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远珍
(湖北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2)
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扩招后的80、90后文科大学生,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无法适应市场对人才的新要求。笔者身处高校教学第一线,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多年,已经深切感到新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新技术、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传统媒体的变革,媒介融合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必然对新闻人才提出新要求:由过去对高层次“专业性”人才的需要转变为对大量“复合型”人才的急需。“复合型”人才的特征为:在知识结构上具有复合型,不仅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在专业技能上具有复合型,除了具备新闻采写、拍摄、编辑等专业技能外,还要学会使用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在思维和能力上具有复合型,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的结合,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结合;在专业的适用性方面具有复合性,不仅能够胜任大众传播业新闻采编工作,还能够快速适应媒介产业的经营管理、网络媒体的信息整合与多渠道传播。大学作为培养新闻人才的主渠道,面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课程体系,培养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从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发展来看,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已成为必然。社会发展和传播实践活动日益丰富;新媒体与网络勃兴所带来的传播革命,新闻传播学知识与理论的创新呈现越来越明显的跨学科特征。近几年出现的媒介经济学、媒介社会学、媒介政治学、媒介发展学、网络传播学、数字传播、跨文化传播等研究表明,新闻传播学单一的学科知识和理论已无法观照所发生的各种复杂传播现象和传播活动,必须吸纳和借鉴相关学科知识和理论进行探究。如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危机事件的报道与传播,大众传播在培育和建构中国公民社会方面所发挥的强大形塑作用,网络民意与网络舆论、网络社交与网络文化等传播实践活动,已经突破了新闻传播学既有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促使新闻教育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加强新闻传播学科自身专业内容的相互联系,加强与其它学科内容的相互联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从多维学科视野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知识整合及运用的能力。
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是大众化教育,80、90后新一代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初、高中阶段都局限于对教材的学习,课外阅读有限,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视野。但是,他们从小又是在媒介环境中长大的,读报、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生活方式。从媒介中他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使他们的思维非常地活跃,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所获取的知识具有明显的“碎片化”和“五味杂陈”的特点,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先天不足。进入大学后,就笔者所了解的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来看,他们依然受到阅读习惯的支配,满足于“浅阅读”,对问题的认识、思考和把握一方面很“自我”,缺乏对问题理性、全面的考量;另一方面只停留在对问题表面化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多视角、多层面地深入探析问题的本质。因此,要把他们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发展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就必须结合专业要求,针对他们的接受特点和知识结构状况,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多种渠道、多种路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和融会贯通,强化和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他们在走上社会后才有较大的可塑性,较强的适应性。
目前新闻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既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既有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问题。具体到新闻教学改革,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新闻教育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师资结构方面的矛盾。教师是新闻教学改革的主导,但是,从事新闻教育的教师其专业背景都是“术有专攻”,主要来自于中文、新闻、外语等专业。他们一方面因知识结构所限,在课堂上只注重教材知识体系的讲授,难于从多学科的视野强调知识的融合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都只有学历背景,缺乏新闻传播的实践经验,在其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尚有欠缺。特别是能够讲授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等课程的师资严重不足。
2.课程结构的矛盾性未能体现培养人才的最优化。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十分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以期通过“厚基础、宽口径、广就业”的培养模式实现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从实际状况来看,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未能体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未能真正做到通识课程与专业性的有机结合,大大削弱了通识课程开设的效用。而专业课程的设置,受到师资、实验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在专业的精度、深度、广度方面差强人意,在实践教学的技能训练方面也是浅尝辄止,难于真正做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一体化。这就导致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对接性不强,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衔接不上,未能体现培养人才的最优化。
3.注重理论性教学,轻视方法性教学。新闻教育普遍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守旧有余,创新不足。新闻传播学实践性、应用性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课程内容上必须体现时代性、现实性。因而教学活动既要注重理论性教学,也要注重方法性教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时,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概念、把握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我们应当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媒介调查、主题演讲、活动策划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闻教学改革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就新闻专业目前的状况而言,笔者认为以下工作应是重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应当“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新闻教育改革必须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以中国大众传播业的发展变化和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两个基本立足点,树立教育是服务的新观念。新闻教育不应从教育本位主义出发,而应从市场和学生的需要出发,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通过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我们才能在教育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注重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自觉地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面对教改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才会勇于面对,不会产生“怕麻烦”、“压力大”、“懒得做”等各种畏难情绪和思想。
前面我们分析了教师队伍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建构教学改革鼓励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加大引进不同学科、不同学历背景的教师人才,特别是在业界有过长期实践经验,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对已有的教师可以通过培训、深造、业界进修、学术访问等多种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建立和实行教学改革的鼓励机制方面,应与教师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将教学改革纳入到对教师的考评和奖励机制中来。目前,由于高校教学、科研压力大,教师普遍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申请到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也仅是理论的研究,并没有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因此要倡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来,使教学改革常态化而不是项目化,这就要求我们有教学改革的实施细则、评价奖励机制和相应的监督机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层次地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使教学改革逐步深化,真正达到实效。
新闻传播教育要培养具有多种能力、有发展潜力“复合型”人才,而现存的课程体系主要以突出专业知识为基本架构。在课程结构上为通识公共课+通识专业基础课(人文类课程和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这一课程体系从实际运行的效果看,显然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借鉴欧美大学成功的经验,结合新闻教育的实际情况,以突出能力为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搭建课程平台。具体可以分为“知识平台”(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课程)+“专业技能平台”(采访、写作、摄影、摄像、音频、视频制作、多媒体的信息合成与编辑等课程)+“能力优化平台”(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策划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课程)。这三个平台的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应为:针对性、效用性。在具体课程设置上应大胆删减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改革中要改变教学理念,打破新闻教育的封闭性,将社会资源、学校资源、院系资源进行整合,在教学改革模式方面大胆革新,勇于探索。目前我们的新闻教学改革主要是课堂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方面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我们更应当认识到,新闻教学改革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加强与政界、学界、业界广泛的沟通和联系。特别是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新闻教育的媒体融合实验平台的搭建、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都需要与业界进行互助合作。所以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通过请进来,让资深的媒体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到我们的课程改革中。也可以走出去,带领学生进行媒体考察、媒体实践。还可以与业界联手,通过举办暑期记者成才训练营、网络舆情监测与调查、共建校园网等活动,在不同的平台中多层次地推进教学改革,力求教学改革内容与形式多样化。
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促使我们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必须改变过去单一技能训练的方式,根据媒体融合的实践要求,建设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技能训练,具体地说就是采编合一、音频及视频的制作、信息技术与数字传播的一体化。因此学校要加大对多功能实验室经费的投入,寻求技术支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国内首家高校媒体融合实验室已在汕头大学建成,该实验室是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合作项目,它利用数码平台兼容了图文、音频、视频等,形成了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我们可以广泛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加快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在现有实验条件下,狠抓实践性教学;将实践性教学与专业理论性教学统一起来;在实践的模块和环节设计上突出对学生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