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

2012-03-19 10:31黄柯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语文课德育中职

黄柯丽

(茂名卫生学校,广东 茂名 525000)

“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是说学校教学在传授知识和提升学生智力的同时,必须重视这样一个事实:知识和智力有可能为邪恶势力服务。这就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如何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的严肃课题。由于中职学校的职业技术性,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课、技能课,认为只要学到一技之长,便能立足社会。而专业课、技能课教师多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操作技能,较少涉及德育,因此,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教学生“做人”的任务就落到了基础课教师的肩上。

1 语文课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语文课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任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先进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2 中职语文课的德育要求

语文不是德育课,但“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3 中职语文教学在德育中的应用

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文以载道”决定了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承载着大量的思想内容。作者通过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体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如用作者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用文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学习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必能从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方面受到熏陶。同时,语文教师在进行“文道统一”的教学中,亦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3.1 以作者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是祖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中专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抓住上新课前的“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融于作者简介之中,使学生在了解作者的同时自然地接受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比单纯说教更有效。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作者是大家熟悉的鲁迅,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学过他的文章。于是,上课伊始,教师便可以问学生:“鲁迅年轻时本是学医的,可为什么后来要弃医从文?”通过学生回忆,教师补充,学生了解到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民,拯救祖国。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启发: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将为了社会进步、国富民强而无私奉献作为自己的理想。又如讲授龚自珍《病梅馆记》一文时,教师分析作者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点明作者在诗中大声疾呼要爱才,用才。引出将要学习的《病梅馆记》同样是表达要珍惜人才。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有这种勇气振臂高呼,反复表明心迹,那种渴望人才的精神正是关心国家兴亡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而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学习、认真做事、爱护环境、善良待人等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做个文明的公民,也是一种幸福。

3.2 以课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以及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无不闪烁着我们民族最耀眼、最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光辉思想。语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抓住这些实施德育。如讲《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先引导学生设想若自己为名人去世后将如何安息灵魂?再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对比描写,突出托尔斯泰崇高的人格美,使学生理解拥有如此辉煌成就的伟人将自己的灵魂安息于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回归平凡,其墓之美在于朴素。讲《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美丽之所在及其美丽何以能跨越百年之久,让学生感受人物伟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共鸣。久而久之,可使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3.3 语文课能以情动人、以形感人、以理导人、以境育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创作者之所以能“辞发”,在于“情动”,文章之所以“虽幽必显”,在于观文者的“入情”。语文教学若做到“披文以入情”、“讲文以入情”,必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并引起共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情”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作比较,清除自身的不良思想,努力向上,积极进取。所谓“读名人的书,等于请名人指教自己”,这个“指教”既包括知识的教导,更是对读者的思想道德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课中有很多涉及爱情、亲情、友情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与德育联系,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情感教育。如语文教师在讲授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时,若先让学生联系实际谈对中职生谈恋爱的看法,便能初步了解现代学生的爱情观;继而指导学生阅读诗歌,就诗歌中几种爱情意象,由学生根据理解选择一种认同的爱情观,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爱情观;再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错误的爱情观,组织学生讨论并明确各种意象的含意及作者的观点,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以形感人”的“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好课文的“形”,还可通过穿插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一些感人的事迹,以实实在在的“形”教育学生。如汶川地震、长江大学学生舍己救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感动中国人物等。

“以理导人”讲的是“文道统一,文以载道”。主要体现在文言文的学习上,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的道理;《谏太宗十思疏》论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才能“垂拱而治”的道理,劝诫唐太宗积德义、察民心,善始善终地治理天下;《劝学》则讲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明白了其中道理,便会在现实中以此为鉴。

“以境育人”就是要善于创设情境。语文课程新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不仅具有人文性,还具有工具性。利用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优势。教师在语文教学时精选典型性、教育性强的课文和事例,创设情境,就能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使他们健康成长。如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时,先放映一段十几分钟的感恩片,让学生从有形的视频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短短的视频,使一大片学生掩面而泣,深感母爱的伟大;然后教学生理解母亲、尊敬母亲、报答母亲,使学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语文教学除了利用课堂情境外,还可积极创设课外教学情境,如组织学生到市博物馆参观香港回归图片展、改革开放成就展,听名人事迹报告等,使学生接受教育,提高道德修养。

3.4 语文课可成为语文和德育的实践课

语文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大纲还强调要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语文能力,要求我们着眼于“做中学、做中教”,把语文课的理论教学变成实践教学,这也有利于教师在语文实践课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3.4.1 根据课文内容,建议学生多读课外作品 中职生没有升学压力、繁多的作业及考试,有较充足的课余时间。因此,教师可建议学生在课余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教育。教材中推荐的课外读物,多是具哲理性或思想非常健康、积极的,可推荐给学生读。如《平凡的世界》使人懂得,即使作为一个平凡人,亦会有平凡人的幸福;《人性的弱点》可帮助学生解决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避免忧虑,创造美好人生;《学习改变命运》倡导的“学习是个人最重要的能力”等理念让无数人受益。通过这些读物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也助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

3.4.2 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和读书笔记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教师引导学生在日记中,或抒发内心所思所想,或进行文学练笔,或评述班级发生的琐事,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好习惯,并能陶冶性情。写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过程中注意摘录一些名词雅句、名人名言,对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及陶冶情操大有好处。

3.4.3 结合语文教材开展实践活动 结合语文教材开展演讲、辩论、采访、社会调查、课本剧创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组织协作能力和陶冶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开展“在现实生活中要不要做善良人”的课堂辩论,使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展开辩论时,不但知道“人善被人欺”的含义,而且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真谛,真正理解“善良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快乐”,和人们为什么“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在现实生活中乐于做个“被人欺”的善良人。这种实践教育比空洞的说教更为实用。在“关于企业欢迎什么样的中职生的调查”中,要求学生从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协作能力、个人修养等方面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如实写好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践,既完成了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又知道了用人单位对中职生职业道德、个人修养的重视,就会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又如通过“模拟应聘”使学生对即将到来的求职进行一次演练,不仅可以了解一些求职应聘技巧,还可以积累经验,通过对活动设计案例的分析,明确个人道德、信心对应聘成功很重要。课本剧的创作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剧本改编还是演出,学生的参与热情都非常高,教学效果很好。如学习《白洋淀》时,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既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学习要求,又可以从人物中受到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语文教学中无不渗透着德育,语文与德育二者也有密切的联系: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像是只剩下河床的枯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分体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语文课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可怕的语文课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