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职业环境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2-03-19 01:16:08汪国珍杨友谊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7期
关键词:智能型实训室实训

程 红,汪国珍,杨友谊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

仿真职业环境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程 红,汪国珍,杨友谊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

仿真;职业环境;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技术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这门学科要求护生具备很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急救。传统的急救护理教学多以书本和简单的模型为主,护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临床应对能力差。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医疗纠纷增多,护生像过去那样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减少,医院也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能得到高质量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面对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医疗纠纷增多,护生动手操作机会减少等问题,仿真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弥补了临床实践教学的不足和缺陷,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1 营造浓郁的职场氛围,创建先进的教学平台

仿真教学最初主要用于军事、航空、航天领域对军人、航空飞行人员的培训,后逐渐扩展到医学领域。医学领域的仿真教学是借助各种仿真模型和现代化、智能型的模拟技术创设出模拟病人和临床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我校2006—2010年重点建设了护理实验教学中心,把仿真技术引入实训教学,在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护理实验教学中心设有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健康评估、急救护理等相关实训室。急救护理实训室模拟ICU病房配有电脑心肺复苏人,智能型高级综合模拟人系统、气管插管模型、输液泵、微量注射器、心电图机、呼吸机、心电除颤仪等监护抢救设备和各种抢救药品,达到与二甲医院同等的水平。护生一进入实训室就可感受到浓郁的职场氛围,为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仿真实训教学的优势

2.1 是真实病人和真实临床场景的补充

分析医院医疗纠纷,发现其中一些是由于医护人员临床技能不熟练及团队配合不协调所造成的,而熟练的临床技能来自对病人急救工作实践的积累。传统的以书本和简单模型为主的急救护理教学方法和目前临床教学资源的局限,使临床技能培养面临困难的局面。因此,实践教学训练仿真化,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场变革,其变革的核心就是模拟和仿真,它是真实病人和真实临床场景的补充。如我校急救护理实训室模拟ICU病房的智能型高级综合模拟人系统,有和真人一样的外形,能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也能再现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各种病例,可以解决传统教学和临床实习无法开展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实训操作项目的问题。如心肺复苏、心电除颤实训操作项目,护生可在模拟人身上练习除颤,室颤停止后可以转变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在心电监护实训操作项目上,通过智能型高级综合模拟人可模拟设定各种异常的心电图波形,护生可自主选择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波形进行识别;同时逼真的临床模拟培训为护生提供了接触临床的机会和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各种临床技能,就如同在医院一样,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护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培养。

2.2 可重复操作,反复训练,提高熟练程度

仿真实训教学具有方便性和重复性,同样的病例和场景可重复设定,护生在模拟人系统上就相关的临床技能可反复练习,直到掌握规范操作技能为止。同时不受时间限制,护生除上课时间外,休息时间也可训练,扩展了训练时间和空间,有利于纠正护生的操作错误,提高训练效果。

2.3 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健全人格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生面对的是人的生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如何保证护理质量,减少操作失误和医疗纠纷,做到让医生、病人及其家属都满意,其团队协作精神起着重要作用。利用高级模拟人系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救治病人的过程让护生认识到,对病人的救治不是哪一个医生,哪一个护生完成的,而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有助于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4 增强了“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

急救医疗的核心是争取时间与抢救生命,急、危、重病人多由于延误抢救时间而死亡。因此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急救是抢救病人的关键,其急救技术更是急救效果中最关键的部分。在急救模拟训练过程中,通过模拟人将时间与操作联系起来,护生可出现因急救时间紧急导致急救操作不熟练,如气管插管多次失败,胸外按压的部位、频率、胸廓下陷的幅度不到位,电击除颤不及时而导致抢救无效;也有护生操作很完美,却因超时导致抢救失败。模拟急救现场可使护生深刻认识到判断病情,处理病人时既要争分夺秒,又要有熟练的救护操作能力,增强了“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体现了急救护理学“急”和“救”的特点。

总之,医学是高风险的行业,从道义角度看,我们不能将病人作为学习的工具;从病人角度看,需要有经验的医护人员为自己诊治;从医院角度看,由实习护生引起的医疗纠纷偶有发生,给医院增添了麻烦。仿真教学作为当前医学改革的热点之一,通过创设模拟临床情境,为医学生创造了临床实践操作机会,很好地弥补了目前临床实践教学的不足和缺陷,显示了教学上的优越性。我校护理实验教学中心自2006年将模拟技术运用于急救护理教学后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每年近1 000名学生进行急救护理操作训练,受训的护生技术能力(各项操作技术、综合操作技术)和非技术能力(组织能力、协同配合能力、沟通能力等)均得到很大的提高,受到各家实习医院的好评。

同时,仿真急救护理实训室的应用对我市护理教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校承担了本市急救护理实训进修任务,承办了荆州市急救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受到市卫生局及各医院的好评,为我市卫生职业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急救实训基地模式和实训方法。

G424.29

B

1671-1246(2012)07-0084-02

猜你喜欢
智能型实训室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智能型工业相机的应用
电子测试(2018年22期)2018-12-19 05:13:02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期)2018-04-04 01:48:44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凌华科技 工业级智能型相机NEON-1040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智能型无菌隔膜调节阀
机电信息(2014年11期)2014-02-27 15: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