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就业实习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就业工作绩效

2012-03-19 10:31韩大书赵淑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共青团育人大学生

韩大书 ,朱 杰 ,王 凯 ,张 勇 ,赵淑英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30;2.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家对大学生就业表现出空前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高校也积极努力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的良方:开拓就业市场,收集需求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帮助大学生就业,并已初步形成“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四化”体系。但毕业生就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近几年全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0%左右,就业学生中专业对口和基本相关的不足30%,毕业生“有职不就”与“无职可就”的矛盾、“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的矛盾仍然突出,学生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才供大于求吗?我们认为,就业环节中最关键的是学生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否达到了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与衡量人员绩效的过程中,注重的是综合素质,而对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尤为看重。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主阵地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培养、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学生素质方面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1 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独特优势

共青团组织是以青年学生团员为主体的群众组织,服务学生的利益是第一责任。就业创业是学生最具体、最现实的利益,我们要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的特点和优势,以育人为本,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己任,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先锋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1]。

利用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特点,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共青团是先进的群众组织,高校共青团是大学生信赖和拥护的组织,在学生中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青团组织可以把学生团结在团组织周围,针对就业创业方面的疑点、难点、热点问题给予帮助、提供服务。

找准团组织与学校工作的结合点,利用育人目标的一致性,充分发挥团组织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优势,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应以育人为本,提升大学生素质,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素质提升等基础性平台。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先进性、先锋性特点,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理论支持和理念引导。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不仅在于教育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上,也体现在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和工作内容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上。共青团组织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因为它具有引领青年时尚的创新性和先锋性,这是共青团与大学生的结合点,我们要利用这个结合点,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思想引导力度。共青团组织应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广泛联系、整合资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2]。

2 共青团组织在将就业实习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而大学生就业实习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确立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有利于大学生理性择业,增加就业竞争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将大学生就业实习引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应本着学校引导与学生自主、自愿、主动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及其特长、兴趣、爱好等制订合理的方案并实施,以每年暑期社会实践为依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做到引导、教育相结合,激发大学生早日体验社会生活的积极性,为将来的就业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端正态度。现在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欠缺的就是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为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也能够使其通过不断与社会接触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使个人的发展预期更明确[2]。在这个过程中,应引导大学生多考虑专业的相关性,不要只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或成为一些单位的免费劳动力,要在实践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学习总结,把经历归纳整理后变为经验,使实践真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

3 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就业前(主要指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拓展对共青团组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二课堂的开展应在内容上寻求突破口,形式上发掘创新点,尤其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要成效突出,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要为大学生发展提供平台。

3.1 团队社会实践与分散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团队实践成效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其融入社会,进行职前体验的好机会。

共青团组织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生通过实践增长才干,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近几年加大了资金支持、人员指导等方面的力度,对社会实践实行项目化管理,在项目上又细化为社会服务类和课题调研类项目,并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已初见成效。

3.2 推出生涯人物访谈,打造大学生就业见习实践新特色

指导学生开展生涯人物访谈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深入了解职业信息,科学规划学习、生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切实提高就业竞争力,围绕“认识自我、探索职业、把握现在、成就未来”主题,推出大学生生涯人物访谈行动,组织学生以分散实践形式开展生涯人物访谈(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从业者,尤其是对各行各业较为成功的校友访谈而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的职业探索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与未来工作有关的情况,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制订更加合理的学习、生活和实习计划,为就业做好铺垫,打下基础[3]。

3.3 以实习为基础,拓宽培养渠道,为大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实习是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最直接的方式之一。但从近年来学生实习的反馈结果来看,在学习期间注重个人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大学生整体实践效果远远好于一味埋头学习以及荒废学业只顾玩耍的学生。

高校培养方案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教育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及爱好,在课余时间有选择性地多参加一些第二课堂活动意义重大。作为共青团组织,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这一平台。

4 需要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

4.1 正确处理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教务部门的关系

事实上,学校教务部门组织的教学实习,更多的是从教学角度考虑,而学校就业指导部门针对学生就业开展的则更多的是事务性较强的工作,如学生就业双选会、学生毕业手续的办理等。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只要能始终本着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教育部门育人目标一致地开展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正确处理好三者工作时间上的冲突和避免性质类似活动的重复开展,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正确处理与二级学院团委间的关系

二级学院团委承担着大学生实践的具体任务,学校共青团组织在制定大学生实践政策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二级学院团委的意见,做到“来自基层服务基层”。

4.3 正确处理与实践基地间的关系

通过实践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能力,拓展学生素质,最终很好地服务于学生就业,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实践单位能否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的平台。

近几年共青团组织努力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多方位拓展学生实践渠道,学生自主组建实践团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取得了显著效果。

5 制度机制建设

5.1 建立健全学生社会实践考评机制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培养其动手能力、早日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实践对他们能力的提升更有帮助。良好的考评机制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动性具有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得到表彰是对他们的肯定和认可,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也是一种阅历证书。

5.2 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绩效保障机制

高校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扩招使学生就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学生转变观念——并不是学习好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现在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可以通过进一步规范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在社会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抛弃“天之骄子”的错误认识,要抱着学习的态度展开社会服务[4]。

学生社会实践绩效一方面取决于学生是否有投身实践的主观愿望;另一方面则需要国家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权益,各部门和单位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施展和锻炼才能的舞台。

5.3 建立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共青团组织要引导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起就认真投身社会实践之中,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深入,这样学生就业时就可以积累相当多的经验。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了解专业知识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处理好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不断更新知识,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就业见习,不断增加大学生的职业经历,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就业能力,积累择业就业经验。高校团委应引导学生本着“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积极参加各种主题鲜明、具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义务家教、企业帮扶、社会调查等活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端正择业思想,调整就业期望,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 具体措施及预期效果

(1)将就业实习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是一次尝试,从校团委到各基层团委都要明确认识,切实加强引导,精心策划组织实施,避免实践的盲目性,做到在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使社会实践直接为大学生就业服务。

(2)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各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应随时保持与实践学生的沟通与联系,加强对他们的指导,解决他们实践过程中的疑问及遇到的难题。

(3)评选先进,制定激励措施。表彰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色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并举办经验交流会等,做到组织得力,落实到位,效果突出。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利用尽可能多的宣传媒体,通过不同层面对活动进行宣传,对学生进行适当、合理引导,使活动形成长效机制,达到良性循环。

(5)抓好优秀学生的带头示范作用。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不容忽视。学习先进、学习典型并最终成为其中一员是每个人的愿望,注重朋辈教育的效果。

(6)依托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年发出的志愿服务西部的号召,倡导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创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大学生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形式,共青团组织不仅要把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渠道,也要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鼓励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结束后留在当地。

通过将就业实习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与增长才干并重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明确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综合素质[4]。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关注,大学生就业形势定会趋于好转。“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协调配合,各部门各单位应本着育人目标的一致性,通力合作。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绩效,将就业实习引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为大学生职前锻炼与创业锤炼提供更多平台。

[1]刘燕.发挥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职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2-113.

[2]裴倩敏.大学生兼职实习经历的“四季”[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3):19-20.

[3]王凌锋.我的大学: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4]杨宜勇.大开放的就业:加入WTO后的就业探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共青团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