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迪 邵华清 王欣兰
企业管理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及不守法经营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归因于其内部控制的缺失或失效。内部控制管理的质量会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的进行及其价值的提升。内部控制不是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而是散布在企业作业中的一连串行动,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并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过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监督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进行(吴水澎等,2000)。
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控制环境基础薄弱,包括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企业普遍存在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差,监督能力弱、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业绩评价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虽然也有一些内部规章制度,但很多都在口头上做些规定,并未形成正式的文件。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内部控制就缺乏有章可循的依据,出现由于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由于管理制度缺位造成各部门之间没有约束和牵制、由于企业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造成制度的执行不力等问题。出现此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也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仅停留在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上,参与内部控制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却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还包括内部管理控制,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或人员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二是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缺失严重。内部控制是一套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做保障,就无法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行过程中适时加以审计和评价,最终必将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其应有的管理效能自然就难以自动发挥。
由于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集中,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使得内部控制无法健全。管理决策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管理者往往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不愿意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企业负责人在任用员工尤其是财会人员时任人唯亲,以便为自己牟取利益带来方便,管理者不愿意对自己进行控制,管理人员的操守直接影响到下级员工的道德行为、思维方式和品行。有些中小企业员工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只是针对财务部门制定的,与公司销售、采购、行政等其他部门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涉及到公司各个业务领域部门,这就为错误或舞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为了降低成本,中小企业会将员工的人数尽可能控制到最低。由于人数少,工作往往无法细分,极易造成职责不清,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中,只注重纵向间的权利与业务关系,而对部门间横向的协调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管理脱节,导致公司经营失效。对会计机构而言,有的小企业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有的小企业即使设立了会计机构,配备了会计人员,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岗位职责不明确。有不少公司印章管理者和票据管理者是同一个人,更有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连原始凭证的填制都不规范,以致发生记账的错误。
中小企业迫于控制成本的压力,或对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存在侥幸的心理,没有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来实施这一控制程序,有的虽然设立了内审机构、审计委员会以及公司法规定的监事会,但由于受雇佣关系、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发挥内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能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不可避免地为其发展带来了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意识普遍薄弱,这与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素质息息相关,中小企业管理层在决策时往往靠个人主观判断和经验积累,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规划,缺乏畅通的信息沟通、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风险分析、风险防范机制,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经营环境的认识不充分,盲目乐观自信以致盲目扩张,当风险来临时,没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地预防风险、化解风险。
所有的内部控制都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企业内部会因此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效率和效果(吴水澎等,2000)。内部控制的制定与执行受企业全体员工的影响,只有人才能制定企业的目标,并设置控制机制。反过来,内部控制影响着人的行动。如果企业建立了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价值的理念,企业成员在经营活动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便可以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应加强对不相容职务分别由不同部门或人员来办理。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思路划分为不同岗位,要明确每个工作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从而真正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张荣海,2010)
内部审计是企业综合经济监督部门,其立足于企业内部,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控。条件具备的中小企业可以在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并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同时在机构设置上确保内部审计部门享有足够的独立性;没有条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中小企业可只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内审人员应不断提供自身素质,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既要查错防弊,又要提供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评估等咨询服务,逐步扩大审计内涵,丰富审计信息,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应将企业的内部审计与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均处于内部审计的监控之下,真正发挥其监督服务的功能。
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内部各种风险因素,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的防范与管理。进行风险评估一般须经历风险辨别、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等过程。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改变时的事务管理。(吴水澎等,2000)中小企业应从风险产生的机制入手,运用一系列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程序等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企业所受的风险性质与程度,进而寻找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同时应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有限,所以企业不仅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进行风险分析,而且在企业日常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也应该时时进行风险分析,以使无法达到控制目标的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