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蜀岚
(云南农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201)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但关系到人才的成长,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存亡、社会的进步。因此,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2011年,是云南农业大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第二年,实施情况如何?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带着这些问题,特对学校正在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4份,其中有效问卷104份。从调查对象来看,男生58人,女生46人;文科26人,理科78人;大二学生101人,大三学生3人。现就调查中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当代青年大学生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绝大多数学生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解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调查结果反映:目前,仍有7.7%的学生不满意,16.3%的学生对本课程不感兴趣。
表1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情况
表2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兴趣情况
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作为获取学分或者通过考研的工具。对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清。导致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开小差,厌学,更有甚者用逃课、看小说、睡大觉等消极方式应付“思想政治理论课”。考前仅靠突击背书应付考试现象严重。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宁可和其他同学在最后一排挤一把椅子,也不座在第一、二排的空位上,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看其他书籍、听音乐、发短信,各行其是现象仍然存在。“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想听。”
教材编写中存在问题: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够,特别是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不够,不能深入人心,无法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材部分内容存在重复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交叉现象严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强调整体性和衔接性,但在每个教育阶段又是相对独立的,这种相对独立的阶段内在要求完满性,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内容上的重复性。
表3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满意度情况
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构成基本上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的毕业生通过招聘进入教师岗位;另一种是非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毕业,但长期从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校其他人员兼任。这两种类型的教师在自身素质和能力上各有其特点:一类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理论功底比较扎实,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却存在问题,特别是刚毕业的教师这一点尤其突出;另一类是长期从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师而言,他们在日常管理中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比较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中有一定针对性,但他们多数没接受过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培训,理论修养有一定欠缺。学校目前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37名,其中专职28名,兼职9名。
表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兼职情况
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过分突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忽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管自己教不教,不管学生学不学。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教学相长。使用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忽视学生受教育者的客观差异,忽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过程。课堂上,教师时时处处在核心位置,所有指令由他发,所有行为由他支配,所有气氛由他营造,教师如同钦差大臣,手中的教材如同圣旨,而学生如同俯首听命的臣民。[1]
表5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化现象:如传媒中的追星现象、网络中的QQ热现象、外来文化中的哈韩现象、社会生活的流行语现象等等。主流文化与这些瞬息万变的流行文化相比较,后者更能满足青年寻求个性、差异,彰显自我的需要。他们更愿意通过流行文化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展示自我。
表6 学生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
1.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受到挑战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文化的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相互渗透将构成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这种状况很容易让人思想混乱和迷茫,特别是某些西方社会思潮披着科学的外衣,实质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可见,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难度。
2.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增强个体的主体意识。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关系到个体的生死存亡,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刺激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同时它也诱发人们以我为中心来看待一切。另方面,随市场经济发展,西方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涌入,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固守中国传统的价值标准,而是以各种不同的观点来对待周围的事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以秩序精神为核心的,要求人们对权威思想合理论服从,而西方的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基础则是个体的绝对独立和自由。这样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有一部分人选择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人们不再人云亦云,听任别人的说教,而是各有主见。
1.高校扩招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近几年,随着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一是,高校的扩招,带来了高校招生规模庞大,专业复杂、在校大学生增多,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学校资源紧张,师生比扩大,学校教育缺少良好环境等问题。二是,扩招后的学生情况更复杂,学生生源面更广,地域面更宽,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差异更大。三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基本处于多头负责,各自为政的分割状态。四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重管理、轻教育”现象突出,目标上“求稳”,这使得学生政工干部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学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上,而忽视了对事件深层次的思考。[2]
2.网络迅速发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开放的环境中。一方面,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带来极大便利与好处。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中又出现许多不容回避的道德与法律的问题。[3]
3.大学生面临各种压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更复杂
当前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候。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度增加。它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服教育,而是既要进行思想教育,又要进行心理咨询;既要进行理论务虚,又要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仅从书本、课堂上接受相关教育,同时还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搞不好就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不听、不信、不服等逆反心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更复杂。
一方面,从认知特点来看,大学生思维灵活,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热爱生活、充满激情。但是由于知识经验缺乏,认识水平偏低,看问题往往存在某些片面性,处理事情也容易主观武断;另方面,从年龄来看,大学生的生理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正处在生理迅猛发展、心理日趋成熟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得丰富多彩,日渐激烈,且极不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带有明显的两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的地位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课实际的教学效果,而这一地位的确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虽然各学校、各部门在各种场合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教师方面:在高校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只管教不管学”、“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教师在低收入情况下,把精力集中在第二职业上,而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甚至少数教师出现上课不备课、迟到、早退、找人代课等教学事故。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名副其实的“大课”,一两百人集中在一个大教室里,师生比严重失衡。在安排上课时间方面,象填空一样,多集中在下午,甚至更晚,往往与学生活动相冲突,那就只好牺牲上课时间。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关键在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针对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个人价值,工作缺乏动力,只管教不管学,重科研、轻教学等不良现象。教师自身首先要转变观念,把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像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育育人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当前,社会科学发展迅猛,不断有新的观点和理论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在认识上跟上形势。教师水平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才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的、认可的。
正反经验证明,智育搞不好就出次品,德育搞不好就出废品。对于培养大学生,固然要培养他们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但最根本的是还要让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本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讲授这个主渠道,坚持不懈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手段和方式必然受制于实践活动主体客体及环境。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式,它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大作用。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教材的质量,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亦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认识水平变换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4]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律,引导和启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只是外因,受教育者才是思想转变的内因和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教育者的作用要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接受、主动认同并积极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体现出来。没有受教育者的真正自我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无法谈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个体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配合。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学校是社会教育的载体,社会是家庭的依托和环境。今天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潜在的教育,或者说是生活多于教育,比较琐碎,但却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孩子巨大的人格、品质上的影响。而社会教育是学生成长的“空气、土壤、水”,学生的生活、实践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只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置于全社会,才能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总之,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工程、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要改变现状,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重构课堂.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R].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347.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马和民,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90.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 [R].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