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昆山校区 施忠民
现代管理学视野下的财务管理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昆山校区 施忠民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体。对单位而言,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其追逐的首要目标。除了加快发展生产力,在科技方面实现不断创新之外,单位还需要不断完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的效率,因为“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特别是单位的财务方面的内容,更加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本文将从现代管理学理论入手,着重研究财务管理在现代管理学中的作用,分析现代管理学视野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为提升现代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一点参考。
现代管理学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古语有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对于单个个体是如此体现,对于单位而言更加无需强调,因为单位本来就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所以,一个单位的财力就成为了单位发展生产、拓展业务的第一大要素。但是,对于一个单位而言,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不仅仅在于拥有雄厚的资产,还在于如何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而这里所涉及的问题就是财务管理的问题。单位的财务管理,其本质就是理财,就是要建立一种相对合理的、高效的应用财务机制,对财务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才能达到开源节流、搞活单位的效果。
单位的财务管理不是在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存在。比如在西方的宗教改革之前,宗教成为整个社会的主宰,还收取了“赎罪券”,因为收的财富太多了,所以在当时就已经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了,但是当时财务管理的职能还是比较简单的。单位财务管理首要地位凸显是在现代管理制度建立之后,因为现代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如何做到产权清晰呢?首先单位必须要做到独立核算,独立承担市场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之下,单位如何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完善单位资本结构并使其多元化、甚至单位资金的收支,都将成为单位考虑的首要选择。
因此,现代管理制度下的单位,必须要把单位财务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核心,这是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对于单位发展的理性认识。
(1)范围广。对于一个单位而言,不管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管理,都必然会涉及到财务管理活动。从单位内部来说,财务管理包括了单位的产品生产、产品供应、产品销售以及产品的回收等各个环节,单位内部的每一个部门都会与资金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在财政预算、资金的合理配置方面也都会受到财务管理部门的审查。从单位外部来说,与以往的计划经济不同,现代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市场上所进行的种种与单位发展息息相关的市场行为都将与单位的财务管理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综合性强。著名的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大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同时还提出了管理的十四项原
则,即分工、权力、责任、纪律、命令一致、指挥统一、公利先于私利、报酬、集权、等级制、秩序、公正、主动精神、集体精神。这些功能和原则对于单位的发展使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这些功能和原则与单位的财务无关,那么它能得到顺利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会发现单位的财务管理有综合性的特点,也就是说,财务管理会涉及单位的全部市场行为,包括产品的生产、供应、销售、回收等环节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所以,单位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突破口,就可以顺利实现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
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单位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它决定着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目标是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单位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1]对于单位管理者来说,要使单位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必须要明确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这样有助于单位决策层进行科学地财务决策。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而选择行为,将直接受到财务管理目标的约束。[2]对于一个单位而言,必须明确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这样会使单位决策层对财务决策的选择呈现出一种理性的状态,理性选择与非理性选择对于单位发展的效果可以说是不一样的,按照埃佐尼的综视(混合扫描)决策理论,决策有根本决策和非根本决策之分,理性决策是根本性决策,渐进决策是非根本决策。因此,我们看到了理性决策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也发现了财务管理目标对于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实现的特殊性。
人类进入到21世纪,更加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原有的工业文明已被消费文明所取代。我们也发现,大部分西方国家把虚拟经济放在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地位,使财务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知识经济强调知识和信息的作用,突出知识和信息在单位产品生产、产品开发、产品分配和产品使用上的效能,它与传统单位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单位的产权理论及制度上必须做出相应的创新,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单位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仍然强调“业主产权论”,把业主放在权益的中心地位,即谁拥有谁支配的理论,忽略了人力、信息、科技等以知识为载体的资源对单位发展的重大作用,从而加剧了单位经营者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中,人力、信息、科技等因素在单位财富的创造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也发现,这些知识因素与以往的产权因素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现代单位已不再仅仅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问题,现代单位实际上是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合契约”,是“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合作。[3]所以,在单位的财富分配上,我们不能局限于资本所有者的剩余所有权,还要强调那些拥有知识资本的员工对单位剩余分配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利益均衡成为单位财务人员必须明确的理财目标。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虚拟经济在各国的不断拓展,加剧了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
(1)现代单位的市场行为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市场行为的空间在不断扩大,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单位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在经济活动网络化的过程中,信息对单位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单位加快对信息的传播、处理及反馈的速度。但如果单位所披露的信息不充分或者不及时,或者单位决策层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好的信息,将会加大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
(2)由于科技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更新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这就要求单位和工人对产品的更新做出回应,倘若单位及其员工对此无动于衷就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对于这样的单位而言,不是产品带动需求,而是赶不上市场的需求。因此,加大了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
(3)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虚拟经济在受益与回报方面更加诱人,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因此,在高收益驱动下,单位必然将大量资金投放在无形资产上,比如这几年中国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火爆就使得全国几乎所有高校都投入了大量资本,但是最终还是体现为“泡沫”。因此,这样的投资将是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传统工业时代,单位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形资本的投入,即机器、车房等因素的高效利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形资本的作用在不断缩小,取而代之的是无形资产包括产品专利权、单位商标权、人才结构、电脑软件等,这些以知识为主体的因素对单位的发展可以说是潜力无限。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将成为单位首选。
但理论的发展有其滞后性的特点,现今财务管理的制度与理论对单位无形资产的投资与使用涉及很少,有的领域甚至空白。不难发现,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低估了无形资产的所蕴含的价值,不善于高效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在知识经济时代,这项空白对于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而这里也凸显了单位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不足。
古语有云:“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知识经济,都在强调制度、规则的保障作用。单位管理是权力在起作用,但权力管理主要是针对人,用过了会得罪人,容易激化单位内部人际关系的矛盾;用的不够不利于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好家、理好财,必须推进财务管理理论建设,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部门“有法可依”。
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科学设置会计岗位,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实现财务会计人员的合理配置,使每一位财务人员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必须建立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审查制度,加强财务工作的内部监控,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既可以避免某一岗位由于停留时间过长而导致腐败,又可以激励财务人员终身学习的热情,全面掌握财务业务,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单位的主体是人,因为与单位发展相关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人发起的,机器由人来操作,创新由人来实现,管理由人来执行,所以,马克思认为,劳动力因素是生产关系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于单位来说,必须要重视人的发展,强调人性化管理,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单位发展的基本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使单位各方利益得到良好协调。
(1)实现财务主体结构的多元化。知识经济不再是有形资产在发挥作用,无形资产承担了单位发展的更大份额,而无形资产的拥有者是多元的。因此,利益的分配不能仅限于以投资方为主,按照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理论,单位的财务主体结构应该实现多元化。
(2)完善单位财务管理目标。以往单位财务管理的原则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建立在“业主产业论”的基础上,即谁占有谁受益,但目前这一理论已经缺乏现实基础,学界更加崇尚“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理论,我们就不能只考虑股东的利益,因此,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完善呼之欲出。必须要实现财务目标的多元化和财务责任的社会化。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竞争性,有竞争就有优胜劣汰,所以,就加大了单位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在知识经济时代可能会变得更强,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单位必须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如何做到“不变”?其实就是不断拓宽单位发展渠道,强化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股市有风险,入股需谨慎。”谨慎其实就是一种风险意识,同样的道理,完善单位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必须要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这样才能把单位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位的风险只是无时不在的,单位的风险管理做得再好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有的失败可能会使单位从此一蹶不振。所以,对于单位来说,发展就是最好的管理,那就要寻求最好的投资决策,不断拓宽单位发展的渠道,这样才能实现单位真正意义上的保驾护航。
[1]田力.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成为理财目标的探讨[J].消费导刊,2008(16).
[2]李志芳.财务管理在现代单位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乡镇单位会计,2010(4).
[3]石文亚.现代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华夏星火,2004(12).
F275
A
1005-5800(2012)06(a)-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