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12-03-19 07:59刘海兰何胜红
卫生软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管理学通识医疗保险

刘海兰,何胜红

(1.广东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如此快速的发展给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就业难等等。据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的研究显示,2010届本科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占50%)、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占20%)[1],另据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在2006年发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制约因素[2]。由此可见,课程设置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医疗保险专业是为政府部门、社会保障部门、政策研究机构、各类医疗机构、商业保险机构培养从事医疗保险工作的专门人才的一个新兴专业,自从东南大学1995年开办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专业以来,迄今为止,全国约有30余所高校培养医疗保险人才[3],但各校的课程体系都不太完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培养出来的学生参差不齐,能力素质差距大。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建议。

1 我国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 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目前,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和外语、计算机、数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医疗保险开办较早的郧阳医学院为例,其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为348学时,大学英语为270学时,数学类为144学时,计算机为108学时,按照其大学四年的必修课总学时2805来算,其中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占比为12.41%,同样,笔者所在的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也为348学时,占所有必修课程3055学时的11.39%,如此高比例的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像一些具有更高实用价值的课程,如口才学、营销学等都无法开设,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恐怕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改变观念,大力支持和配合课程改革才行。

1.2 基础课程中医学课程少,学生医学技能不过关

医疗保险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法学等众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理论及现状,初步具备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经营能力。由此可见,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是医疗保险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由于受四年制学制的制约,学校要合理配置这么多学科基础课程,同时还要设置专业课程绝非易事;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学生在短短四年内的时间里既学好医学,又学好保险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的知识也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降低难度,大多数院校只开设基础医学课程,不开设临床医学课程,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医学知识,医学技能不过关。据笔者所在院校的毕业生反映,他们在找工作面试过程中,用人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学生所学医学课程太少,不能达到用人要求。

1.3 专业方向归属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各不相同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医疗保险只是一个专业方向,这个专业方向究竟放在哪个专业下,完全由各校自主决定,就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把它放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目录下(如东南大学、昆明医学院、广东医学院等),也有些学校把它放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录下(如江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等),还有的学校把它放在预防医学专业目录下(如广东药学院等),除此之外,还有放在卫生事业管理、保险学等专业目录下的,由于专业方向归属不明确,导致各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各不相同,基本上都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所归属的专业来进行,其差异性相对通识教育课程来说更为明显。

1.4 注重理论教学,实践和实习环节不够

据王霆、杨玉梅等人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和企业、高校教师三类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的长期原因[4]。学生就业能力差,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结果,高校往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和实习,这是我国高校的通病,也是制约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瓶颈所在。据麦可思近几年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结果都显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已刻不容缓。就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实习情况来看,除了安徽医科大学安排了为期半年和昆明医学院安排了为期9周的临床实习之外,其他学校基本上只是安排去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障局实习,就算是去医院实习时间也非常短,如笔者所在的广东医学院,安排了为期1个月的医院实习时间,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到位。

2 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2.1 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能力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就业及就业质量有帮助的因素中,“个人能力”被赋予了最高的评价,占46.60%;其次是“社会关系”,占32.02%;再次是“所学专业”,占12.03%[4]。由此可见,承载着“个人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通识教育课程必须具有应用广泛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高校除了开设目前已有的通识教育课程之外,笔者建议再开设一些如医学伦理学、演讲与口才、营销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可适当压缩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时间。

2.2 合理配置学科基础课程,提高医学课程比例

医疗保险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众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在学科基础课程的设计上,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考虑到医学知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自学的高难度性,应加强医学课程教育,提高医学课程比例,适当精简其他课程。在医学基础课程上,建议开设基础医学(生理、生化、病理、药理、诊断学等)、临床医学(内、外、妇、儿科)等课程,同时增加药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流行病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经济学(金融保险)和管理学基础课程可以开设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风险管理学、保险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另外,再适当补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织行为学及民法学等课程。

2.3 围绕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紧紧围绕医疗保险这个专业方向,突出医疗保险的医学背景和医学特色,要有别于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此,笔者建议开设人身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保险精算学、保险经营管理学、保险营销与实务、保险核保理赔医学、疾病分类学、病案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医疗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除了这些必修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专业方向性的选修课程,将那些能在专业上继续加深的课程或前沿课程纳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例如可以开设金融理论与实务、保险会计学、保险统计学、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保险核保与理赔、劳动经济学、医院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考虑到医疗保险专业一般是在医学院校开设,这些院校金融保险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能够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有限,针对这种情况,与财经院校相邻较近的医学院校可以采取“校校合作”的方式,大胆尝试跨校选修[5],使得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能够互补、共享。

2.4 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践和实习环节

医疗保险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4.1 加大实践课程和见习课程的比重

首先,在医学和临床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验课和临床见习课的比重,在这一点上,医学院校具有别的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实验室条件成熟,并且有长期合作的临床见习单位。其次,在保险学、人身保险、法学等理论课上,要增加案例分析课,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高校要加强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定期请保险公司专家到学校来举办讲座,给学生讲解保险领域的前沿知识,还可以建立一批实习和见习基地,供学生实践锻炼所用。

2.4.2 除专业实习外,增加临床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弥补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一个好途径。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实习基本上是安排在保险公司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很少有学校安排去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在这一点上,笔者建议借鉴安徽医科大学的做法,不仅安排半年时间的专业实习,还安排了为期半年的临床实习,这对学生巩固临床医学知识非常重要,并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医疗保险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课程设置和完善还需要专家学者的继续探索和研究,开设有这个专业的医学院校也要重视该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要针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完善课程设置,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迅速为企业创造价值。

[1]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EB/OL](2011-06-09).http://www.mycos.com.cn/report/se lect.action?sn=10642.

[2]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公示[EB/OL](2006-7-17). http://news.sina.com.cn/c/2006-07-17/02169477629s.shtml.

[3]詹长春,周绿林,王 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完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6):405-406.

[4]王 霆,杨玉梅,张 瑾.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93-97.

[5]郭学勤.关于高校选修课课程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65-68.

猜你喜欢
管理学通识医疗保险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