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 尹竹芳 文艳 王美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病症,作为一种持续、慢性的严重精神疾患,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目前临床上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由于治疗周期较长,加之患者自我生活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便秘,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和生活不便[2]。因此,我们拟对其常见诱发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2月~2011年6月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并发便秘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23~67岁,中位年龄43.6岁;病程1~6年,平均2.8年。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确诊[3],临床检查排除结肠、直肠病变,均无自残或伤人倾向,相关药物禁以及严重的心、肝、肾系统疾病,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药物过敏和药物依赖者和痴呆相关性精神病。便秘目前国际上较为统一的标准是指[4]:便秘症状持续3h以上,排除器质性病变并且具备下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件:(1)自发性排便次数≤3次/周;(2)25%以上的时间排便困难;(3)25%以上的时间粪质较硬或“呈硬球状”;(4)25%以上时间排便有不尽感或不畅。根据上述标准结合本组患者的具体情况,将患者分轻、中、重3型[5](依据)。轻型:大便轻度秘结能自行排出,无任何躯体不适感,排便次数2~3次/周。中型:排便次数1~2次/周,大便秘结,自行排困难,有腹部不适感。重型:排便次数少于1次/周,粪质硬呈硬球状,不能自行排出,同时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肛门肿痛、痔症甚至便血。本组中重型8例,中型23例,轻型20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病史、性格特征、体质状况、临床表现等,分析其便秘诱发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饮食生活护理 便秘与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关系密切,因此饮食指导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增强患者体质和改善改善胃肠道功能。在饮食结构的选择上,应在考虑患者口味的基础上,选择调配科学合理,营养丰富全面的饮食,并指导患者增加粗纤维食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促进排便。避免偏食挑食和暴饮暴食,避免生冷硬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鼓励和督促患者多饮水,保证每天饮水至少2000ml,晨起空腹饮水500ml,上下午工娱疗前后各饮水300~400ml,睡前1h饮水200ml,以改善排便干燥,同时睡前喝1杯蜂蜜水或清晨饮1杯淡盐水均有助于大便通畅。在饮食调理的过程中,同时指导患者养成按时按量进食的习惯,以维持和建立规律的胃肠道功能,更能有效预防便秘。
1.2.2 运动护理 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适当的运动可增加胃肠蠕动和肌张力,有利于排便。并根据患者运动能力,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方案,鼓励其进行户外锻炼,定期组织患者开展工娱活动,如做操、打球、跳绳、踢毽子等,使患者保持适当的活动量,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
1.2.3 心理护理 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加之药物反应,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不仅加重患者痛苦,而且严重者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胃肠道功能紊乱。因此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特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沟通和交流,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向患者说明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功能障碍,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和真诚、热情的态度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关怀,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并同时进行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培训,增强其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避免便秘相关诱发因素的影响。
1.2.4 药物护理 对于经上述护理干预后效果仍不明显者,可以适当给予药物干预。对于有长期便秘历史的患者,可给予液体石蜡油、乳果糖和蜂蜜等物理疗法,也可采用中药如复方芦荟胶囊或大黄片适当加以调治。对于上述疗法仍无明显改善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甘油栓或开塞露润肛,或给予灌肠治疗或手动解除。同时对于药物引起便秘的患者,联系其主管医生,必要时行适当的药物剂量调整或药物替换。
1.3 效果评价[6](补充依据)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和粪质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大便次数增多,粪质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排便次数和粪质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加有效率。
经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本组51例患者痊愈率39例,有效9例,痊愈率为76.5%,总有效率为94.1%。
从我们的临床观察来看,便秘的常见诱发因素主要有:(1)药物影响:精神科药物是抗胆碱能药物,且具有镇静作用,长期大量使用可使可导致结肠肌层变薄,肠反射降低,肠平滑肌张力减弱,腺体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引起口干、便秘。(2)疾病影响:如肛门疾患、结肠病变等,上述疾病本身即可引起排便困难,诱发便秘。(3)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分裂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较低,忽视正常的便意,排便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结构欠合理,水分摄入过少,以及作息时间不规律,睡眠时间太少或睡觉时间太晚等,均可导致粪便干燥,在肠内运动缓慢。(4)活动量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活动范围受限,缺乏足够运动,导致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5)心理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等情绪,而且比常人表现得更为强烈和偏执,可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道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
牛俊娈等[7]的研究显示,住院时间也是发生便秘的重要因素。我们认为,患者住院时间很难控制,而患者在长时间住院期内发生便秘,主要与院内护理有关。因此,我们认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住院生活质量,将住院时间导致的不利因素尽量降低。在护理措施上,我们以饮食、运动为基本内容,并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此外,考虑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殊性,我们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让患者在相当稳定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根据药物反应程度,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减少药物方面的影响。
邝俭玲和苏保育[8]对精神分裂症合并便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便秘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提示合适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便秘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51例患者痊愈率达76.5%,总有效率为94.1%,显示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我们认为,基于因素分析基础上展开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孙国胜,高春强,黄云华,等.针对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2,18(1):2-4.
[2]张娜,刘婵娟.老年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0,3(23):165.
[3]张茂萍.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121.
[4]王爽,徐桂珍.护理干预预防精神科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山东精神医学,2005,8(3):180.
[5]苏柯羽.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1,24(2):111-113.
[6]丁细莲.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民康学,2008,20(8):817.
[7]牛俊娈,成爱萍,魏可煌,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诱发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l(7):53-54.
[8]邝俭玲,苏保育.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