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龙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目前,正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将双语教学列为评价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内高校纷纷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重点院校由于具有资源上的优势,双语教学进展顺利、效果良好。相比之下,地方院校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则存在较多问题。
双语教学是用非母语(在我国主要是指英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开放和竞争的国内环境使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然而不同高校校情不同,如果不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盲目跟风,必然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在实践中可以看到,一些重点院校积极稳妥、有步骤地开展双语教学,收效显著。如清华大学开设的1000多门课程中大部分课程(包括作业和考试)采用英语授课,500多门核心课程采用国外名牌高校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而一些地方院校为了迎接评估或建设精品课程,甚至为了同兄弟院校攀比,在教学资源匮乏的条件下盲目开设双语课程,不对课程进行论证分析,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一方面,相比较重点院校,地方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导致学生对双语教学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地方院校普遍存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双语教学脱节的现象。大学英语课程选取的教学资料多以日常生活、文学题材为主,很少与专业相关;公共英语课教师与双语课教师分属不同院系,缺乏沟通和交流;很多学校大学英语课程在第四学期结束,而学生到第六或第七学期才开始专业课程的双语学习,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目前,虽然地方院校一些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但绝大多数没有出国和外语专业学习经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的英语能力不强,而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很高。所以,精通外语的人不懂专业,而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送出去”和“引进来”,即选拔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去国外进行短期培训,聘请外籍教师或在国外获得相应学位的教师开展双语教学。但对地方院校来说,受资金、知名度等限制,无论是“送出去”还是“引进来”都存在较大困难。
由于我国双语教学尚处于实验和摸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遵循,每个人对双语教学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有人认为双语教学应该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全英文讲述,这样可以解决在英汉混用时学生因为理解困难而放弃接受英语信息只听汉语的问题;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英汉混用,但在英汉占多大比例上又形成不同看法。这不同的做法,使得教学效果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另外,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后,多数专业课的授课时数并没有相应增加,教师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所讲内容,势必会放慢教学进度,但教学计划又必须完成,这常使双语课教师无所适从,最后不得不仓促结课,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地方院校很少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门的双语教学研究,制定规范化的标准,使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受到影响。
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应考虑教学对象、就业去向、课程性质等因素。学生所学专业及其就业去向影响了职业性质,而职业性质决定了学生为达到就业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是否需要通过双语教学获得;课程本身适合双语教学的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课程国际化的特点越强、涉外的东西越多,就越适合实施双语教学。另外,起源于国外、发展较完善、国际通用的基本理论类课程可以考虑开展双语教学,如市场营销、经济学、管理学等。这些源自英语国家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时间较长、水平较高,相关教育开展也比较成熟,其完整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都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双语教学可以更为直接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为追踪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2]。
我国英语语言环境的弱势较明显,再加上民族文化的保护及地区之间的差异,都增加了在我国实行双语教学的难度。地方院校实行双语教学应采用不同模式。目前,普遍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有沉浸型双语教学、维持型双语教学和过渡型双语教学3种。
结合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过渡型双语教学开始,逐渐向维持型双语教学和沉浸型双语教学过渡是比较好的选择。沉浸型双语教学模式多见于多民族、多元文化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当前地方院校不适合把它作为追求的目标,但可以作为一种发展方向。维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在我国大多数地区还难以完全应用,可以作为地方院校双语教学发展中期的主要模式。而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对绝大多数地方院校而言是比较现实的双语教学模式,可以以此为起点,在不断摸索和总结的过程中逐步向更先进的模式发展。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非常重要。为此,不仅要追求双语教学的“形”,更要注重双语教学的“神”,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一些教学方法丰富双语教学课堂。如国外高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注重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除常规的教学设计外他们还注重课堂管理(包括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高度激励学生、高效利用课堂时间等),完备的教学手段(视听觉课件和有趣实用的课件、简明扼要的教案等),及一些非教学因素(如教师的授课热情、与学生恰当的眼神交流、生动的肢体语言、适当地在教室里走动等)。
在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上,也可以借鉴国外高校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采用的一些方法。如采用学生团队成就区分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不同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组成,当教师讲解完课程内容后,各小组分别讨论,直至确信每个成员都掌握了课程内容,然后对每位学生进行单独测试,并将其成绩汇总形成小组成绩与其他小组成绩进行比较),切块拼接模式(教师将课文切块,由学生分组阅读,然后各组对其他组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各组设计的试题对全班进行测试,并由出题组阅卷,向全班公布结果),小组调研模式,合作预习模式等。
考虑到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双语课教师可采用自我培养方式。学校可以制定政策,激励教师自我培养和提高;将双语教学纳入到学校办学思想和战略发展计划中,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从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如积极支持与资助教师和学生在国外杂志发表文章,参加国际会议;为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设立专项津贴,并购买大量的教辅和英文资料,方便教师与学生科研和学习。在这方面河南科技大学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该校为调动广大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积极鼓励非语言类课程教师进修或培训,在课时津贴的发放上按标准学时的两倍计算,充分调动双语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中,学校将双语教学改革作为优先支持项目,双语教学课程以教改立项的形式进行建设,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各种教学评估和奖励评选中,也将双语教学改革成果作为重要依据,以促进双语教学的积极开展[3]。
教学管理部门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双语教学标准,包括双语教学目标、双语教师资格认定、双语教材、双语教学过程管理以及双语教学评价等。
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双语课程体系,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双语课程课时数,形成4年不断线的课程结构和较稳定的教师梯队。
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科目双语课教师研讨会,定时总结、交流教改经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水平的途径。
为促进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应扭转师生传统观念,变“为学英语而学英语,考英语而学英语”为“为用英语而学英语,在用英语中学英语”。一方面,不断改进英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强化听、说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注意选取能反映科技发展前沿的文献,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有关专业英语的感性认识。公共英语课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学科相关的英文听力及阅读材料,同时还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专业编写相关的大学英语教材[1]。在课程安排上可以把公共英语课程与双语课程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先上公共英语课,紧接着上双语课,充分利用公共英语课营造的氛围,顺利进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在国外,各高校的双语教学研究和交流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对双语教学的研究和论证还处于起步阶段。地方院校开展的双语教学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状态,不仅学校之间缺乏交流合作,甚至学校内部也很少进行集体研讨,这非常不利于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应积极在学校内部和各兄弟院校间开展双语教学的交流和研究工作。学校可以有计划地聘请一些知名大学的双语教学专家到校听课、评课,进行具体指导,以推动本校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4]。各校间可以联合定期举办研讨会,就双语教学实践进行交流、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成立双语教学管理及研究中心,全面负责双语课程的开发、组织、实施和评估等工作,并对院校的双语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促进本地院校双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1]范头姣,吴烨,唐英.高校双语教学实施中的困境及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223-224.
[2]王蕾.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65-66.
[3]苏娟华.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践——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2009(1,2):128-129.
[4]赵正堂.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