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社会实践形式的变化及作用

2012-03-20 02:48陈爱民
梧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客体现实

陈爱民

(梧州学院, 广西 梧州 543002)

论当代社会实践形式的变化及作用

陈爱民

(梧州学院, 广西 梧州 543002)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是传统意义上的实践基本形式,它们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存在,并且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随着人类进入到信息技术时代,人类活动领域已向网络和网络化的方向扩展,网络空间的虚拟实践已经成为人类新的实践形式,它与传统实践形式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实践;实践形式;作用

一、实践及实践形式的传统介定

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一定主观因素参与下的对象性的现实活动。它既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也区别于单纯的人的精神活动。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主体、实践中介和实践客体为基本结构的动态的发展系统。实践主体是具体的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必须具有自我意识和实践能力。实践客体是实践主体指向的对象,包括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和精神形式的客体。实践中介是指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内含着人与世界以及人与人的全部矛盾关系。从实践的结构及社会历史形式来看,实践包含无限多样的发展形式。实践形式是表征着实践内容构成和内在各因素关联性的哲学范畴,是实践内容的具体结构,是实践矛盾运动的表现形态[1]。实践形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分化,呈现出多样性。根据马克思主义传统观点,从实践的范围和内容将实践划分为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这三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他的实践形式是由物质生产实践派生出来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发展起不同的作用。处理社会关系实践,也叫社会交往实践,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组织、管理、交往以及社会关系的变革等实践。社会交往实践根源于人的社会性,因为,人们在处理社会关系的时候,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互为主体,他们相互交往,相互传递信息,相互影响和作用,结成密切的、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才能构成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集体,才能形成语言能力和劳动能力,才有思维,才能生存和进行各种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总和。”[2]科学实验即创造人类精神产品的客观科学活动,它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中分离出来的,促进人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扩展。它不仅为人们获得尽可能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提供了现实的可能,还对人们的认识成果、预测性和假设性认识进行验证。从科学实验的作用及其结果来看,它是属于认识性的实践。无论处于什么时代,生产实践形式都在实践观念的支配下,使自然对象按照人的意愿发生符合人的需要的变化,它体现的是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使自在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它是具有创造性意义上的改造自然的活动,本质上是物质的。它属于实在实践的范畴。而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 (交往实践)通过社会制度、法律、道德规范等等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或者活动,使社会、集体和个人的发展都能够有效、持续地进行,并以人的现实社会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来表现。从这一点来看,它与生产实践一样,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改造活动,同样属于实体实践的范畴。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和学习性的实践形式,生产实践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学地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科学实验就是为适应这种客观需要,通过发展科学技术而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的。科学实验不仅能带来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能带来改造自然的积极成果,生产出新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已经是生产实践,在生产产品。但是,它又不是正式的生产,只是在为正式生产做准备。它同样是一种实体实践。人类认识的无穷性和发展的永恒性,不仅使传统的实践形式由低到高达到当今的更高水平,还为社会实践提供了新的形式,丰富了我们对实践结构的认识。比如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发生的三大技术革命,不仅使生产实践沿着手工劳动——机械化大生产——电气化生产——自动化生产不断更新和发展,而且促进了交往实践的变革。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生产劳动中,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取食物,维持生存,人需要群体劳动,需要协同动作和相互沟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劳动和劳动产品从内涵和外延上越来越深化和扩展。人的交往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不断超越民族、地域向世界、全球的交往发展,从简单的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向着越来越密切多样的经济交往、政治交往、文化交往、教育交往、科技交往等交往形式发展。当今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技术时代,人类活动领域已向网络和网络化的方向扩展,网络空间的虚拟实践已经成为人类新的实践形式,它与实体实践形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并对当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虚拟实践是当代社会新的实践形式

虚拟实践作为一种新的实践形式,虽然是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但它又是在实体实践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那么什么是虚拟实践呢?其实虚拟实践和实体实践一样也是由主体、中介和客体三者构成的动态系统。它是指主体在虚拟空间使用数字化中介手段进行的实践活动[3]。虚拟实践主体是由人所构成,因为 “严格说来,虚拟实践不能完全脱离现实实践,虚拟实践主体也不能完全与现实实践主体割裂。如果完全撇开 “现实的人”,虚拟实践主体及虚拟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存在。在这个意义上,“现实的人既是传统意义的现实实践的主体,归根到底也是虚拟实践的主体。”[4]但与现实实践主体是 “具体的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不同,虚拟实践主体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虚拟性,虚拟性源于实践主体在网络中的身份 (姓名、性别、年龄、地位等)的匿名,身份仅通过角色符号表现,已经不具有现实的人的生理特征。虚拟性导致人与人的关系变为虚拟人与虚拟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人与人的信任关系的变化。虚拟实践的客体是通过实践的中介工具——虚拟技术(数字化技术)进行信息化 (将信息内容简化成一连串的0与1的数字或 “数字包”),后再根据实践需要所派生和创设出来的对象。这点和现实实践的客体表现为不依赖于实践中介的现实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有明显的不同。在虚拟实践下的人与人的交往,由现实的、面对面的交往方式转变为交往主体和交往手段数字化的交往方式。当人们在从事虚拟交往实践活动时,交往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而言,是由数字化技术创设的实践客体,虚拟实践客体摆脱了被支配地位,被赋予了更多的能动性。而人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因为数字化技术创设出来的实践客体都不过是人的有意志、有意识活动的产物。虚拟实践是现实实践的升华和延伸,人们能通过虚拟 “世界”使自己的活动更加合目的性,从而在虚拟实践中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主体和客体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融合,为人类的虚拟实践搭建起了坚实的技术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人类的活动就不再局限于现实世界,而是进一步拓展到虚拟空间。以上这些实践形式,有的是传统就有的,但时代赋予这些传统的实践形式以新的时代内容。有的是新出现的,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出现的实践形式,都有其形成及相互关系。

三、当代社会实践形式的相互关系及作用

物质生产实践使人与动物相区别,“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能够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 (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5]。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践和虚拟实践的萌芽及其最终实现自始至终都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同时社会关系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实践。因为人们会在从事渔业、农业等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得与失,并形成一定的制度、规则,如摩尔根曾经说过:“当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时,其主要制度和生活技术的幼苗即已在发育之中。随之而来的野蛮阶段和文明阶段经验的绝大部分在于发展这些原始观念”。人类的组织、管理、交往以及社会关系的变革实践活动是随着统一的生产劳动而分化出来的,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并没有改变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地位。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们就没有办法从事生产活动。在实践中人们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从而更好地从事生产活动,满足人的各种层次的需要。生产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是最基本的,它是政治法律思想、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科学等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所以,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内容就是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及其新技术的不断发明和应用,使劳动生产率得到空前的发展。科学技术这样一个重要的实践方式在整个社会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不断地推动社会发展。原先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科学实验,但是随着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得到突出表现并逐渐从生产实践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实践形式。科学实验是指为了观察某一自然或者社会现象的变化、发展及其规律的整个过程,而以实验仪器和装备为手段,达到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目的。科学实验的实践在近代得到充分发展。它不仅包含自然领域,也包括社会领域比如道德、宗教、文化、教育、艺术、哲学等实践。科学实验所具有的作用是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所不能替代的。在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相互作用中,前者既受后两者的影响和制约,又反作用于后两者。马克思看到了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和作为生产力的一种智能要素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的推动力,他指出:“资产阶级争得自己的阶级统治地位还不到一百年,它所造成的生产力却比过去世世代代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6]。邓小平在1988年更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人类实践活动正经历着由现实性向虚拟性的转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出现并大规模使用,使社会实践方式再次发生重大的变化,虚拟实践作为一种新型的实践形式一出现就迅速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三种传统实践方式进行吸收与重构而形成对传统实践形式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的新的社会实践形式。现实性实践和虚拟性实践共同构成人类实践的基本方面。特别是虚拟实践这种新的实践方式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传统实践形式一起参与到社会的物质生产领域中,重塑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创造着越来越多的精神产品,极大地促进现代化进程。多样化的实践形式要求我们要用多元视野来探索现代化途径,走多元化格局、多元化发展道路。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要多样化。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是多样化实践形式在主体认识活动、观念活动中的内化。多样化的思维方式要探索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人与社会之间平等、协作、对话的统一关系。实现单一思维方式向多样化思维方式的转换。要求人们突破狭隘的思维方式而转向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整体型思维方式,从而建构一个和谐的生活方式。

[1]程建平.论实践基本类型和形式[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42-45,5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0.

[3]周甄武.虚拟实践:人类新的实践形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40-46.

[4]张明仓.虚拟实践的本质探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4-3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471.

On Changes and Roles of Practice Mode in Current Society

Chen Aimin
(Wuzhou University,Wuzhou 543002,China)

Practice of production,practice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s are traditionally the basic mode of practice,which came into being and have been developing together with the human society and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However,with the advent of an information era when human activities have expanded into cyberspace,virtual practice in cyberspace has developed into a new mode of practice.The two different but related modes are jointly promot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practice;mode of practice;roles

G651

A

1673-8535(2012)01-0030-04

2011-12-11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10JF004)阶段性成果

陈爱民 (1958-),男,广西富川人,梧州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覃华巧)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客体现实
“天宫”上的科学实验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漫画:现实背后(下)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