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2012-03-20 02:4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政府

顾 方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710127)

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顾 方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710127)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放大器,许多话题正是通过网络的传播才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应。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事关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因此,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完善,对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公共空间,促进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的特征,阐明了政府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应对策。

网络舆论;引导;政府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各种自然灾害、人为灾祸、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等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不断爆发出来,而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舆论能量。尤其是在社会事件发生的特殊环境下,网络舆论会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正负效应,对政府危机管理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网络信息传播的爆炸性、不可控性,使得网络舆论天生具有“双刃剑”的作用,舆论引导和管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在中国,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历史较短,政府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之路仍在探索之中。

网络舆论是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新媒体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舆论形式。人民网舆论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因网络爆料而引发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也就是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起,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但网络舆论在扩大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同时,也使各种不良信息通过网络肆意传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受众的社会判断、行为方向以及政府工作的相关决策,任其发展,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切实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已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1]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因此,在当代社会,既要重视网络舆论,又要对网络舆论加以规范和方向性的调控和引导。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网络舆论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1.开放性、公众参与性强、舆论主体复杂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截至2010年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6.2%,网络规模稳居世界首位。[2]中国现有上百万个论坛,2.2亿个博客用户,据抽样统计,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每天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等渠道发表的言论达300多万条。互联网新应用新服务为人们表达意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无论舆论领袖、社会精英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匿名交流。但茫茫网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也催生了一些“网络暴民”的出现,他们在网络上发布大量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和有害言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统计,在我国4亿多的网民中,24岁及以下的人数占近51%,近80%来自社会底层,有74%的居民收入在2000元以下,教育程度在大学以下的人占了较大的比重。[3]年轻、不富裕、社会地位不高等特点使得众多网民无法成为社会的主导者。所以,网络舆论意见难免会参差不齐,如果不加以引导,必将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2.网络信息具有一定的虚假性、片面性,真伪辨别难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空间”,在网上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发布、下载各种信息,加之每个人的政治思想、文化素养不同,对同一问题的感知、认知也不相同,这就难免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出现片面、偏执、以讹传讹的现象。再加上许多网络信息都是在第一时间被接受,地域的差异又使人无法核实,因此决定了在某一个时间段人们对信息无法判断真伪,从而出现真假信息混杂传播的局面,大多数网民面对这样的信息,却很少质疑其真实性并辨别真假,表现出一种群体的盲从与冲动。网络假新闻会误导社会舆论的走向偏差,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发展。如2011年3月,由于日本大地震引起核泄漏,一些恶意散布谣言者利用网络发布“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虚假言论,造成了我国各地的抢盐风潮,给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因此,对网络信息的甄别格外重要。

3.易形成情绪型舆论和舆论失控

网络打破了空间的界限,网民可以通过发帖或跟帖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在符号化的交流中,有些网民鉴别能力较弱,容易对一些错误思想产生“认同感”,导致一种非理性共鸣。这种非理性共鸣借助网络很快就蔓延开来,越传越偏离事实。如现在许多所谓的“网络热点”,集中于社会阴暗面、腐败事件、突发事件的负面报道,据此散布的种种偏激言论甚至比正面的主流言论传播速度快,如果不迅速对曲解的事实进行澄清,将会煽动更多不明真相群众的非理性情绪,最终导致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增加。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到2004年的“汉源事件”,2005年的“佘祥林事件”,2006年的“齐二药事件”,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瘦肉精事件,再到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这些涉及社会热点问题的突发事件无一不在网络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掀起轩然大波。公众对这些事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各种各样的猜测、臆想、小道消息借助网络空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传播、复制、蔓延,事件真相反而一度被淹没在喧嚣失控的舆论汪洋里。有时候这种失控现象会从网上蔓延到现实生活中,使原本普通的局部性事件和一般矛盾如烈火烹油般迅速升温,形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在消耗了大量的社会成本之后才得到平息,并且损害了政府、司法机关甚至整个社会的公信力。因此,如果对非理性的情绪型舆论引导不力或引导失误,就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网络舆论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其加强引导。

(二)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1.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有利于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管理的思路更加新颖多元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矛盾与机遇并存,面对重重挑战,党和政府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新课题。社会管理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事情,也需要公众参与。唤起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自觉,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文化,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网络舆论是社情民意集中反映的重要方式。网络拓展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公共空间,为公民提供了发表言论的场所和机会,为社会创造了一种新的对话机制和舆论空间,有利于党和政府体察社情民意,吸收公众的合理化建议。从省委书记欢迎网民拍砖到总书记和网民交流,越来越多的官员投身到网络问政的活动中去,官员博客、在线访谈、“潜水、拍砖”,[4]带动了决策层和民间声音的交流沟通,也推动了网络舆论的正向发展。通过网络征求民意也已经成为政府决策和人大立法的一个重要途径。近三年来,每年通过互联网征求到的建议多达几百万条,为完善政府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另一方面,网络舆论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利于保障人民权益,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国务院新闻办在2010年末发表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监督日益成为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新兴舆论监督方式。人民网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而且93.3%的网民表示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会选择网络曝光。[5]网络舆论已经逐渐彰显其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作用。近年来,许多重大安全事故、腐败事件都是通过网络被及时揭露出来的,相关负责人、腐败分子得到了应有的处理。诸如“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等引发社会热议的事件都是在网民的关注及参与下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的。“围观改变中国”已经成为一句流行的口号。

网络舆论的作用越大,政府就越迫切需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与管理,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

2.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有利于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而网络舆论又是社会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的好,就会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开路先锋,否则会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绊脚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互联网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只有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才能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才能人心思上,团结进取,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一方面,当前中国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和文化群体。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不同集团、群体之间必然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也会造成社会摩擦的急剧增加。因此,有必要建立起制度化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通过合理的规范和引导,促使他们充分、合法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实现沟通化解偏见、消除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另一方面,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类突发事件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我国,城乡、区域、就业、社保、收入分配、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社会心理失衡,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网络因其具有时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社会上的突发事件一经发生,一般2、3小时以后就可以在网上出现,6小时以后就可以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后在网上的跟帖和讨论就可以达到高潮。[6]在大众信息传播中,先入为主是受众接受信息的一个普遍心理现象,只有在第一时间利用互联网,特别是各级政府网站及时对外发布事件的相关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事件解决的舆论环境,才能掌握主动权,控制话语权,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打消网民的疑虑。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媒体要努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强大的“舆论推进器”,以及化解社会矛盾的高效“减压阀”,促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7]

二、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引导的若干措施

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日趋重要的新形势下,提高认识,改进工作,切实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度层面

1.加快制定网络专门法,依法引导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有法律依据。自互联网进入人们生活以来,政府就制定了诸多的法规、政策文件就相关事宜和法律关系进行调整。但是,我国还缺乏专门性、完整性的网络法律,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依法引导和管理网络舆论的社会执行效力;其次,在实践中,由于规则欠完备,对网络舆论现实问题的覆盖范围还远远不足,仍存在大量的立法真空领域。[8]如对人肉搜索界限的规定和网络表达边界的划定等。因此,必须切实加快建设网络专门法律法规,将政府、网络媒体、公众等网络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以法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使各方明确既保护自身表达自由,又不妨碍他人自由的界限。同时,在发挥法律的作用外,还应配合使用其他调控手段,例如:采用计算机监控手段,网络电子警察,网络实名制等措施,更好地为引导和管理网络舆论服务。

2.加强网络行业自律和用户自律,建立网络道德秩序

(1)鼓励网络行业自律。互联网虚拟世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有些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目前网络舆论管理中喊得最响的就是各方自律。网络媒体自律给行业发展带来较少的限制,更有利于网络的自由发展。在网络出现之初,国外一些计算机协会与网络自律组织相继成立并制定了一些行为自律规范,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学协会的10条戒律、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网络伦理申明等等。[9]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并颁布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规范行业从业者的行为,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2002年3月举行签约仪式以来,全国已有1200家签约单位,今后应进一步扩大行业自律的覆盖范围,吸纳更多成员加入,制定出更加完备的奖惩制度,不断提高自律机构和制度的约束能力。

(2)加强对网民的教育,提高网民的素质。从我国网民的构成特点上看,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他们的可塑性强。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应该开展网络伦理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要制定、完善和推广网络伦理规范,使规范网络行为有章可循。2010年初,教育部下发通知,将在我国集中开展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鼓励中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及时举报不良信息。[10]实践证明,倡导各方自律有助于规范网络传播发展环境,促进网络传播事业发展,增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实践层面

1.建立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渠道,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

网络社会的公开性特点要求政府重视信息的公开,而不是一味回避特定时期内社会上出现的某些负面突发事件,回避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否则,就有可能导致舆论危机,使舆论失去控制。在危机公关和议题管理上,最好是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之内,即网络舆论的潜伏期,作出反应和启动应急预案。[11]但回顾今年发生的诸多突发性事件,“谣言走在了真相前面”的现象屡屡发生,给网络环境、国家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失,也造成了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这是由于有些政府部门对网上热议的负面问题往往采取“堵”的办法,应急反应不足,错过了改变舆情意见流向正面态势的良好时机,造成网民的情绪淤积。如“躲猫猫事件”在7天后政府才开始干预,而“石首事件”是在事发的第3天,政府才发布公告对有关问题作出解释。政府部门只有直面矛盾和问题,采取变“堵”为“疏”的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手段,及时发布正确信息,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让民众全面了解事情真相。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不避尖锐,及时发言,才能在第一时间阻止网络谣言的传播,减少民众的猜疑和恐慌,缓解民间某些不满情绪,控制和引导舆论走向。

2.加强对重点群体和网站的管理,建立预防性的舆论引导机制

(1)加强对重点群体的管理。重点群体是指主要管理者和关键网民。主要管理者是指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等,关键网民是指部分“知名网友”。由于他们在网络上具有较高的威信,并且直接行使部分网络管理权,所以对于这部分人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管理和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一线网络评论人才,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话题,及时发出正面的、有说服力的声音,占领舆论制高点。

(2)加强对重点网站的管理。在有影响的重点网站上建立网络舆论主阵地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引导舆论。通过关注流量大的网站、热门媒体、高搜索率的词汇、重要搜索引擎、重要的网络社区、论坛、微博、敏感视频等来建立预见性的舆论引导机制。例如传统媒体上的人民网、新华网、CCTV网站等;商业性网站中的新浪、雅虎、网易等。[12]定期对重点网站进行阅评和信誉公示等来提高网站报道水平,增强重点网站的公信力和影响力。2010年以来,微博所蕴含的社会舆论潜力量逐渐彰显。在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勃兴中的微博被评为“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13]由于微博的草根性、简易性等特征,普通百姓也可能成为微博舆论中心,引起广泛关注,微博用户的个人事件也有可能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如果能对微博舆论进行有效引导与监管,有助于创造良好的网络舆论和社会舆论氛围。

(三)倡导人人把关,构建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综合管理格局

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通常设置了“把关人”这一角色,对社会舆论进行筛选和过滤。然而面对互联网,人人都有可能参与大众传播。多元化传播媒体的出现,导致“把关标准”难以一致甚至缺失。[14]政府和专门的社会组织充当“把关人”已经不足以应对当前面临的困境。所以,不断提高网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至关重要。总之,政府网络舆论引导的趋势必将是大力倡导人人把关,即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策群力,共同监督网络舆论环境,延伸政府的治理半径。[15]

三、结论

网络舆论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整体体现和民众心态的集中反映。只有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鼓励行业监督和网民道德自律,对网络舆论中的负面影响进行必要的引导,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纽带作用,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1]董德兵,宿亮.网络舆论:特点、现状 及引领途径[J].党政干部学刊,2009,(8):60-61.

[2]尹鸿伟.“网络罢官”进行时[J].南风窗,2011,(4):15.

[3]张仁汉.关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思考[J].浙江学刊,2011,(1):213-215.

[4]熊红燕.论网络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J].求实,2010,(11):68-71.

[5]吕德生,梁冰.网络舆论特点及其引导方案[J].云南社会科学,2010,(6):24-25.

[6]翟霞.构建和谐社会应注意对突发事件的正确引导[J].中国西部科技,2007,(18):38-39.

[7]杨琳瑜.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2):48-50.

[8]闫平.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3):89-91.

[9]蔡道成,蔡骐.国外网络舆论管理及启示[J].新媒体,2007,(2):61.

[10]岳丽丽.切实加强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J].新视野,2010,(6):47-49.

[11]陆益,孙霞.网络舆论引导“探”与“策”[J].江南论坛,2009,(12):26-28.

[12]郭晓桢.论网络舆论引导与群体性事件预防[J].东岳论丛,2010,(9):174.

[13]荆丽娜.互动与融合:试论微博客舆论与传统舆论的关系[J].活力,2010,(6):122.

[14]周道华.构建和谐社会与网络舆论的引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8):129-132.

[15]罗技科.网络环境中的舆论特点及引导[J].考试周刊,2010,(6):156.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Government to Public Opinion Guide of the Network

GU Fang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Northwest Univrsity,Xi’an 710127,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irthplace and amplifier of public opinion,many topics bring powerful social effects.Strengthening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work is related to the status of our Party concerning the nation’s peace and long-ruling,and also concerning people’s life.Hence,gras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tions of network opinions accurately,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and improvement of network opinion and enlarging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people in the public space are all of great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our country’s social democratic political construc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opinion,briefly analyse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government’s public opinion guide network,and put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 opinion guid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network;opinion;conduct;government;management

D63-39

A

1009—5128(2012)01—0112—04

2011—10—12

顾方(1988—),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贺 晴】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政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