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春 千育辉
河南武陟县人民医院肾内科 武陟 454950
尿毒症脑病是急慢性肾衰竭严重并发症之一,指肾衰尿毒症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主要与某些毒物在体内蓄积有关,此类毒物在体内蓄积,引起尿毒症性的中枢病变,临床上多以透析治疗为主。随着透析设备和技术的发展,透析模式不断改进,最新研究表明,血液滤过对尿毒症脑病治疗效果显著,我中心自开展血液透析以来,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取得不错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0-07—2012-01收治的尿毒症并发精神神经症状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6例,平均(43.69±10.27)岁;所有患者符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1]。在基础疾病方面,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性肾损害2例,狼疮性肾炎、流行性出血热和间质性肾炎各1例。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滤过治疗,设备选用费森尤斯F4008S或AK-95型透析机,1.5m2醋酸膜血滤器,透析液为碳酸盐透析液。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毒素分子检测,观察指标包括小分子物质:电解质、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和中分子毒素物质: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透析前后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由SPSS11.0完成,连续变量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液滤过前后小分子物质水平比较 透析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内环境和酸碱平衡紊乱,主要包括低钙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透析治疗后,患者内环境紊乱纠正,钾离子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代谢性酸中毒改善,CO2CP上升至正常范围。在肾功能指标方面,与透析前比较,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下降。透析治疗前后患者小分子毒素物质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血液滤过前后小分子物质水平比较 (±s)
?
2.2 血液滤过前后中分子毒素物质水平比较 透析进行前,2组患者血清iPTH和β2MG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268.31±58.92)pg/mL和(39.01±9.80)mg/L,给予透析治疗后,患者iPTH和β2MG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后2组中分子毒素物质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血液滤过前后中分子毒素物质水平比较
肾衰竭终末期患者,除了一般尿毒症症状外,还伴有中枢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系列表现,称之为尿毒症脑病,包括谵妄、幻觉、狂躁、定向力及自知力障碍、嗜睡、意识模糊、昏迷、扑翼样震颤、惊厥、抽搐等[2]。临床对照研究已证实抗生素可诱导其发生[3-4]。由于尿毒症脑病发病机制主要与某些中分子毒物在体内蓄积有关,包括小分子、中分子、大分子毒素[5]。因此,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随着透析设备和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尿毒症脑病的治疗从最初的单纯血液透析,发展到联合血液灌流,再到血液滤过,甚至CRRT,使尿毒症脑病的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但由于CRRT代价昂贵,医疗开销较大,临床采用率并不高,使得血液滤过应用率越来越高,主要与血液滤过的独特优势有关。本研究发现,血液滤过不仅能有效清除小分子毒素物质,迅速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改善患者的精神神经症状,同时对中分子毒素物质iPTH和β2MG,也具有很高的清除效率。研究已证实,中分子毒素物质在尿毒症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iPTH和β2MG作为中分子毒素物质的代表,是公认的明确具有神经毒性的物质,而这些中分子毒素物质仅单纯依靠血液透析很能难被清除,与国内报道一致[6-7]。
总之,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过程中,不仅可有效清除体内小分子毒素物质,纠正电解质失衡和酸碱平衡紊乱,同时还可以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物质,改善患者的精神神经症状,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方法。
[1] 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866-1 882.
[2] 董艳娟.尿毒症性脑病[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15(4):3l2.
[3] 崔冰,时秋英.抗生素致尿毒症病人精神症状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89-90.
[4] 张文吉,王建生 .尿毒症并发头孢菌素脑病19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5):66-67.
[5] 朱明久,赵大奎 .终末期尿毒症并发神经精神症状原因分析[J].安徽医学,2006,27(5):382-383.
[6] 伍秋霞,彭小梅,龚智峰.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1,23(2):255-257.
[7] 季士本,刘敏,刘学进,等 .尿毒症脑病血液净化治疗26例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