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

2012-09-22 07:58:02卜桂兰程媛曾海芳朱海军李飞舟
当代医学 2012年13期
关键词:根治性宫颈癌心理

卜桂兰 程媛 曾海芳 朱海军 李飞舟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一种疾病,也是最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1]。手术、放疗、化疗、放化同步、生物治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是目前宫颈癌根治性治疗的几种手段,但目前的整体疗效并不尽如人意,为探讨进一步提高宫颈癌患者疗效的临床方法和途径,本研究针对宫颈癌患者的病因和心理特点,对于2009年3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进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心态的转变和疗效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8月间在我院行根治性放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宫颈活检病理报告证实为宫颈癌的ⅡA~ⅣB期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38.3±3.25)岁。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接受过任何心理测试及治疗。

1.2 研究内容 研究心理干预对我院进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变化的影响和对整体疗效的促进作用,心理变化包括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等因素。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按照宫颈癌常规放疗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完成整个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由专人实施每周两次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常规根治性放疗方法(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加后装腔内治疗):外照射45~50Gy,腔内治疗28~30Gy。

1.3.2 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采用观察法、交谈法了解病人心理状态,用临床评估法分析确定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予以倾听、解释、安慰、暗示等心理支持疗法,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对疾病治疗的需求。具体主要完成三个步骤:(1)认知行为心理干预 由于患者自身文化、个人经历、生长生活环境不同,对疾病的认识各有不同,通过讲解、交流和沟通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常用方法包括观察法、讲解示范法、交谈法等。(2)疏导性心理干预 采用倾听法、放松法和行为阻断法,及时了解并解决患者的不快心理体验和感受,让患者勇敢坚强面对病情,保持心态平和,学会释放不良情绪,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3)支持性心理干预 医务人员通过交谈和沟通及时向患者宣教,告知患者保持平和愉悦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关键性影响作用,向其展示治愈病例,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切感,充分肯定每个患者生命的价值以及自身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鼓励患者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让其看到治愈后重返家庭和社会、担当个人责任、体现自身价值的希望。

1.3.3 调查方法和效果评价 分别于患者治疗前、中、后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了解每个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情况。评价内容主要有采用国内外较好的信效度[2]的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得分低于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60~69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评分为四级: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中,低于60分为差,以优和良计算优良率,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3.4 疗效评价 肿瘤近期疗效(WHO)标准:分为有效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有效为(CR+PR);两组病例均在治疗完成后四周评价疗效。以治疗前后的盆腔CT和妇科检查进行对比分析评价近期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随诊 随诊至2012年3月,随诊率95.2%,中位随诊时间18个月。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表1 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比较

表2 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比较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整体疗效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CR+PR)94.1%,完全缓解率为79.4%;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完全缓解率58.8%。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前后近期疗效比较

3 讨论

目前宫颈癌治疗除ⅡA期前患者可以选择手术外,放射治疗已成为各期宫颈癌根治性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疗效可与手术媲美。但无论接受哪种治疗手段,从患者发病到被诊断为“宫颈癌”一直到接受各种综合治疗的漫长过程中,患者心理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创伤,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负面的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悲伤、怀疑等可直接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长期不良情绪不仅和发病有一定相关关系,对于疾病的治愈也是非常不利的[3-4]。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选择根治性放疗对减轻宫颈癌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忧虑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免除大手术病痛折磨,避免手术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并发症、后遗症等;患者无器官缺失的严重心理失落感和一系列严重焦虑、恐惧和怀疑担忧等心理问题。因此,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这类患者一定的心理干预能够使她们更容易产生对治疗的认同和依从,并在短时间内很快树立起康复的信心和意志力,会增进对疗效的加强和促进作用,最终达到促进身心康复的目的。这也是现代医学所倡导的最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关系密切,心理因素既可致病也可治病[5]。目前人们对于心理因素和心理辅导对疾病的关键性影响认识和重视不足,大都提倡传统保守落后的生理医学模式的理念,甚至大多数临床医护人员也对心理因素和疾病的关系知之甚少,工作中每天忙碌重复着传统的临床手段和治疗,忽略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关键性影响作用。李雪英报道: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支持和加强免疫防御功能的特点,能使患者增加安全感,使她们对治疗的态度和认知发生积极的改变的同时,心理护理还有助于大脑皮层神经系统机能的恢复,引起患者神经内分泌的相应变化,从而调动自己的免疫机制,达到治疗的目的和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患者会主动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护理,心理干预可以从不同角度满足其心理需求,对提高患者患病后和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疗效都有明显的效果。本研究对心理干预对疾病的影响只是做了一些初步探讨和分析,权威性的定论研究尚有待于更多的大宗病例研究和探讨结果,我国要扭转和改变国内目前大多数保守的治疗理念必将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所以在我国开展这项工作对于倡导最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探索宫颈癌新的治疗手段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指导和帮助宫颈癌患者如何彻底战胜肿瘤对生命的威胁,让更多的宫颈癌患者受益,有着深远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1]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2.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7-108.

[3]范学红.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问题的作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8,21(1):25.

[4]马萍霞.子宫颈癌患者整体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0):114.

[5]孙维维,谢惠英.子宫切除病人住院期间心理反应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3):801-802.

[6]李雪英.PTSD的认知理论及知识行为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2):125.

猜你喜欢
根治性宫颈癌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8:55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7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式两种肾根治性切除术疗效对比
Survivin、NF-кB和STAT3 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