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斯楠
(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食品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在食品的原料上可分为:肉、鱼、蛋、水果、蔬菜等。从内容角度划分,可将它分为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加工工艺等等。根据调查所显示,在英国超市销售的食品中,食品的种类高达八千余种。所以,对于食品专业学习者而言,庞大的专业词汇量是他们学习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另外,食品专业英语表述的内容都是有关食品方面的客观事物及一般规律,因此,使用的语言要严谨、精准、凝练,在表述的语句中多使用动名词短语、不定式语句、名词化结构及被动语态。文体和内容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详细地进行说明、推理和描述。因此,我们要通过本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写作、阅读专业论文的专业技能,加大学生对于食品专业英语词汇量的融会贯通,娴熟应用专业英语的翻译技巧,又可以在把握英语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国际食品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新理念。但是现行的教学模式在许多问题上有待解决,如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培养模式等等。所以,我们需要对以上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从而达到提高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培养专业英语人才的目标。
虽然大学基础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很相似,但是在两者之间,我们还是能够看到明显的不同。以食品专业英语为例,它的内容主要是侧重于表述食品专业的相应理论、学科的前景,引进的新技术、新工艺等。在词汇掌握方面,食品专业英语涵盖大量的化工、化学和生物领域专业性极强的词汇,诸如实验所需的设备、仪器、化学物品等专业术语。在句子结构方面,多使用长句和复合句,结构极其严谨,逻辑性很强,对学生来说,如果要想正确把握原文的意思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以下便是本门课程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是多认识一些专业术语,多背一些专业词汇,并没真正理解为何要学习专业英语,也没有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是进一步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以及提高专业素质不可或缺的步骤。目前各行业飞速发展,企业也与日俱新,许多用人单位都有很多与国际接轨的业务,管理日趋国际化,因此对英语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大部分的学生能有一技之长,可以从事一些基本工作,但是在专业外语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例如,一些学生看不明白英语简单的内容,不能精准地填写英语表格,不会处理生僻的专业词汇等。如果他们一开始就了解学习食品专业英语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在现行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循规蹈矩,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朗读、讲解、翻译。课堂上缺乏学生的参与,缺乏师生互动,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授课手段相对单一,缺少录音机、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使专业英语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丧失不少,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很多学生修完课程后很难在生活中熟练地掌握和使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一些院校的食品专业英语尚且停留在学习专业英语词汇和阅读的基础上,往往忽视了专业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程的考核也偏离了实际生活,不少学生只是了解一些食品理论的专业知识,掌握一些食品的英语词汇,但是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也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
在食品专业英语领域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食品专业知识,还要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但现阶段,在专业英语教学领域里,这种双向复合型人才不多,目前从教的教师一般都是以食品专业为背景的教师或以英语专业为背景的教师转行而来,前者英语听、说能力薄弱,后者缺乏对于食品专业知识的娴熟把握,以上都是致使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困难大、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的原因。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媒介,因此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材。多年来,我国出版的有关食品专业英语的书籍尚很少,专业英语的听说训练教材更是罕见,而且这些教材在系统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部分教材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并且没有最新的专业文献,文章之间连贯性差,甚至有些教材仍然沿用过时的内容。因此,这种教材很难使学生了解食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状,更无法使他们的专业英语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
专业英语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了收获最好的教学效果,特提出如下的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理想中的专业英语教学效果,首先要让学生从思维深处意识到此课程的重要性,带领学生剖析该领域现阶段的状况。我们都知道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较高的英语水平是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精湛的科学技术,缩小差距的关键。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建食品专业英语学习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对于这门学科有足够的重视。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后,才能督促自己掌握英语技能,达到能够与具备专业英语知识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目标,而阅读、翻译、英语资料查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了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采用提问,还应将多种多样的课堂模式贯通始终。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只是给出关键词,号召同学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查资料,最后形成PPT,在课上发言、演示并与其他同学提问互动。这样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参与互动,也加强了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学生辩论的方式,加强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给学生一个主题,根据各自所倾向的观点进行分组讨论,由双方同学选派代表发言进行激烈的辩论。这样不仅可以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妙趣横生,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将所学融会贯通,达到对答如流的学习效果。
从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来看,食品专业英语属于后修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学生修完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也就是在第三、四学期。课程时数不多,但内容较为繁杂。在这种情况下,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完成计划的所有内容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挖掘重点、难点,精选讲授内容。目的在于引导、解疑,讲的必须是经典、技巧、原则、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食品科学方向的专业英语,在实际应用的教学内容中,要包括食品科技论文知识的推荐,也要有食品安全、食品加工与储藏、食品行业发展状况、食品化学与营养、食品生物化学等诸多方面的食品专业知识内容的相关介绍。授课学时可以根据主题来设定,学时的多少要依据主题的重要性来分配。食品词汇种类多样,“在词汇记忆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能力,利用计划、选择注意、自我监控及自我评价这种方式来激励或督促学生更多、更有效的记忆。”(徐晓莹,2009)
在开设专门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本科院校中,不同学校对于食品专业方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各类教材时有所不同,如中国计量出版社的21世纪高等学校规范教材包括食品科学和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两大部分内容,但是对食品生物技术没有周详的诠释;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十一五”规划教材更加关注对于学生语言交流与写作能力的陶冶。(范秀萍,2009)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适时地选取合适的教材为参考,以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为前提。加强学生对于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强化教材中所提文献的翔实阅读,精选一些补充教学材料,如食品专业英文原版文献等。文章以短小为佳,不宜过难,也可选用多种文本,如美国的一本杂志《化学文摘》中的论文和专利摘要、提纲式文字、流程图示文字等等,使学生能够熟悉各种文本的写作格式,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秉承“学为所用”的原则基础上,挑选课本时,要与时俱进,课文体裁变化多端,内容编排难度刚巧适宜,实用性强,从而让食品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英语学习在语言层面上亲密结合起来,并且合二为一。当然,我们也要减轻学生对课业的恐惧心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目前在专业英语课中普遍采用的是单一输入法:句型分析+翻译;词汇讲解+翻译;阅读+翻译。使得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莎娜,2009)因此,我们应当秉承“以实用为本”的精神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加大实践性环节的实用力度。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强调教学培养目标的多元化,让课堂发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从多方面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全方位引入其他合理的教学方法,如课堂就指定话题讨论、实践论文、职场模拟等形式,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能学好专业英语的自信心。特别要设置情景,让课堂理论知识真正地在实际中应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其次,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完善传统的课堂教学,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如上课时给学生留一些开放式问题或几个关键专业词汇,课下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课上开展演讲、主题辩论,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集体参与和合作的能力。最后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系统改革,虽然对食品专业本科生而言,听、说英语的能力要远胜于读、写英语的能力,但是根据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可以看出,语言首先是口语,听、说能力是培养学生读、写及理解能力的重要保障和可靠基础。因此,要改革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提供视听共赏的教学内容,开创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英文电影、制作与科技趣味相结合的课件与Flash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凸显“教学实用性”的重要原则,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所安排的全部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水平。专业英语教师要熟知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的英语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综合素质,还要第一时间获取本学科的前沿资讯。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不断自我突破、自我完善,才能有效地完成自己所做的英语教学工作。首先,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教师要轮流说课,互相听课,相互评课,以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能力;其次,对于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也应时常进行,使专业课和英语课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果,也让英语教学更上一层;最后,加强国内外同类院校的联系,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尽快了解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新风尚。
作为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食品业要想蒸蒸日上,快速发展,培养食品科技专业人才就是其重中之重,而食品专业英语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作为专业英语教师就要不断地改变教学观念,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正确地将食品专业与英语教学内容相融合,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研习与革新,选择合适的教材,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素质,才能尽快培养专业人才的终极目标,才能促进食品科学体系的整体建设与进一步发展。
[1]徐晓莹.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词汇记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5):89.
[2]莎娜.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180.
[3]丁双红,张学辉.理工科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及改革意见[J].理工高教研究,2004(2):114-115.
[4]唐冬雁,刘本才.食品专业英语[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35-46.
[5]肖亮荣,黄嘉毅.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J].汕头大学学报,2002(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