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2012-03-31 06:58贾宏禹余静贵吕志鹏陈金栓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创新型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贾宏禹,余静贵,吕志鹏,陈金栓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工业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贾宏禹,余静贵,吕志鹏,陈金栓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从我国工业设计的现状出发,结合行业需求、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办学实际,确定了长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和定位,构建了与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制定了艺术学、机械工程、经济学等多学科渗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并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构建了以设计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与创新教学体系,建立了工业设计产学研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成了工业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工业设计专业;创新人才; 培养方案

长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以机械工程学科为依托,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自2006年起,为适应长江大学的本科生“1+3”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组对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的“1+3”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1],构建了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为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工业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1.1 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从我国工业设计的现状出发,结合行业需求、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将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特色定位于“面向企业与社会实际,以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电子产品和家具家居设计为特色,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业设计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制定了艺术学、机械工程、经济学等多学科渗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1.2 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工业设计师应具备的24项最重要知识结构,结合长江大学及地方的特色与实际,构建了与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将课程划分为通识课程类、艺术基础类、设计基础类、工程技术类和专业设计类等5大课程群,分别确定了各课程群的总体教学目标以及各课程的具体内容,课程及课程群之间分工合作、互相支撑,把工业设计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各课程中去。

1.3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专业及课程特点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教学以课题和创新为核心,采用研讨式、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模拟设计公司常用的头脑风暴会、项目评估会,促进学生积极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模拟设计项目管理来规范学生的设计流程,验收学生的设计作业及任务;对15门专业课程实施了课程考试改革,灵活采用设计报告、快题设计、调研报告和集体答辩等形式,重点考查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实施效果良好。

1.4 构建实践与创新教学体系

构建了以设计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与创新教学体系,遵循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工业设计的工作流程,把课程设计、实验实践、合作教育、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地串联起来,结合国内工业设计创新作品大赛,联合设计公司及相关企业,搭建多个创新平台,既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技能、创新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又加强了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了特有的工业设计产学研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2 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的创新点

2.1 多学科渗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及科学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计划体现了艺术学、机械工程、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办学定位与特色鲜明,课程体系与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规格相适应,课程群的划分使创新能力培养的任务更加明确,课程内容规划合理,课程设置科学有效。

2.2 以创新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针对专业及课程特点,以课题和创新为核心,将企业项目和设计竞赛纳入课堂教学,模拟企业和设计公司进行了项目式教学及管理,使学生始终以设计师的角色主动提高自身能力,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基于课程的考试改革模式,对于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促进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3 工业设计产学研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紧扣工业设计专业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技能的培养,把课程设计、实验实践、合作教育、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有机结合,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企业标准与教学标准相结合、学校与设计企业相结合、教学实践与创新大赛相结合,按照工业设计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阶段式要求,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工业设计产学研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3 成果应用及效果

目前长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已有5届毕业生,从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来看,工业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是卓有成效的。近三年来,学生四级通过率在82%以上,考研录取率在20%左右,就业率在85%以上;近几年学生发表论文34篇,获国家专利5项,获省优论文15篇,获校级及以上创新竞赛奖100余项,获长江大学科研明星1人。

通过研究与实践,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实验指导书、实习指导书等基础教学资料,加强了对课程建设、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形成了一系列教研成果,近3年共进行了8项教研项目研究,获得校级教研成果奖3项,撰写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31篇,编写教材3部;教学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共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9项,教学竞赛获奖7项,长江大学教学突出贡献奖1人,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竞赛17项。

3.1 实施课程考试改革,丰富了考评形式

工业设计专业在课程考试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针对不同课程设计不同的考试方式,允许和鼓励教师结合所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取笔试、口试、小论文、小设计、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多种考试形式,尽量避免过分偏重于对知识的知与不知的测试, 重点考察学生分析、综合、比较、运用和创新的能力,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思考、设计、表达甚至加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真正意义上考查了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目前,该专业已对15门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效果良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考试改革得到学校教务处的认可。多次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检查中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将课程考试改革模式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3.2 举行创新设计大赛,增强了课外创新活动氛围

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设计竞赛,并根据具体教师特点与学生一起成立了创新竞赛团队。已承办5届长江大学计算机三维实体创新设计大赛,与小天鹅(三金)电器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冰箱工业设计大赛”,每届大赛收到设计作品达数百件,不仅吸引了本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和机械专业学生参加,还带动其他学院的学生投稿,每届都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对计算机三维实体创新设计大赛给与了大力支持,被确定为学校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专门赛事。

3.3 举办创新作品展,搭建了交流展示平台

工业设计专业鼓励学生进行各种作品展览,展示自我风采,增强自信心。每年1次的学生优秀设计作品展,展示规模越来越大,展出质量不断提高,在全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毕业设计作品展,促使更多的人对工业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广大师生的关注下,更加努力学习,更有兴趣和信心,同时通过作品展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交流;个人摄影作品展、个人手绘作品展等个性化展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受到了师生的关注和好评。

3.4 实施工学交替,形成了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

借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模式,长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从2007级开始在教学计划中列出了“工学交替”实践环节,利用暑假使学生走向社会和企业,使学生对该专业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培养严谨的作风,了解项目、设计管理对设计师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在校更有针对性,学习更主动。从近几年的开展情况看,学生学到了课堂上触及不到的知识,对工学交替环节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有兴趣,同时工学交替使本专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广泛展开,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正日趋成熟。

4 结语

长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从我国工业设计的实际现状出发,结合行业需求、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学校实际,紧扣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人才培养规格和特色定位,制定了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了与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创新,构建了设计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与创新教学体系,建立了特有的工业设计产学研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

[1] 贾宏禹,吕志鹏 .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1+3”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9,(10上旬):58.

[2] 白仁飞,张峻霞 .工科类工业设计教育思考 [J].中国轻工教育,2009,(3):70-72.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9.017

G642

A

1673-1409(2012)09-S055-03

2012-08-20

贾宏禹(1976-),男,湖北秭归人,硕士,副教授,现主要从事工业设计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型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