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类物理课教学改革

2012-03-20 13:16:20邓岩浩
物理通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物理课基础课专业课

邓岩浩 亓 霞

(沈阳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26)

高职高专教育是属于职业性教育范畴,在教学上侧重于应用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目标,培养出适应于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1].医疗器械专业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门学科融为一身的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它的基础课,物理课既要为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要顺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一些调整,围绕高职培养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专业课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1 当前物理课教学的现状

物理课是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课,长期以来,我院依据物理本身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和讲授方法.作为高职层次医疗器械专业的基础课,物理教学采用通才式教育,注重物理本身特点,同专业课内容基本上是脱离的,忽略了专业的要求.这种基础课与专业课按自己的方式讲授,没有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没有形成合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是不利的,也偏离了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

最初,我院的物理课教学是参照本科的教学内容,讲授内容仅是本科课程的简单压缩,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较为困难;在教学时,虽然学院的培养目标已经明确,但作为基础物理课,教师仍然以自己的教学规律教学.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过多强调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专业性,忽视了基础课的教学,物理课被边缘化.由于忽视基础课教育,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简单,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2].鉴于上述两种想法的存在,导致物理课在教学时缺乏自己的指导思想,没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在这两种想法中左右摆动,任课教师也受到了这种实际现状的影响,情绪不稳定,这样会导致物理课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改进教学的意愿不强,甚至出现了对教学不够重视的个别现象.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会形成物理教学本身的恶性循环,有可能的结果是作为基础课的物理,会被专业基础课所取代.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物理课教学应当顺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开创高职教育的良好局面.

2 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调整教学时数及分配

在物理课教学改革时,依据教育部组织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3],结合我院的教学改革要求,对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修定.

首先,为了符合三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数在1 600~1 800学时之内的要求,我们压缩了总的教学时数,确定医疗器械专业物理课总的教学时数为64学时;其次,根据教育部的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重新分配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分配,理论课为46学时,占总学时的72%;实验课为18学时,占总学时的28%,减少了理论课,增加了实验课教学时数,体现了高职高专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2.2 调整理论课讲授内容

针对物理讲授的内容与专业脱节,理论抽象和数学推导较多等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在“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指导下,修改了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4],重视物理理论在医疗器械技术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笔者与医疗器械专业课教师一起讨论所要讲授的内容,即下家决定上家的办法.请专业课教师列出专业课要求的基础知识,与医疗器械技术相联系的知识点,及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通过讨论,选择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作为讲授内容.对一些与专业联系较少的内容可以减掉[5],保证了有关联内容的教学时数,详细讲解了物理知识,以及与医疗器械的联系,与专业结合得更为紧密,使学生能够更早地了解专业常识.对于物理理论较抽象,需要复杂的数学知识的内容,以定性讲解为主,注重结论及其专业应用,把物理课从纯粹的基础理论课转变为应用技术基础课.

由于物理教学内容的改变,打乱了物理课程本身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会减弱学生对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培养,造成对物理内容的理解是局部的,缺乏系统性,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是不利的.但为了顺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物理课做出调整是必要的.

2.3 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

教学要有逻辑性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讲授课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得知识.这是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我们在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加入了抛锚式教学方法.

(1)抛锚式教学方法主要目的[6].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医疗器械实例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这种教学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医疗器械实例基础上,确定这类实例被形象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实例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例如,在讲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时,先介绍B超或彩超的概况,通过这些实例引入教学内容,并围绕实例展开教学,讲解知识内容.

(2)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原则[6].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医疗器械相关的物理问题——这个“锚”来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应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例如,在讲解《光学》里的“激光和光的传输”部分时,用纤维内窥镜激光治疗仪这个“锚”展开教学,从光源—激光的产生—光的传导—光的全反射,利用这一实例设计教学,并贯穿于教学过程.讲授内容结束后,让学生自由讨论,相互交流.由于实例不可能涵盖所有知识,因此教学中还有许多医疗器械实例——“锚”穿插在教学中.“锚”不仅是学生应用掌握知识的情景,更重要的是使用“锚”来帮助学生发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从而树立学习目标的重要性,这样初步解决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抛锚式教学是围绕“锚”组织教学,“锚”是使教学开始的有效方式,但不是终极目标,抛锚式教学目标是鼓励学生自我生成的学习.

3 物理课程改革的总结

在这次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借鉴了国内同类高水平院校的教学经验,同时又融合了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了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我们在这轮教学改革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改革成果做个评价,为今后教学的不断改进奠定基础.

(1)课程价值取向从基础物理转向应用技术物理

这次教学改革减少了纯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数学推导,增加了应用型知识,并且围绕医疗器械相联系的物理内容作为重点讲授,实现基础课的向应用技术基础课方向转变.

(2)物理课程目标界定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全面提高

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满足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本知识要求.通过教学改革,学生能较早地了解专业知识,增强了学习兴趣,较快地进入专业学习的角色.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基本上解决了专业课教学需要的基础物理知识,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遇到的障碍较改革之前要少,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学生在学习物理课时与专业课能很好地衔接,做到基础课与专业课无缝对接,实现了三年的高职学习形成了一个整体,达到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共振效果.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提高,综合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

(3)在课程评价阐述上更加全面与合理

评价教学改革效果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相结合,评价方法多样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工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着重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重视学生的发展,学生特质的形成,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课程的评价既包括对课程标准、课程方案、教材等的评价,也重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师生相互作用形态的评价.为了找到问题所在,可通过反馈信息,及时修正课程,使其更加完善.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流的过程,价值多元、注重差异,最后确定教育目标是否达到.

高职物理课程改革是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指导下进行的,突破了传统课程与教学的概念框架,以新的理念引领改革的行动,给学生带来好的影响,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打下牢固的基础,为学习医疗器械专业课程做好铺垫,在这个基础上学好后续的专业课,这也是物理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高[2004]1号.关于与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2 丁金昌.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的策略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0(6)

3 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4 阎元红.跨学科教学:大学物理教学范式的转变.物理与工程,2010

5 喀蔚波,孙大公,苑桂红,李玉没.医药类专业物理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物理与工程,2010

6 蔡铁权.物理教学论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物理课基础课专业课
跳出专业视阈谈大学物理课与微积分的糅合教学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23
动起来的物理课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神奇的液体表面张力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