中小企业,采购成效显著。
会展业促进出口的途径也可以划分为直接促进和间接促进两个方面。直接促进出口方面,展会上展示的产品和技术,可能引起国(境)外客商的注意,在展会上即下订单,甚至建立起长期的出口合作关系。间接促进出口方面,展会上展示的新产品、先进技术、高端设备、行业标准对国内制造商产生影响,提高国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而带来出口;通过展会的平台,让国外客商直接、集中了解我国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生产能力,或某区域的特色产品和产业,建立总体上的良好印象,为今后的出口合作打下基础。
如2009年第五届中国哈尔滨对俄出口商品展览会,签订经贸合同5 100万美元;2010第二届新疆伊宁中亚国际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实现外贸成交签约总额1.079亿美元,实现内联项目签约金额16亿元人民币;2010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出口订单12个金额18.9亿元;第六届德雷斯中国(深圳)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上,深圳市神达太阳能企业就获得了5 600多万元的订单。
会展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和说明,但体现“创新理论”和服务于“三驾马车”,无疑使会展业这一实务性行业实现了与经典经济学原理的理论接轨。
[参考文献]
[1]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
[2]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1999.
[3] 王小刚.发展我国会展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