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月华,吴贤芬,丁志英
(嘉兴学院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部,浙江嘉兴314001)
青霉素类抗生素因杀菌力强、毒性低,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变态反应、赫氏反应等,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尽管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低,约占用药人数的(0.4~1)万,但一旦发生,来势凶猛,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1]。《新编药物学》[2]中明确规定:皮试阴性者,在用药过程中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注射药物后应严密观察患者20min,无不良反应发生方可离去。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患者对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留院观察不够重视,存在安全隐患。自国务院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来,如何保证医疗护理安全、减少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已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3]。为了解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留院观察的遵医行为,本研究对4 322例在门诊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的患者进行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方便性抽样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门诊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的患者4 322例,其中男1 913例、女2 409例,年龄15~72岁,平均(35.7±2.8)岁。所有患者青霉素过敏试验均为阴性,选择臀大肌外上方1/4处为注射点,经聚维酮碘消毒皮肤2次后注射,其中使用长效青霉素3 566例、短效青霉素756例。注射护士口头告知患者肌内注射后在注射室外观察20~30min再离开。
1.2 方法 自行设计统计表,根据患者年龄及实际留院观察时间分别分为4个组别及时间等级,研究者在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进行观察记录,以划“正”字的方式进行统计,并对未按规定留院的患者询问其提前离院的原因。以《新编药物学》[2]为依据,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留院观察20min以上者为遵守规定,否则均视为不按规定。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秩和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的留院观察时间 从表1可见,不同年龄段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的留院观察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未按规定留院观察的原因 4 322例行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的患者中,遵守规定留院观察者2 998例(69.37%),未按规定留院观察者1 324例(30.63%);未按规定留院观察者的原因见表2。
3.1 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患者的留院观察行为不容乐观 青霉素过敏反应可以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但均属I型超敏反应,以速发型多见[4]。因此,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简称皮试),皮试阴性者才可以使用。但在临床上,由于假阴性结果,或药物的使用剂量过大,或是患者的体质发生变化,即使是青霉素皮试阴性或连续使用的患者,也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谢家驹[5]报道了长期用药患者突然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案例。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青霉素钠针80万U肌内注射,2次/d,在第3天下午注射后5min,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所幸在院内抢救及时,未发生意外。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要求患 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留院观察20min以上。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留院观察时间[n(%)]
表2 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未按规定留院观察的原因(N=1 32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由于父母的重视,全部能按规定时间留院观察;老年人(>61岁)对自身的重视程度较高,仅次于未成年人组,大部分能按规定时间留院观察;18~50岁者对自身的重视程度最差,有34.5%的患者不能按规定时间留院观察,主要原因有上班、已多次注射而认为没有必要、赶时间等。这提示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对18~50岁患者的宣教工作,尤其是普及青霉素类药物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留院观察的遵医行为,有效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其次,医院环境对患者的留院观察时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提示我们应根据就诊患者的需求进行人性化设计,不断优化医院的就诊环境。
3.2 对策 本次调查发现,由于患者青霉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缺乏,仅靠注射护士口头告知显得苍白无力,患者的依从性差。此外,5.36%的患者因医院观察场地狭小、空气差、设备简陋等原因而不愿在院观察。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青霉素类药物注射的安全管理,制定和规范青霉素类药物注射的操作流程,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创造并优化环境,保证医患双方的用药安全,减少和杜绝由此引发的医疗护理纠纷。
3.2.1 规范青霉素类药物注射的操作流程 提高医院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细化青霉素类药物注射的操作流程并组织学习。护士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门诊病历暂时由注射护士保管,并由注射护士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具体的留观时间;留院观察结束后注射护士签名,门诊病历由患者或家属取回。
3.2.2 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 利用医院空间、多媒体、书面资料等途径,建立多渠道、切实可行的科普知识宣传窗口,加强对患者尤其是中青年患者的健康宣教。除了注射护士口头宣教告知外,温馨提示上墙,内容包括:(1)避免空腹注射青霉素类药物;(2)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留院观察20min以上的原因;(3)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4)如有不适,务必及时告知护士。如患者不听劝说,执意不肯留院观察,注射护士必须在门诊病历上注明“患者拒绝留院观察,后果自负”,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名。对在上班需要向单位请假的患者,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后提供留院观察时间证明,方便患者回单位请假。
3.2.3 优化环境、完善设备 为患者提供面积不少于30~40m2宽敞舒适的留院观察室,观察室与注射室相连,中间用玻璃相隔,便于注射护士观察患者的病情。观察室除备有常规抢救物品外,还配有紧急呼叫器、电视机、饮水机、报刊、椅子等,保持室温在22℃左右,制作的健康宣教影像资料(包括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案例)滚动式播放,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既接受了科普知识又完成了留院观察,确保肌内注射青霉素类药物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姚明辉,张力.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9.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9.
[3]常乃秀,王燕.关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皮试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0):77-78.
[4]王立娟.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分析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5):678-679.
[5]谢家驹.警惕持续使用青霉素过程中的过敏性休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