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航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绿白”两季旅游产品模式初探
张航
本文从黑龙江省和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出发,分析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乡村旅游产品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绿白”两季旅游产品模式下的旅游产品,以期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进行指导,更进一步的促进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黑龙江;乡村旅游;产品模式
世界旅游组织在推荐给各国政府官员、地方社区和旅游经营者使用的《地方旅游规划指南》(《旅游与环境丛书》之一)中对乡村旅游的界定是——“旅游者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1]欧洲联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994)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国内学者何景明和李立华[2]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国外乡村旅游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随着工业化带来的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亲近自然、回归乡村。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3]。我国的乡村旅游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以1984年开业的珠海白藤湖农民度假村为主要标志[4]。另一种国内学者更认同的观点是,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当时的深圳为了招商引资开办了“荔枝节”,随后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是各地纷纷效仿,开办各具特色的观光农业项目,如四川的“农家乐”旅游项目、贵州的村寨旅游等都是我国较出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2012中国欢乐健康乡村游”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场会同时于2012年4月26日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召开。四川省通过本次活动向社会各界展示四川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和成果。据《四川日报》载,2011年四川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收入626.4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6.1%[5]。四川省的乡村旅游产品发展模式,对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产品发展模式有借鉴意义。四川省乡村旅游主要包含以下几种产品模式:
1.城市近郊乡村游。近郊乡村游是以城市周边自然生态和乡村性代表的旅游产品,是四川省乡村旅游最普遍的种类。集中在成都周边的郫县、温江、双流等地。
2.景区边缘型乡村游。以著名景区景点为依托,带动周围乡村旅游产品如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产业,形成“开发一个景区,保护一方生态,带动一方经济”的良性循环。
3.特色村寨乡村游。四川省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特色村寨游别树一帜,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桃坪羌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等。
4.历史文化型乡村游。依托当地古蜀文化、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历史文化型旅游活动。如在广安,邓小平故里牌坊新村建成红色旅游与现代农业旅游基地,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5.休闲农业型乡村游。围绕花卉、水果等优势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打造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满足城乡居民新型消费需求。
6.乡村节庆。2011年起,以“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年庆”为主题,每季度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2011年,四川省各地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共有150多个,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了氛围,打造了品牌,吸引了客源[6]。
(一)基于气候因子的两地差异
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省份,其乡村旅游呈现出不同于四川省四季旅游的发展模式,而呈现冬夏两季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对于非线性格式, 修正波数式(5)可由Pirozzoli[14]提出的近似色散关系式(approximate dispersion relation, ADR)数值估计. ADR仍然满足式(7)定义的色散-耗散条件. 作为示例, 考虑WENO-CU6-M2格式[15], 它是一种在光滑流动区为6阶精度的自适应中心-迎风WENO格式. 经由非线性自适应加权处理, 该格式在光滑流动区恢复为6阶中心格式, 而在光滑因子检测到的间断处恢复为3阶迎风近似. 非线性权为
表1 黑龙江省四川省气候模式、农业模式
由上表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农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20℃以下。冬季气温严寒,农事活动基本停滞。但是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冰雪旅游品牌已经成熟,依托冰雪旅游资源开展乡村旅游产品别具一格。黑龙江省春季冰雪开始慢慢消融而农事活动仍未开始,春季乡村旅游失去了明显的资源依托且忙于备春耕,春季乡村旅游不适宜开发。黑龙江省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秋季时间短,秋收任务重。机械化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垦区和农场,其他地区机械化程度较低。秋季忙于秋收使得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较少,不适宜开展乡村旅游。四川省农业活动以及农事活动时间较黑龙江省长,部分地区一年三熟,地少人多有利于开展乡村旅游。
(二)“绿白”两季乡村旅游产品模式
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旅游资源,利用不同的旅游资源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产品,利用资源的不同功能也会形成不同的旅游产品[7]。四川省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我们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乡村自然风光、农业景观、乡村民俗和民族村寨、休闲娱乐、文化观光等。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造成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依托的农业景观资源在春秋两季的匮乏,而黑龙江省冬夏两季的旅游资源丰富且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品牌优势,冬季的冰雪大世界、雪乡、亚布力滑雪已经家喻户晓,夏季由于黑龙江省处于祖国最北方,成为消暑度假的首选,“冬玩雪,夏避暑”已经形成冬夏两季的旅游旺季。从黑龙江省气候条件以及目前黑龙江省旅游市场现状出发,提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绿白”两季旅游产品模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绿色”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产品主要是指以夏季黑龙江省农业景观资源以及具有乡村特色的地方风景、风物、风俗为依托,以满足旅游者旅游观赏、体验、康体等需求的旅游产品模式。
“白色”旅游产品,依托黑龙江省业已形成品牌的冰雪旅游资源和高寒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向旅游者提供冰雪体验、观光等类型丰富的旅游产品模式。
简而言之“绿白”两季旅游产品是依托黑龙江省冬夏两季不同农业生产和乡村性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的旅游产品模式。
(三)“绿白”两季旅游产品
1.夏季“绿”产品设计
(2)高科技农业产品。黑龙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位居我国前列,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的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8.6%。高度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于人们传统思想意识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所以对广大旅游者有较强的吸引力。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一批高科技农业产品,如黑龙江省旅游名镇七星农场,生产耕作方式基本实现机械化,具有号称“万亩稻田”的一望无际的水稻生产基地,利用飞机和多种大型农机具耕作,农业生产场面蔚为壮观。
(3)东北民俗体验产品。体验性的乡村旅游产品对游客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和独特魅力。黑龙江地区夏季旅游产品中除已经成熟的采摘园等产品外还可以开发以下独具东北民风和民俗的体验性旅游项目:
东北大酱制作体验:大酱是东北农村地区一年四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作料,东北地区特产大豆是制作大酱的主要原材料,黑龙江省大部分乡村地区仍然保留着制作大酱的习惯。东北大酱一般是在农历四月十八或者二十八开始“下酱”,从原材料的选取、制作大约历时一个月左右。大酱的制作过程体验可以成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过程中体验性较强的旅产品。可让游客参与到大酱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待大酱做好后邮寄给游客。
蘸酱菜采摘制作体验:东北传统的乡村地区使用的是铁制的大锅,将新鲜采摘的茄子、玉米放入清水中,将剥下的玉米叶子覆盖在上面后蒸煮,蒸出的玉米更加香甜有味道。待蒸熟后,加入香菜、姜、蒜等调味品。最后放入东北大酱,既保留了各种食材的原汁原味和玉米、大酱的味道,黑龙江省乡村地区人们喜欢的食用方式。此项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了采摘乐趣,且参与到农村传统炊具的使用以及乡村最具特色饮食的制作并体会“干农家活,用农家锅,吃农家饭”的感受。
(4)运动养生产品。依托黑龙江边缘山地丘陵地带以及省内各大森林公园、林场林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利用农村物产、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旅游者提供以登山、攀岩、滑雪、滑草、溜索、探险等体育运动健身型旅游活动以及观光审美、温泉洗浴、森林疗养等养生型旅游活动,让旅游者置身于森林生态系统中,住在具有原始气息的农家庭院里,呼吸清新空气、饮用洁净的泉水、体验森林乡村旅游活动的乐趣。如哈尔滨松江湿地、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大庆当奈湿地、鸡西兴凯湖湿地、黑瞎子岛湿地等,2011年接待游客数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8]。
(5)民族村寨游产品。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资源丰富,边疆少数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其中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入选2005年首批国家工农业示范点。
2.冬季“白”产品设计
(1)冰雪——农业生产景观产品。
黑龙江省乡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0度到零下30度,室外种植目前是不可能的,所以冬季黑龙江大部分地区都是采用温室大棚的方式生产反季节蔬菜,以供应市场需求。黑龙江省温室的设计与我国其他省份有明显不同,它的向阳面为立式,覆盖物也不再是草毡,而是特制的棉被。对于本地不懂温室设计建造知识的城市游客,温室的设计构造以及特殊的生产方式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对于南方游客来说,黑龙江省不同于南方的温室构造引起南方游客游览的好奇心的同时,温室内红花绿叶,郁郁葱葱,温室外雪花飞舞,白雪皑皑,虽然仅隔一墙,却是两个世界,这是冰雪——农业生产景观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2)冬季特色饮食产品。
黑龙江的冬天是寒冷的,但是寒冷的自然条件却极大的丰富了冰雪食品,广大乡村地区更是将传统的冰雪食品完整的保存下来。
表2 黑龙江省冰雪食品
(3)冬季特色住宿产品。
黑龙江是全国最为寒冷的省份,日平均温度低于-20℃,而农村地区的取暖居住状况是游客非常好奇的事情,俗语“南人习床,北人尚炕”,火炕是北方居民为适应寒冷的气候而发明的取暖睡卧设施。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有有千年以上。据古籍记载,辽金时期住在这里的女真族“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所谓“环室”就说明室内不仅一个方向有炕。发展到后来,就是满族民居中所筑南、西、北三面相连的“转圈炕”、“拐弯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可以按照黑龙江农村居住的特点建造传统农家院落接待设施。目前黑龙江省雪乡、亚布力等滑雪热点地区已经开发出具有传统特色的火炕,使游客可以切身感受农村生活,真实地体验原生态生活方式[9]。
(4)特色交通体验性产品。
由于黑龙江省独特的气候条件,马拉雪橇、狗拉雪橇、滑雪等独具特色的传统交通方式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冬季旅游体验项目的重头戏。如著名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途经《林海雪原》的拍摄地,沿途旅游线上有模拟土匪生活场景的“土匪窝”,还有景区工作人员模拟土匪与游客互动,杨子荣打座山雕的遗址地点,让游客充分了解了《林海雪原》的英雄豪情的同时也体验了东北地区的匪侠文化以及传统的东北民风,既提高了游客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为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和乐趣,为当地乡村旅游创造了经济效益。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祖国的“大粮仓”,其农业景观资源丰富且具有旅游开发的自然、人文资源。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旅游产品呈现了集中于冬夏两季的特殊情况,而“绿白”两季旅游产品模式的研究,是与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资源和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的,而两季型的旅游产品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以期更好的为旅游产品的完善、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7.55.
[2]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9):125—128.
[3]杨桂华,王秀红.农家乐经营手册[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4]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族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3(21):12-19
[5]四川模式凸显乡村旅游力量[N].四川日报.2012-4-18(16).
[6]刘星.乡村旅游的“四川典范”[N].四川日报.2012-04-24(13).
[7]宋振春.当代中国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95.
[8]牟景君,狄婕.湿地游渐成龙江旅游新风向标[N].黑龙江日报.2011-8-4(1).
[9]高姗姗.高寒地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探析——以大庆市大同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7:4089—4090;4093.
F590.7
A
1671-7740(2012)03-0063-02
张航(1988-),女,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黑龙江大学学生创新课题项目:黑龙江省“绿白”两季旅游产品模式初探(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