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宁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2010~2011赛季NBA总决赛已经落下帷幕,达拉斯小牛队以4:2战胜迈阿密热队,成为NBA历史上的第18支冠军球队。这届总决赛一波三折,堪称历届总决赛中的最佳剧情。本文对两队在总决赛中技战术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出两队的优势和不足,为其今后的训练、比赛和队伍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我国CBA球队提供借鉴。
以2010~2011赛季NBA总决赛热火队与小牛队6场比赛的技术统计为研究对象。
运用EXCEL 2003对近6场比赛获得的技术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并运用SPSS16.0软件对两队技术指标均值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2.1.1 主力阵容对比
从阵容上看,小牛队的主力阵容更完善、更有体系;而热火队主要靠 “三巨头”的个人能力。在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位置上,热火队分别拥有韦德、詹姆斯、波什三大巨头,具有强大的进攻火力。在这三个位置上小牛除了大前锋诺维茨基略好于波什,其余两个位置都是热火队压倒性地胜过小牛队。
控球后卫方面,两队都拥有经验丰富的球员,但是相比较而言基德比毕比更优秀。基德在今年的季后赛上保持了良好的状态,在进攻端他不仅将球队组织得井井有条,而且他的外线进攻也非常犀利,防守端他也更胜一筹。毕比在热火队完全没有找到自己的感觉,并且关键时刻也无法留在球场上。钱德勒和安东尼都是球队的首发中锋,但是在两个人的对抗中,安东尼却绝对处于下风。
表1 两队主力阵容基本情况对比[1]
由表1可知,安东尼身高只有2.06 m,而钱德勒的身高达到了2.16 m,双方差了10 cm,这对内线来说是致命的。两个人都是球队的防守骨干力量,尤其是钱德勒,他是小牛队防守体系的最后屏障,相对来说,钱德勒对于小牛的意义要比安东尼对于热火的意义重要得多。
2.1.2 替补队员对比
表2 两队替补队员身高及场均得分对比
从表2可知,两队的替补球员场均总得分:小牛38.4,热火 18.6;助攻:小牛 7.1个,热火3.2个;篮板:小牛9.9个,热火10.6个;抢断:小牛2.2次,热火2.3次,从这几项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热火的替补阵容要比小牛差很多。
特里是小牛队的第二号得分手,在球队的地位和资历仅次于诺维茨基,与之对位的米勒,其能力及在球队的威望远远没有特里高。巴里亚、查莫斯两个人都是球队替补席上的奇兵,不过作用有一定的不同。巴里亚是小牛队的爆破手,他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灵活的脚步将对方搞乱,帮助球队打开僵持的局面。查莫斯是热火的穿甲弹,他的作用是增加球队的快攻,利用抢断能力配合詹姆斯、韦德将比赛的节奏带快。
从首发角度来说,可以将海伍德和哈斯勒姆进行对比,不过从关键时刻的作用来说,哈斯勒姆是热火留在场上的球员,而海伍德不是 (是钱德勒)。不过哈斯勒姆的问题依然在身高,他比安东尼还矮了2.5 cm,而海伍德和钱德勒都是正牌的中锋身材。
米勒、佩贾都是联盟知名的投手,而且都是小前锋位置上的球员,不过相对来说他们都不是球队关键时刻留在球场上的球员,因为在关键时刻球队的防守强度加大,没有那么多的三分出手机会。或者说,他们两个都是锦上添花的球员,而不是力挽狂澜的人物。
在第一场比赛中,小牛的收缩防守结合联防的变化,在很长时间里死死守着内线,让詹姆斯和韦德很难突破进去,迫使热火在三分线外跳投。小牛在进攻上也打得相当有耐心,不断地突破分球,创造机会。在上半场,特里和巴雷亚的突破都很成功,共命中了6个三分球,在前24 min里领先热火1分。
热火的防守策略很清晰,就是先后用安东尼和哈斯勒姆,单防诺维茨基。热火有出色的集体防守,但在进攻上,他们没有体系,看上去也无需体系。他们用两个巨星,解决了所有问题,颠覆了人们对成功球队的传统定义[3]。
小牛、热火各自有鲜明的长处和短处。热火的短处就是他们的内线,他们放弃了丹皮尔,没有重新起用 “大Z”,将内线的重任交给安东尼、哈斯勒姆,目的是想让内线防守更强硬,机动性更强,以打出热火快速强悍的特点,但也导致篮板球成其短板。相反,只要补上这块短板,就有取胜的把握,第一场就是很好的例证。韦德、詹姆斯、波什分别抢了10个、9个、9个篮板,而安东尼、哈斯勒姆分别抢了3个、1个。篮板球本应是小牛的优势,本场比赛却以36对46输了10个,这10个篮板球的差距全部体现在前场进攻端,热火以16对6大胜。热火 “三巨头”联手抢下28个篮板球,取胜顺理成章。
表3 6场总决赛技术统计[2]
小牛和热火不同,不完全靠首发阵容爆发威力解决战斗,他们的板凳力量强大,常常依赖板凳表现赢球。从季后赛到总决赛第一场,他们的板凳阵容平均每场得分近40分。而本场比赛小牛的板凳球员只得17分,成为输球的主因。
热火队第二战被逆转后,第三战明显加强了进攻侵略性,韦德和詹姆斯不断突破,不断向内线发动冲击。而小牛很难持续打到内线,这是此战热火一直领跑的关键点。在第一节,热火内线得分16比2占有绝对优势;进行到第三节,内线得分优势拉开到30比10。整场比赛,詹姆斯和韦德共命中18球,其中14球来自三秒区内。
从这场比赛开始,韦德、詹姆斯的角色开始转变。詹姆斯开局过半才出手投篮,首节4投3中,第二节只出手两次,第三节4投2中,第四节3投1中。全场比赛,詹姆斯仅出手13次,命中6球,罚球5次,但助攻有9次。而韦德的投篮已经连续第二场超过20次。季后赛第二轮对绿军,詹姆斯每场出手超过21次,第三轮对公牛每场接近19次,而对小牛的三场比赛,他的出手次数逐场递减,平均只有15次。这成为热火总决赛后三场连续失利的关键因素。
所有的大逆转都始于成功的防守[4],而小牛第二场比赛的逆转就始于他们阻止韦德和詹姆斯突破。在最后6分多钟的时间内,无论詹姆斯还是韦德,都变得谨小慎微。热火队在前三节杀到篮下进攻27次,得手 16次。然而,在比赛的最后6 min19 s时间内,他们只有两次杀到篮下。
在整个上半场,小牛保持着50%的命中率,他们一共打进了18个进球,其中13个来自助攻,仅有4次失误;而热火,在整个上半场一共仅有5个助攻,却有6次失误。当一支球队打出这样的助攻失误比的时候,他们通常应该落后15分以上。但事实上,热火靠着韦德和詹姆斯的个人能力,仍然打进了20个球,将比分打成了51平。
小牛队本场比赛篮板球一改颓势,以41:30领先热火11个,其中诺维茨基11个、钱德勒7个、马里昂8个、基德8个。特里最后7 min得8分,诺维茨基在关键时刻命中三分球成功绝杀对手。
第四战,波什率先找到手感,韦德依然无人能防。在前三节半的比赛之中,即使詹姆斯完全不发挥,热火也依然领跑,并在第四节一度赢得10分的领先优势。但是詹姆斯整场11投3中,只得8分,又一次迷失在小牛队变幻不定的联防体系。詹姆斯无论出手数、命中球数还是得分,前四场比赛都呈抛物线状下滑:出手投篮数16、15、14、11次,命中球数9、8、6、3个;三分球出手5、7、4、3次,三分球命中数4、2、1、0个,得分24、20、17、8分。
小牛队本场比赛打得非常艰苦,表现出了坚强的毅力。诺维茨基身体欠佳,除了开场的3个跳投,在前三节进攻频频打铁。但到了比赛胶着的第四节,当热火开局再一次将比分拉大到9分,他再一次挺身而出。在比赛最后时刻,诺维茨基一个背转身的突破上篮,彻底浇灭了迈阿密人反扑的火焰。这一战,小牛绝地求生,将巴里亚放进首发,和基德搭档双控卫,而且第一节后半段又迅速启动第六人特里,果然在进攻中迸发出强劲的能量。
第五场比赛小牛队第一次在总决赛大部分时间压住热火队,他们比分超出对手的时间,占全场时间的65%。巴里亚继续首发,和基德搭档双控卫。并且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小牛场上都是两大带三小的阵容。当小牛将后场的身高降下来后,他们可以把比赛的节奏带动起来,巴里亚可以更加果断地往篮下突,突分结合。巴里亚是小牛队此战爆发的关键角色。他在上半场表现出空前的耐心,只投了三个篮,命中一个三分球,却有4次助攻。到下半场,由于热火队把防守重点仍然集中于诺维茨基和特里,巴里亚得以有更广阔的空间来进攻,他在下半场8投5中,其中有3个三分球。
这一战基德表现也非常积极,他在开局就两次抢断,全场攻下13分 (其中有3个三分球),助攻6次。还有高效率的钱德勒,也攻下13分,其中上半场就拿下11分。这一战,特里的命中率高达67%,命中8球,拿下21分。在他的率领之下,小牛队替补拿下32分。
在战术方面,小牛限制热火 “三巨头”的方法没有改变,在灵活频繁地在盯人和联防之间来回改变,目的就是限制韦德和詹姆斯突破。韦德虽然首节伤及臀部,仍然拿下23分,全队惟有他全面贯彻多突少投的策略。在球权分配上,韦德和詹姆斯变得更加均衡,尤其在第四节,由韦德控制球权的现象不见了,两人在外线吸引对手变成三二联防,外线布防重兵,然后反传哈斯勒姆,由他反跑接球拿下8分。但是不幸的是仍然被手感火热的小牛队打败。
在第六场,当热火已经2比3大比分落后时,开局詹姆斯便先声夺人,上来独取9分。但很快被小牛的变招遏制,并在首节逆转落后5分。小牛的办法还是联防[5],而且比上一战更灵活:由盯人防挡拆变成 “3-2联防”,遏制詹姆斯的突破,当詹姆斯传球、韦德突破时,迅速换成 “1-3-1”,再随着对方的变化改成 “2-3”。逼迫热火队整场比赛失误高达16次,其中,詹姆斯6次,韦德5次,查莫斯3次。三名球队主要控球手失误14次,占了全队失误绝大部分。
在6场总决赛中,热火在前四战都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他们占据着明显优势,频繁在比赛中取得大比分领先,在大比分上也两度领先。但小牛展现了惊人的坚韧,他们不慌不忙,等待着战机,在第2战和第4战两度完成超级逆转。从第5战起,小牛的攻击火力完全爆发,士气冲天,一举扭转劣势,而热火,随着詹姆斯第4战莫名的人间蒸发,全队信心受损,内部生变,形势急转直下,最终崩盘。
[1]新浪网 [EB/OL].http://sports.sina.com.cn/nba/
[2]NBA中国官方网站[EB/OL].http://china.nba.com/index.html gr=www
[3]孙民治主编.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刘俊,许贵泉.NBA2004~2005赛季总决赛攻防特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115~118
[5]林琳,董文旭.2007~2008赛季NBA总决赛湖人队和凯尔特人队技战术能力分析 [J].辽宁体育科技,2008,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