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展,曾建平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重庆 408100)
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张 展,曾建平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重庆 408100)
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要场所,其人文环境建设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从物质人文环境建设、精神人文环境建设、制度人文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实践性研究。
护理实训基地;人文环境;素质教育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中实践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作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要场所,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直接面对的是人,人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属性的一个整体,这就决定了护理活动充满了人文因素。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直接决定着护理质量,决定着护理的专业形象[1]。我校是重庆市唯一一所医学类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护理专业是学校主干专业,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11年校园整体搬迁,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示范校创建学校。我校以此为契机对校内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人文环境建设方面,充分考虑环境对育人的影响,从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理论出发,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从物质、精神、制度3个层面,结合“知-信-行”模式进行人文环境这一“软环境”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1 现代护理对人文素质的要求
当今医学模式已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模式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的目标就是要满足人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多层次的需要。对护理活动的主体——护士而言,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丰厚的人文素质。只有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整体护理的需要,才能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其人文环境的好坏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传统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欠缺
我国的护理教育本质是一种职业教育,传统的护理教育把重心放在了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术训练方面,忽视了对护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致人文环境建设遭到冷遇。培养出来的护生,由于人文知识的欠缺,在面对病人时,有时会表现得态度生硬,言辞简单,行为粗鲁,缺乏同情心,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病人的关爱,不能灵活地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周菊琼[2]研究显示:中专护生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度高,对学习人文知识的期望度高,对目前学校护理教育中人文知识课程的开设及人文环境的满意度较低。只有加强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病人满意,让社会满意。
人文环境主要指对人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相关因素和条件的总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环境养一群人,这就是说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潜在的巨大作用[3]。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又是好的教科书和良师。校内护理实训基地作为护生完成专业学习的主要场所,其人文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护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校内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建设必须遵循护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注重护理专业特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物质、精神、制度为载体,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护理事业接班人。
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确定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实训室人文环境建设的主题。
3.1 物质人文环境建设
实验室物质人文环境属于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包括实验室建筑风格、装修、装饰、仪器设备的布置等。利用我校新校园建设契机,对护理实训室布局最大限度地按照工作环境要求设计,即按照医院布局设计,如有病室、护士站、治疗室、抢救室等;空间的装饰,也尽量模仿医院的真实场景,如输液天轨、床头带等;床位的布局完全按照医院要求,所有设备也尽量模仿病房陈列,给护生以真实的感觉。让护生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性学习时,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角色意识。
3.2 精神人文环境建设
精神人文环境主要包括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方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使护生一进入实训基地就能受到良好的精神熏陶。
3.2.1 环境布局营造护理人文氛围 充分运用美学、心理学和装饰艺术精心设计我校实训室的精神人文环境。如基地大门上悬挂“护理是精细艺术中的最精细者”牌匾,室内走道悬挂我国历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肖像、南丁格尔肖像、南丁格尔誓言、医学生誓言等文字、图片,使护生进入实训室就能感受到精神和力量,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习与医院人文相融合,在墙上悬挂名人名言、图片,体现“笃志博学、医技精良”的校园学习文化,同时注重“扶伤济世,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的医院文化[4]。如“三查七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体现关爱的图片以及各级护理比赛成绩宣传栏等,培养护生对实训课的浓厚兴趣,加强护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2.2 运用教师人格魅力进行示范、引导 古人对教师的要求是“道德文章,堪称楷模”,即要求教师在学术、人格上是护生的榜样。我们在护理实训教学中,要求教师采取情境教学法构建真实工作情境,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尽可能按照医院工作流程来组织实训教学。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就像一位体贴入微的护士,呵护、关爱病人,体现爱伤观念,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护生由敬佩产生模仿心理,在模仿中提升素养,逐渐形成符合护理职业道德的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3.2.3 活动引领,提升精神 我们通过开展护理技能竞赛、护理礼仪比赛及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让护生有展示其护理文化的舞台,感受护理文化的气息。同时请医院护理专家来我校讲学,展望护理职业发展前景,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讲座等,让护生感受专业的价值,激发护生拼搏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职业理想目标。
3.3 制度人文环境建设
制度人文环境是实训室的内在机制,是实训室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我们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
3.3.1 完善的制度建设 为保障实训室安全、正常、可靠运行,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实训室管理制度并悬挂上墙,如“护理实训室管理制度”、“护理实训室实训规则”、“护理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完善实训室内各种实训操作规程。随着各种制度的落实和推行,护生的行为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护理制度文化的自觉性,有利于适应以后的护理工作。
3.3.2 严格的着装、礼仪要求 护生进入实训室的着装、礼仪都有严格规定。实训室设有穿衣镜,保证学生着装规范进入实训室,大厅、走廊悬挂我校学生穿着各式护士装的照片,加深了护生对白衣天使的好感,认识到护士是有知识、有文化、讲文明、懂礼貌、能歌善舞和掌握护理技能的白衣天使。这些严格的要求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有利于养成职业习惯,使护生及早进入护士角色。
3.3.3 规范的操作流程 每项实训操作均以案例形式出现,配合有标准的操作前解释、操作中指导、操作后嘱托的规范语言沟通。让护生在规范的流程中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再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这样有利于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在重复中形成习惯,最后内化为职业习惯。
总之,创建一流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熏陶和影响护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促进护生人文精神的内化,使护生的人文素质得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满足整体护理要求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程清洲,杜丹丹.护理实训中心人文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全科护士,2008,6(11):28.
[2]周菊琼.中专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分析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8,6(8):223.
[3]吴俊蓉,兰华龙.高职院校人文环境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0(10):242.
[4]季诚,郁艳梅.论现代护理理念下的卫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73.
G482
A
1671-1246(2012)07-0080-02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职业教育资助课题(10-03-002)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