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 意 王少峰
(1.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52;2.安康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2010年下半年国际体操联合会颁布了2011~2012蹦床评分规则,其中最大变化是成绩构成增加了飞行时间得分[1],飞行时间得分由成套动作时间减去触网阶段的时间所得,即成套动作中人体在空中的总时间。飞行时间有多少秒就得到相应的多少分。最终成绩的构成由旧规则的3个技术分:1个难度分和位移分变成为新规则的3个技术分,1个难度分和位移分以及1个飞行分。飞行时间作为成绩构成的一个客观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蹦床评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这一规则的变化对比之前我国国内施行特定规则高度加分具有更加重要的普遍性意义。加上飞行分后,增加了最终成绩的决定因素,并且使运动员的单套动作完成的最终成绩普遍都提高了十几分,可能使最终成绩产生叠加效应而加大运动员之间的区分度。我国在实施增加飞行分新规则的同时取消了之前国内使用的特定规则高度加分这一项,2011年全国蹦床锦标赛是2011~2012蹦床评分规则颁布以后第一次全国性比赛,飞行分对比赛成绩能产生哪些影响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以2011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网上单人项目女子运动员36人 (含1测试),及其技术分、难度分、飞行分和最终得分等因素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和2011年全国蹦床锦标赛的相关资料以及2011~2012蹦床评分规则等资料。
1.2.2 统计分析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2]处理相关的数据得出结果。
本次比赛采用的是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的2011~2012年最新国际蹦床评分规则及国内比赛特定规则。其中特定规则 “两加两减”,即腾空高度加分、落点准确加分、位移过大减分和结束亮相时间不足减分,4项中去掉腾空高度加分,计入了新实施的国际规则飞行分,由于第一次在国内蹦床比赛中使用飞行分评比办法,并且国内长时间使用特定规则高度加分,因此,人们习惯称现在的飞行分为新的高度分。
运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方法计算去掉飞行分后的最后成绩与最后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发现预赛第1套,R=0.931(P<0.01),预赛第2套R=0.920(P<0.01)以及决赛套R=1.000(P<0.01),都呈显著性相关。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飞行时间的引入只是作为单因素影响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由技术分、难度分,以及位移分共同构成,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对最终成绩产生影响,并且各成绩构成因素相互间也会产生影响。虽然一般意义上飞行分加入前后在总体上名次相关性很小,但是并不意味着飞行时间对名次无意义,对于具体的比赛或者具体的运动员,则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2.2.1 飞行分对预赛前16名成绩的影响
对预赛前16名运动员加入飞行分前后的名次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发现,飞行时间对网上女子个人运动员预赛名次产生了影响,如下图所示,加入飞行时间前后名次总的趋势是一致的,但是中间具体运动员的名次发生了变化。在前16名运动员中,有9人的名次发生了改变,占到统计人数的56.25%(如图1)。另外,在这16名运动员中有两人从第8名、第14名分别上升到了第6名和第12名,也说明了飞行分对比赛名次的影响程度。
图1 加入飞行分对女子预赛前16名成绩的影响
2.2.2 飞行分对决赛成绩的影响
在运动员能力一定的情况下,难度的提高会影响飞行时间,即难度越高,相应的飞行时间越长。参加决赛的女子运动员的比赛名次并没有因为飞行分而产生变化,但并不能说明在决赛中飞行时间不重要。决赛的运动员平均飞行时间得分为15.770,标准差为0.294,而预赛第2套前16名飞行时间得分为15.718,标准差为0.439,决赛飞行时间均值比预赛第2套前16名的平均得分高0.052,决赛难度均值比第2套增加0.72,技术分均值比第2套增加0.09,而位移分均值比第2套增加0.07。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决赛优秀运动员本身具备良好的获得飞行时间的能力。决赛套的运动员飞行时间的得分能力总体上要大于预赛第2套前16名运动员的飞行时间,飞行时间标准差并不是很大,说明飞行时间得分能力区别并不大。决赛运动员在决赛难度大幅上升的情况下,飞行时间仍然提高,说明优秀运动员在高难度完成动作情况下保持飞行时间的良好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决赛在更高飞行时间得分的基础上提高难度分、技术分以及位移分,是区别名次的重要因素。
2.3.1 第1套动作的飞行时间比较分析
第1套动作是运动员动作质量和高度的体现,由于规则规定只计算2个动作难度,所以运动员的动作难度系数较低。女子的难度都集中在2~3分之间,平均分2.663,标准差为0.209。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组成以高质量的单周空翻为主,目的是保证成套动作的稳定性以及入网角度和出网角度的准确性,尽量减少位移扣分,最终使第1套的飞行时间明显高于第2套和决赛套的飞行时间。
图2 国内优秀女子运动员第1套动作飞行时间示意
从图2可以看出女子运动员预赛第1套飞行分前3名超过了17分,最高分为黄珊汕的 17.38。国家队选手黄珊汕、何雯娜在第1套动作的飞行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前16名选手中排在前2位。从数据上来上看何雯娜比黄珊汕少0.155 s,黄艳菲则少1.285 s。
2.3.2 第2套动作的飞行时间比较分析
第2套动作是运动员动作难度的体现,优秀女子运动员的难度分在此次比赛中也达到了15分。运动员的第2套动作是以两周空翻为主,随着蹦床运动的不断发展,第2套动作中3周空翻动作的数量在成套中不断增加[4],动作难度的不断加大也对运动员第2套动作的飞行时间产生了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女子预赛第2套飞行分都低于17 s。我国国家队女子运动员第2套动作的飞行时间具有明显的优势,前3名运动员分别为何雯娜、黄珊汕、李丹。黄珊汕、李丹分别比何雯娜的16.40 s少0.14 s和0.34 s,而飞行分最少的张媛媛则具有明显的差距,相差为1.61 s。说明飞行时间对第2套动作成绩的重要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难度和技术上的不足。
图3 国内优秀女子运动员第2套动作飞行时间示意图
2.3.3 女子网上个人决赛项目飞行分与最终成绩分析
进入决赛的运动员除了何雯娜、蒋逸奇将动作难度由14.4分别提高到14.8和15.0,李丹的动作难度由15.0降到14.6,其他运动员仍是使用预赛的第2套动作。如表1所示:国内优秀女子运动员决赛飞行时间超过16 s的只有黄珊汕和李萌2人,最高的为16.195 s,而预赛第2套动作飞行分超过16 s的有 5人,最高的为16.420 s。
表1 女子网上个人决赛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参加女子网上个人决赛的运动员除了第8名左洋成套动作失败得到的飞行分为5.020分和最终得分为14.120分外,决赛前7名运动员飞行分最高的为第1名黄珊汕的16.195分,最低分为第7名李丹的15.445分,前7名飞行分的平均分为15.770分。据统计,女子网上个人决赛前7名运动员的难度分均值为14.500分,由此看来女子网上个人决赛飞行分高于难度分将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女子决赛中引入飞行分后,运动员比赛名次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应该看到,在难度分和技术分都高于后4名的情况下,前3名运动员飞行时间均值比后4名大0.309,说明在保证难度分和技术分的前提下,优秀运动员仍然具有良好的飞行时间得分能力,同时也说明进入女子决赛的运动员必须选择的适宜的动作难度和比较合理动作编排,适合运动员自身的运动水平[5]。
飞行时间引入新的蹦床评分系统,打破了原来蹦床成绩的结构,必然会对蹦床成绩以及成绩构成因素,如难度、技术和位移等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包括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较长的飞行时间意味着运动员更多的难度发展空间,保持良好的姿态以及落网的准确性,但是较长的飞行时间也意味着较大的出网速度和更精确的出网角度,对动作的稳定性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对运动员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飞行时间是完成难度动作的基础,应作为运动员在一定难度和技术情况下竞技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纵观蹦床技术的发展,成套动作越来越难,要求必须提高稳定和起跳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打破原来的难度、技术以及位移的平衡,建立更高层次的难度、技术和位移平衡。飞行时间能力增长的空间比技术以及难度的增长空间要小许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在蹦床新规则的适应阶段,飞行时间的增长是提高成绩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随着参赛队员对规则逐步适应,技术和难度的进一步发展将对成绩起着更加重要的因素。
[1]国际体操联合会.蹦床评分规则 2011-2012[M].第四稿2011年1月1日
[2]杨晓明,等.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冯本余.第27届世界蹦床锦标赛中、外优秀男子运动员网上个人飞行时间特征研究 [J].中国体育科技.2011,(3)
[4]刘兴.第28届奥运会中、外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竞技实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62~65
[5]刘兴.新规则对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备战 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院学院学报,2006,25(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