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与分析

2012-03-15 00:23张玉春吴启富
统计与决策 2012年24期
关键词:年鉴死亡率居民

张玉春,吴启富,刘 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的城市化不断加强。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逐渐开始成为发展模式的主流。2011年6月11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发布首个《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首都北京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荣登榜首,其居民生活质量仅居于第8位。如何客观评价居民生活质量,中国各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差异有多大,已经成为学者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水平、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六个方面实证考察中国各地区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研究中国各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差异。

1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科学地反映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六个方面研究制定了由23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全国及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进行了监测。而对于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国内学者通常从经济条件,物质生活,生态环境,精神生活和居民素质五个方面考虑。本文将借鉴国家统计局的做法,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水平、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等六个方面评价中国居民活质量。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其中,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0.3+医疗保险覆盖率×0.3+失业保险覆盖率×0.2+工伤保险覆盖率×0.1+生育保险覆盖率×0.1];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城镇人口比重+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1-城镇人口比重);

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高中阶段男性毕业生人数/17~19岁年龄段男性人数)/(高中阶段女性毕业生人数/17~19岁年龄段女性人数)×100%;

社会安全指数=(基期每万人刑事犯罪率/报告期每万人刑事犯罪率)×0.4+(基期每百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报告期每百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0.2+(基期每百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报告期每百万人火灾事故死亡率)×0.2 +(基期每百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报告期每百万人工伤事故死亡率)×0.2;

常用耕地面积指数=报告期常用耕地面积÷基期常用耕地面积×100%;

环境质量指数=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0.4+地表水达标率×0.4+绿地覆盖率×0.2。

2 数据来源与指标无量纲化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区、市)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

此外,还有一些数据是通过有关资料估计而得的,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耕地面积等指标均为估算数;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无法得到具体数值,因此在本文中用该城市所在地区的平均值代替;另外,因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需要大样本数据,所以只有在逢0年份国家进行人口普查、逢5年份进行1%人口抽样调查时才能得到大样本数据,因此采用现有数据代替。

(2)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由于各二级指标的单位不统一,因此在进行加权计算前,先根据2020年标准值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方法统一采用综合指数方法,即指标得分按照实际值除以标准值计算。如果指标为逆指标,则指标得分改为标准值除以实际值。

3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实证分析

计算得出,自2000年以来,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由2000年的59.3上升到2010年的79.6,11年间提高了20。其中,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幅度最大,文化教育以及资源环境方面虽逐步改善,但仍处于较差水平。具体详见表2。

表2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得分

(1)经济发展方面改善较快

表3显示,中国经济发展方面不断改善,由2000年50.3提高到2010年76.1。特别在2008年金融海啸到来之际,世界经济一片低迷,而中国经济发展仍能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这与中国政府对于居民消费以及各项投资的扶持密不可分。需注意的是,二级指标中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的得分偏低,2010年仅为45,因此,在注重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使得经济发展持续健康。

(2)社会和谐方面改善稳健

社会和谐方面包括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社会保险覆盖率和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5个二级指标,反映了城市人均发展平衡度及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生活质量逐步趋近于协调化,2010年社会和谐方面得分76.7,比2000年提高23.3,11年间呈稳健增长态势。不过,社会和谐方面中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的得分较低,主要是由于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得分价差所致,因此仍需要继续改进。

(3)生活水平方面变化迅猛

生活水平方面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面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5个二级指标,反映了中国居民生活条件及消费结构。测算表明,中国居民生活水平11年间改善巨大,由起初的62.6迅速提高到92.7。但是就2010年各项二级指标来看,婴儿死亡率的得分还是较低(仅38分),从数据上来看,一些偏远贫困地区得分较差,因此需要重点提高西部、中部地区的医疗条件。

(4)民主法制方面平稳上升

民主法制方面包括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2项指标。测算表明,2010年中国民主法制方面得分93.6,比2000年提高8.7分,说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与国外时常发生的各种动乱相比,中国大多数城市在社会安全方面表现良好。

(5)文化教育方面急需快速提高

文化教育包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和平均受教育年限3项二级指标,主要反映文化教育方面的发展情况。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居民文化教育方面的生活质量虽比2000年高,但在六项指标中最差。特别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仍然较低,反映了中国居民生活质量与国外相比相距甚远。

(6)资源环境方面增长态势良好

资源环境方面包括单位GDP能耗、常用耕地面积指数、环境质量指数3个指标,分别反映了居民能源使用和农业发展情况以及居住的舒适度。测算显示,2010年中国居民资源环境方面得分为71.5,虽比2000年增加了17.1,发展态势良好,但得分仍然较低,特别是二级指标中环境质量指数得分偏低,应继续加大政府对环境质量改善的力度。

[1]孙泽厚,周露.工作幸福感与工作生活质量及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1).

[2]汪克亮,杨力.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4).

[3]吴启富,陈红梅,张晓波.基于结构方程的北京居民幸福指数因素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3).

[4]罗栋.城乡统筹视角下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2).

[5]彭念一,李丽.我国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猜你喜欢
年鉴死亡率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