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新思维—— 基于日元国际化的思考

2012-03-12 09:57:43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张申
中国商论 2012年16期
关键词:日元国际化货币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张申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惨遭冲击,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虽然势头趋缓,但从未停止,依然正以惊人的速度将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对国际货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而在这场始于美国影响全球的危机中,以美元主导的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饱受诟病,发展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成为各国共识。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日渐强大,再加上金融市场不断深化,法律法规越来越健全,中资企业大量走向国际市场,这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美联储多轮量化宽松促使美元贬值,欧元区爆发大规模债务危机等外部环境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借鉴日元的国际化经验,其国际化起步时日本经济总量及结构等诸多因素与现在的中国颇为相似,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

1 日元国际化过程

日元国际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和地位日升。与此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在逐步瓦解,再加上当时的石油危机,国际市场对日元的需求与日俱增。日本政府适时放松外汇管制,逐渐关注日元国际化的问题。

从1980年开始,日元国际化的有利条件不断增多,日本的经济实力也不断得到增强。日本政府因势利导,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使日元国际化,包括培育欧洲日元市场、增加对亚洲国家的日元贷款和援助,取消外资流出的限制及放宽外资流人限额;允许日本企业到境外融资,支持提供日元进口信贷,取消资本项目管制;加强对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创立东京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在日本政府积极推动和政策刺激下,日元国际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和美元、马克三足鼎立的局面。

紧接着,著名的“广场协议”被签署。过度升值的恐慌导致日元持有者纷纷开始抛售日元资产,造成了日元的大幅度贬值。此后10年,日本经济陷入停滞,被称之为“失去的10年”,日元国际化进度也相应的开始出现停滞和下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美元在这次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让日本进一步认识到日元国际化的必要性。

截止到目前,日元在IMF的SDR中所占比例为9.4%,位居第四位;在欧洲央行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为20%左右。日元经历了近40年的国际化历程,最终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得一席之地。

2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基础

当今国际竞争的普遍存在,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立足现实,认清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助于我们抓住机遇,事半功倍。

2.1 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1)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国GDP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不断加强。2011年全年我国进出口额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进口17434.7亿美元,分别增长20.3%和24.9%,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第一大出口国。2011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为31811.48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一。正是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与不断增强的国际地位,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在与周边国家进行经贸往来时已被大量的使用,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甚至有“小美元”之称。在香港,人民币已成为除港元之外的第二大货币;在台湾,随着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岛内对人民币的需求也持续扩大,人民币被广泛接受。在东南亚各国,人民币的流通也很活跃,缅甸边境,人民币被作为硬通货使用;而与越南的边境贸易中,超过90%的份额是用人民币结算。除此以外,我国在与西部和东北部邻国如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等开展贸易时也广泛使用人民币结算。

(3)我国不仅大力支持人民币用于边境贸易结算,还与不少国家央行签订货币结算及互换协议。如2011年12月22日泰国央行与中国央行签订了总额700亿元人民币(约合11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1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土耳其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30亿土耳其里拉,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截止目前,中国央行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签署了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部分协议进入实质动用阶段,人民币结算额已上升至中国外贸总额近10%,极大的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4)香港金融市场发达,制度健全,可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拥有最大的优势是国际化,这体现在金融体制的高度发达,资金和信息自由流通,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以及吸引的国际资金和人才。香港是全球第三个最具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仅次于伦敦和纽约,香港的金融市场吸引着国际金融投资者。有着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得到很大的保障。

(5)现有国际货币体系趋待完善,新兴市场对重塑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呼声甚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形象极佳。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各国采用浮动汇率制,欧美经济强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绝对话语权,而新兴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附属地位。特别是2008金融危机以后,美国连续施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本国的危机转嫁于他国,导致他国作为储备持有的美元大幅贬值,这使得各新兴市场充分认识到发展多元化货币体系的重要性。

2.2 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因素

主权货币的国际化对本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日渐成熟,但是不利因素还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可能对人民币的正常国际化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

(1)我国金融市场尚不是十分发达,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法律法规不健全,金融监管水平与欧美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利率至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是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的共同特征。货币国际化以后,本国资本市场受国际游资冲击的风险势必将增大,以我国目前的监管水平,还不足以抵御如此之大的风险。

(2)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1996年人民币实行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仍然没有实现,尽管在资本项目下有数十项子项目已经开放,但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投资项目还存在着比较严格的管制。另外,我国还没有形成市场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我国的汇率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制于官方的目标汇率。

从整体来看,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还是多于不利因素。对于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国政府已经给予高度的重视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和推进金融市场深化,为资本账户适时放开创造条件。

3 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思维

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已有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果大致是人民币先进行区域化,然后推进国际化,循序渐进;并且在国际化进程中完全由政府主导。本文对该问题提出了与作者不同的见解。

3.1 区域化与国际化同时进行

一般所指的区域化是指人民币在东亚、东南亚等地进行流通,国际化则是人民币在全世界流通。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的过程,没有人规定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走先区域化后国际化的道路。美元的国际化也并没有先在拉美等地区域化,而是直接依靠其强大的金融实力达到国际化;欧元更能说明问题,欧元的国际化是和区域化同步进行的,当欧元在欧共体内流通的时候也在世界各地流通了。再看当时日元国际化的历程,日本并没有限定日元先在东亚和东南亚流通进而走向世界,而是抓住机遇,依靠日本高度发到的外贸经济将日元直接推向国际市场。所以,在重要的战略窗口期,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不是只重点针对一个区域,而是紧盯世界市场,处处是重点。

3.2 人民币国际化应重视依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一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任好像只是政府的,而企业只用等着坐享国际化的成果,事实并非如此,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企业掀起了一波“走出去”的浪潮。截止到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当年全球流量的5.1%,名列全球第五位,超过了日本和英国,列发展中国家首位。中国也因此成为在“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对外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的国家。在投资的区位方面,亚洲和拉美地区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近年对非洲的投资增长很快,对欧洲、大洋洲、北美洲的直接投资波动中有上升趋势。伴随着中资企业大量的走向世界,人民银行可与投资国央行签订一系列协议,在投资国开展人民币业务,更好的服务中资企业。

3.3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也是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走向世界的过程

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除中国银行因具有国家外汇专业银行的身份,国际业务人才相对较多,业务规模较大外,其他银行发展国际业务都比较晚,大约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或90年代初期。但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工行、建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已经颇具规模,农行的海外发展状况虽不及前三者,但前景也不容忽视。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走向世界的最大任务是开展人民币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各商业银行可视与投资所在国央行的谈判结果,设立代理行、代表处或者分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走出去,在企业投资地开展人民币业务,不但方便企业融资,而且有助于中资银行加强自身业务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为我国金融行业融入国际市场产生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从历史上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时期,往往也是货币体系出现交替或新兴货币国际化的时期。美元、日元国际化都是如此。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的政治经济地位快速上升,这对形成新的世界货币格局产生了强大的诉求。人民币应该抓住这个战略时间窗口,积极扩大在全球的影响力,伴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走向世界。

[1] 杨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基于美元、日元、欧元国际化的比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7).

[2] 王华庆.国际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和人民币国际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 陈晓平.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下的人民币国际化[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0.

[4] 陈江生,陈昭铭.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J].中共中央党校,2010(1).

[5] 王川.基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0.

猜你喜欢
日元国际化货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英语文摘(2021年6期)2021-08-06 08:40:36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日元走势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2:00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古代的货币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古代的货币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
环球时报(2014-10-10)2014-10-10 08:34:35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法人(2014年1期)2014-02-27 10: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