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

2012-03-17 02:00毕美娟刘艳新孙红蕾范波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静脉炎无菌局部

毕美娟 刘艳新 孙红蕾 范波胜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心内科 焦作 454100

我科自2009-03-2010-12对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分别采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静脉留置针两种途径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现将比较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PICC置管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62~86岁;B组(静脉留置针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64~93岁。疾病种类: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疾病分布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单腔静脉导管,B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DN材料制成的型号为20~22G静脉留置套管针。

1.2 方法

1.2.1 PICC置管法:向患者解释清楚取得配合,与穿刺侧手臂外展与身体成90°,选择肘部静脉即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用皮尺测量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的距离,同时测量上臂臂围。消毒皮肤铺无菌孔巾。沿静脉走向进行穿刺,将导管插入所量长度,移去导丝,连接肝素帽,穿刺点放一个无菌棉球,压迫止血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用10cm×12cm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穿刺结束拍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位置。

1.2.2 留置针置管法:选择前臂弹性好,较直的血管,消毒穿刺部位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行静脉穿刺,见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沿血管前行1~2cm,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右手固定针芯,左手推入外套管,松开止血带,用透明贴固定。

1.2.3 观察方法:2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并发症、静脉炎分级[1](0级:无不良反应;Ⅰ级:沿静脉途径疼痛<2d,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3~5d,局部发红或肿胀,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5d,局部发红、肿胀或水疱,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Ⅳ级:疼痛不能耐受,停药)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一系列基本活动方面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管留置时间比较 A组置管留置10~60d,平均30 d;B组留置7~15d,平均10d。2组留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均无细菌生长。

2.2 主要并发症情况比较 PICC置管1例导管渗漏发生于置管42d,破裂点在靠近连接器处,因导管壁较薄且柔软,患者活动时不小心由坚硬物碰撞所致,将渗漏处导管消毒后以无菌剪刀将破裂处剪断,再接上连接器,不影响导管的使用。静脉置管组3例导管渗漏,2例脱落,1例阻塞。其中3例导管渗漏,是由于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活动时致导管移位,予拔掉留置针后,局部用硫酸镁湿敷,渗液吸收,未引起皮肤组织损伤;另2例脱落,发生于晚上睡眠时;1例阻塞是因头皮针与肝素帽分离,引起导管堵塞,均给予拔管重置管,见表1。

表1 2组主要并发症情况比较 (n)

2.3 置管后静脉炎情况比较 按上述标准,统计2组置管后静脉炎情况,A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见表2。

表2 2组静脉炎情况比较 (n)

2.4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A组穿刺部位在肘部,不限制臂部活动,可正常自理个人日常生活等一系列基本活动,B组穿刺部位在前臂,正常的日常生活需人照顾。因此,A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B组。

3 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医院中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也相应增加,而静脉输液已成为常用的治疗方法。静脉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老年人对静脉穿刺输液治疗的接受程度,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PICC是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操作方便,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PICC一次置管,最长可保留近1a[2],置管后的PICC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各种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中心静脉,既避免了某些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炎及组织外渗性损伤,又消除了每日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而且PICC导管还可为部分血液检查提供标本,减少静脉的破坏、穿刺疼痛、局部感染,减轻患者紧张心理,护理技术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PICC导管穿刺点位于肘关节处,留在血管内45~50cm,无液体外渗等情况出现,由于导管极软,日常活动不受限制。而静脉留置管与血管壁机械磨擦机会多,导致血管内壁损伤的机会增多;其次,静脉越小血容量越小,滞留在血管内的血药浓度相对较高,加重了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化学性刺激[3]。同时老年患者长期静脉输药,静脉内膜发生损伤导致静脉内膜炎,同时通透性增加,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炎症;另外,留在血管内的塑料套管较短,如位于关节处,肢体活动受限,易引起穿刺点处发生渗液,引起炎症反应。

本研究表明,在老年心脑血管患者中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留管时间长短、并发症、静脉炎及日常生活方面均优于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1] 张天泽,徐光炜 .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5.

[2] 熊巨光,王永进,顾建儒.实用血管穿刺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

[3] 陈中萍.PICC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4):124.

猜你喜欢
静脉炎无菌局部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丁学军作品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