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琳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汉语大词典》疏漏补正举隅
陆 琳
(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汉语大词典》是当今最具权威性的大型语文工具书,但是仍然存在个别词目失收、词语义项脱漏、例证滞后的现象。
《汉语大词典》;失收;脱漏;滞后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质量最高、收古今汉语语词最全的词典。它“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代表了当今语文辞书的最高水平,但仍然存在个别词语义项脱漏的现象。《金刚经集验记》(以下简称《集》)为唐代孟献中所撰,收录在《续藏经》87册。该书成书时间为开元六年,即公元718年。全书共三卷,分救护、延寿、灭罪、神力、功德、诚应六篇来说明诵持《金刚经》获得的现实回馈。我们在阅读中发现,《金刚经集验记》在补充词目、补充义项等方面可以为《大词典》提供参考。笔者将平时翻检所得整理成文,就教于方家,以期对《大词典》的修订有所裨益。
珣与妻宋氏谋云:“既是恶病,恐后相染。必若不救,弃之水中。”(《集》卷上“游珣”条)①《续藏经》校勘记:“游一作淤”。
“恶病”泛指难以治疗的病,先秦已见,使用频率较高。如《韩非子·八说》:“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西汉贾谊《新书·大都》:“天下之势方病大尰,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恶病也,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固无聊也。”[1]43再如《普济方》卷三九一:“木香丸治小儿癖气,手足脚心热,面色不正,不下食,日渐羸瘦,往往覆卧。久不治变成恶病,食下即泻痢。”[2]332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五回:“临终时恶病缠身,乃因平白地强逼紫英使他不得不从,坏此心术,所以有此花报。”
“恶病”亦可以特指癞病,恶疮,麻疯。《山海经·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郭璞注:“疠,疫病也;或曰恶创。”“疠”是一种能够传染的皮肤病。又《庄子·逍遥游》:“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司马彪注:“疠音癞,恶病。”《史记·刺客列传》:“豫让又漆身为厉。”唐司马贞《索隐》:“疠音赖。赖,恶疮病也。凡漆有毒,近之多患疮肿,若赖病然,故豫让以漆涂身,令其若癞耳,然厉赖声相近,古多假‘厉’为‘赖’,今之‘癞’字从‘疒’,故楚有赖乡,亦作‘厉’字。《战国策》亦作‘厉’。”②参见《汉语大词典》“赖”条。由此可知,“癞”即“恶病”。《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唐文伯”条(出《冥祥记》):“宋唐文伯,东海赣榆人也。……后病癞,卜者云:‘祟由盗佛钱。’……前县令何欣之妇,上织成宝盖带四枚,乃盗取为腰带。不百日,复得恶病。发疮之始,起腰带处。”这是一则崇经的灵验故事,对佛不恭敬就会受到惩罚。文中“恶病”与“癞”相呼应,词义甚明。
“恶病”也可以用来专指因中毒而引起的病症。如明朱棣《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三“万病解毒丸”:“治痈疽、发背、鱼脐、毒疮、药毒、草毒、挑生毒、蛇毒、兽毒、蛊毒、瘵虫诸恶病。”[3]361
《大词典》收录“恶疾”一词,未收“恶病”,两词意义相近,当补。
其王厅侧,有一处所。看无边畔,中有一殿,七宝庄严。(《集》卷下“李思一”条)
“边”指“旁,畔”。《玉篇·辵部》:“边,畔也。”“畔”也指“边,旁边”。如《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边畔”同义连用,指边际。西晋汉译佛经已见。如西晋竺法护《宝女所问经》卷四:“于时宝女答舍利弗以偈颂曰:……本际无崖底,不得其边畔。……”(13-470c)他如姚秦竺佛念《十住断结经》卷第二:“慧心甚深,亦无边畔,明解善权,随时适化。”(10-978a)唐善导集《观经正宗分散善义》卷四:“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37-270c)《大词典》“边畔”条首例引唐吕岩《渔父词·入定》:“无边畔,迥朦胧,玄景观来觉尽空。”时代太晚,当补。
“边畔”还可以指物体的四侧,边缘。如唐义浄《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十六:“时诸苾刍著故旧衣,无心爱惜,时衣边畔,皆悉破落。”(24-278a)《大词典》未收此义,当补。
“边”有“边界,疆界”义。《玉篇·辵部》:“边,边境也。”“畔”有界限,疆界义。《广雅·释诂三》:“畔,界也。”《说文解字注·田部》:“畔,引申为凡界之称。”《国语·周语二》:“修其疆畔,曰服其镈。”韦昭注:“畔,界也。”《后汉书·杜笃传》:“昔在强秦,爰初开畔。”李贤注:“畔,疆界也。”二者同义连用,指“边界,疆界”,南北朝已见。如梁宝唱《经律异相》卷一:“复相谓言:今共分地别立标记,封疆边畔于是为始。”(53-004c)《大词典》“边畔”条未收此义,当补。
其僧自恨薄业,悞对圣人。即入道场,乞一境界,唯诵《金刚般若经》一日一夜。(《集》卷下“清虚”条)
“境”、“界”本指“疆界”。《说文·土部》:“境,疆也。”又《说文·田部》:“畍,境也。”《玉篇·田部》:“畍”,同“界”。“境”、“界”义同。“境界”可以指一般的处所,西晋已见。如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从鸠夷那竭国,境界四百八十里中,头头相附,间不容针。”(01-168a)他如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李仲宾谈鬼”条:“日正午,方行百馀步,忽迷失故道,但见广沙莽莽,非平日经行境界,心甚异之。”[4]67宋许洞《虎钤经·远近》:“所临之境界于洪渊大壑,不可卒济,即驻兵筑垒,凿林刳木,广为舟航,示以必济也。”《大词典》“境界”条下有三个义项:“1.疆界;土地的界限。2.境况;情景。3.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画等的意境。”未收其“处所、地方”义,当补。
诵至二三遍,遂曳尾而走,流涎数升。(《集》卷上“王令望”条)
“流涎”,即淌口水,三国已见。如三国吴支谦译《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鼻涕目泪,口中流涎。”(03-475b)“流涎”一般表示对食物的渴望,如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卷十八:“其人妻子见之恋著,口中流涎。”《艺文类聚·果部·葡萄》:“魏文帝诏群臣曰:‘……又酿以为酒,甘于麴米,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5]1495他如《太平广记》卷一三三“广陵男子”条(引《稽神录》):“己后因患病,见马矢,辄流涎欲食。食之,与乌梅味正同,了无秽气。”《元诗选·墨菜画卷》:“屠门大嚼知流涎,淡中滋味吾所便。”至元代,“流涎”意义扩大,亦可以表示对其他事物的渴望,即“羡慕,想得到”。如元卢挚《京口怀古镇江》:“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涎晋宋,弹指萧梁。”清汪寄《海国春秋》第三回:“钱宁道:‘此乃世宗所赐的女乐,令尊翁辈,谁不流涎也?难怪你等少年。’”
《大词典》“流涎”条释作“淌口水”,失收“羡慕,想得到”义,当补。
语使者:“当取之日,据何簿帐而追?付主司细捡文籍,不枉将来。”(《集》卷上“袁志通”条)
“簿”指登记用的册子。《广韵·姥韵》:“簿,簿籍。”《说文解字注·竹部》:“许书无簿字,篰盖即今之簿字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丞相欢欲收兵更战,使张华原以簿历营点兵。”胡三省注:“簿者,军之名籍。”“帐”指登记账目等的册子。清翟灏《通俗编》:“帏幄曰帐,而记簿亦曰帐者,运筹必在帏幄中也。今市井或造账字用之,诸字书中皆未见。”“簿账”为同义并列复音词,指“登记用的册子”,不仅可以用来登记账目,也用来登记名字、人数等,唐代始见。如《魏书·官氏志》:“令司空公穆亮、领军将军元俨、中护军广阳王嘉、尚书陆琇等详定北人姓,务令平均。随所了者,三月一列簿帐,送门下以闻。”《法苑珠林》卷七“唐柳智感判地狱”条:“吏引智感就空坐,群吏将文书簿帐来,取智感署,置于案上,而退立阶下。”[6]262《大词典》“簿帐”条释作“账簿”。首例引《新唐书·百官志四上》:“骑曹参军事各一人,掌外府杂畜簿帐、牧养。”时代太晚,且释义不确。《大词典》“账簿”条释作“记载钱物出入的簿册”。“簿帐”不仅可以记载钱物出入,还可用作登记姓名等的册子。可据补。
时权瓘注得汉州司功之任,就别临诀之际,词气凄凉曰:“虽是生离,即成死别。”(《集》卷上“杜思讷”条)
“词”有“文辞,言辞”义。《字汇·言部》:“词,文也。”《公羊传·昭公十二年》:“《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齐桓、晋文;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其词,则丘有罪焉耳。”“辞”亦有“文辞,言辞”义。如《荀子·正名》:“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杨倞注:“言经为说,成文为词,谓心能知道,说能合心,辞能成言也。”“词”、“辞”意义相近。“辞气”一词,在上古时期已经形成,指语气;口气。如《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何晏集解引郑玄曰:“出辞气能顺而说之,则无恶戾之言入于耳。”“词”、“辞”意义相近,“词”受“辞”的影响,词义逐渐向“辞”靠拢,与“气”结合,形成双音词,唐代始见,可以指文词的气势。如《北齐书·魏收传》:“顾诸人曰:‘在朝今有魏收,便是国之光采,雅俗文墨,通达纵横。我亦使子才、子升时有所作,至于词气,并不及之,吾或意有所怀,忘而不语,语而不尽,意有未及,收呈草皆以周悉,此亦难有。’”“词气”也可以指“说话时的口气,语气”。他如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后一日宴坐,覩异僧身长丈余,神姿爽拔,词气清朗。”(51-228b)唐代亦见“语气”一词,义同“词气”、“辞气”。《大词典》“词气”条释作“言语或文词的气势”,失收“说话时的口气,语气”义,当补。
去万岁通天元年,被乡人冯知悌横告于房中停止劫贼卢金柱等,遂走于泸州逃避,因逢资州大云寺陈行贞。(《集》卷上“梓州玄武县福会寺僧释神晏”条)
“停止”有“留宿”义,唐宋已见。如《唐会要·街巷》:“(太和五年七月)其月,左街使奏: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杂人及百姓、诸军、诸使官健起造舍屋,侵占禁街,切虑停止奸人,难为分别。”又《唐会要·租税下》:“大中六年正月,盐铁转运使兵部侍郎裴休奏:诸道节度使、观察使,置店停止茶商。”《旧唐书·玄宗纪下》:“十一月戊午朔,始宁太守罗希奭以停止张博济决杖而死,吉温自缢于狱。”《大词典》“停止”条有4个义项,义项2释作“住宿”,与上述例有明显区别,当补其“留宿”义。
[1][汉]贾谊.新编诸子集成[M].阎振益,钟夏,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
[2][明]朱棣.普济方(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6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明]朱棣.普济方(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5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汪绍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唐]释道世.法苑珠林校注:第1册[M].周叔迦,苏晋仁,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
Exemplifying Some Omission and Incorrectness in Hanyu Da Cidian
LU L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College,Xinjiang Normal Unibersity,Urumqi 830054,China)
Hanyu Da Cidian is the most authoritative large-scale language reference book now.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omission of words,incompleteness of definition and latter illustrations cited in it.
Hanyu Da Cidian;omission of words;incompleteness of definition;latter illustrations
H16
A
1009—5128(2012)03—0114—03
2011—08—2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唐代汉传西域佛教文献词汇研究
陆琳(1979—),女,山东宁阳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
【责任编辑 朱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