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金流向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2012-03-07 10:14青岛理工大学
财会通讯 2012年26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民间融资

青岛理工大学 李 雯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现状

在我国,从民营经济最初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1978年后,改革开放促使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使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中小企业融资就一直比较困难。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难题,特别是2011年上半年持续通货膨胀以及央行收紧银根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中小企业有内部和外部两种融资方式。

(1)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两部分组成,内部融资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外部融资相比,内部融资不仅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更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还可以增加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但是,对于正常运营的企业来说,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全部的资金需求,特别是对于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在这个时期企业的投资多、回报少,内部融资这一单一的融资方式必然会成为制约企业扩张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外部融资也就成为必然。

(2)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指企业把社会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吸取进来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通常情况下,企业外部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是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也就是说是资金的需求者从资金的供求者那里直接取得所需的资金。直接融资主要有三种形式:风险资本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或是其他的个人或者单位来充当中介机构促使资金在资金盈余和短缺部门之间的流转而实现的一种融资方式。间接融资具有间接性、短期性、可逆性及非流通性。间接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融资、民间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典当融资、租赁融资等多种渠道。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虽然多样,但是现实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的资金来源却是非常有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内部融资应该是其获取发展资金极为重要的途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融资却不理想,即使是在中小企业聚集且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地区,企业资金构成中的自有比例仅为40%,银行和民间融资分别占40%和20%,不难看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不足,内部融资的比重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中小企业仅依靠内部资金根本不能满足其发展扩张的需要,或许更严重的情况下其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难以持续。

外部融资方面,我国目前还不存在一个能够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再加之我国现行的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都对中小企业不利,那么中小企业想要在资本市场上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就变的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在间接融资方面,虽然存在如银行贷款融资、商业信用融资、民间融资以及典当和租赁融资等多种方式和渠道。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先天的不足、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政策导向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不平衡的现状,另外,虽然近几年来典当融资及租赁融资在我国有所发展但是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且数量较少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也就远远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因此,证券市场是供大型企业利用的融资平台,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而像商业信用、租赁及典当融资渠道又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不能完全的依靠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问题。所以,除了内部融资外,银行贷款就成了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但是现实状况是银行贷款融资占整个融资的比例却很小,很多的中小企业根本贷不到款。

二、基于资金流向的中小企业融资

一般相关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之后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既有外部因素的制约,同样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如李新华(2010)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他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下,制约其融资能力;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另外还有缺少可供担保及抵押的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因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因主要有: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资本市场的发育不完善、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以及信用担保环境恶劣等。笔者认为,上述的研究恰当的反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以外的原因,那么市场上的资金流向了哪里,有没有使之流入中小企业的可能呢?本文通过讨论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金的流向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一)金融机构资金流向 通货膨胀自4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以上,加之企业成本如原材料、人工成本等上升,导致市场信贷需求旺盛,而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又实行偏紧的货币政策,从而使市场上的资金供求严重失衡。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取得贷款就变得更加困难。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晋江分行的副行长在采访中说:“第一季度是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最旺盛的时期,去年底的一些贷款申请也留到了现在。不过货币政策紧缩,银行也只能满足部分企业的信贷需求。”那么,有限的银行资金究竟流向何处?我们不妨先看一些统计资料了解一下2008年至2011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情况。

表1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运用)

2010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比上年末低13.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8.4万亿元,同比少增2.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速高位回落后总体走稳。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9%,增速比上年末低11.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2011年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52.6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低2.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4万亿元,同比少增4008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长放缓。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9.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比上年末低2.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

上述数据显示出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虽有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除建筑业贷款和三资企业贷款略有减少外,其他的贷款仍有增长。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仍然十分困难,特别是2011年以来,温州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持续,珠江三角洲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金融机构的资金投放有不对称效应,有时对于不同的企业或项目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出于各方面的考虑,比如风险程度、人力物力投入以及效益产出等方面,其偏好于“抓大放小”的信贷策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把风险放在第一位,而此时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并不比大企业少,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高加之金融机构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使客户经理降低了对中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另外,大企业的资产规模比中小企业大很多,可抵押的资产也就更多,从而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也就更容易向大企业倾斜。而且银行资金目前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也就是银行偏好“傍大款”,不愿意零售。从这几方面来看,中小企业向货的银行贷款就变得十分困难。的从风险程度、效益产出、人力物力投入等方面考虑,其信贷策略偏好“抓大放小”。

(二)民间资金流向 民间资金的富裕使中小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截至2010年8月末全国储蓄存款余额28885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23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为16.24%;2009年8月末储蓄存款余额为248502.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234.91亿元,增幅为24.08%,两年同期相比降低7.84%。正是由于城乡居民的闲置资金较多,且没有更多的投资选择,为了实现其资金的保值和增值,大量的民间资金转向了中小企业投资。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民间资金流出实体经济而流入资本市场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民间资金的发展初期,由于数量有限以及允许投资的领域较窄,更多的民间资金专注于实体领域的投资。然而在金融危机后,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而资本的唯一目标就是追逐利润最大化。于是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中转移到房地产市场、投资品市场、资本市场中。虽然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快发展,但是结果是楼市依然坚挺,民间资金甚至涌入到香港及国外的楼市推高当地的楼价。再者,对于投资品市场,从字画、红木、钻石到古籍善本等收藏品,几乎都被热捧,掀起一股股的投资热潮。甚至有些民间资金是以实体经济如制造业等为融资平台,套取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获利。另外,民间资金眼光挑剔,对于一些新兴或者是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许多民间资金更是扎堆,而经营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却是无人问津。于是,出现了数以万亿记的民间资金是哪里有获利“缝隙”便一窝蜂的往哪里钻的残酷局面。因而中小企业特别是传统的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民间资金就必须付出高昂的资金成本,在江苏南通,民间实际的借贷利率甚至会超过银行的10倍,在江浙一代的中小企业由于贷不起高利贷而不得不放弃订单。因此,如何合理的引导民间资金向中小企业聚集也就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的,也不是单个部门或机构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与中小企业融资有关联的各方面共同努力。笔者试图从以下各个主体入手提出一些建议。

(一)政府方面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政府虽然出台过一系列措施加以缓解,但是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我国融资政策以及扶持政策还不够全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有时甚至会有一定的盲目性,误导市场上的资金流向。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作用:(1)政府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使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环节都能有法可依,有理有据,为资金流向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2)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为资金进入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直接通道。(3)加快社会信用系统(包括信用评级系统和信用担保系统)的建设,完善企业征信体系。这样可以有效评价和分散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有利于提高资金进入中小企业的积极性。(4)政府要加强扶持政策,不仅是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还包括对金融机构等的扶持,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补偿机制等,使资金进入中小企业能够有利可图,并且不用过多的关注风险问题。

(二)中小企业方面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小企业自身先天条件不足,如规模小、抵抗风险的能力太弱等。因此,要吸引资金,就应该从提高自身素质开始。(1)要优化融资结构,增强内部融资功能,节约融资成本。(2)要加强信用制度的建设,实行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尽量按时还贷,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银行及市场对企业的不信任感,为获得融资提供便利的条件。(3)应把握国家的政策扶持方向,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向新技术、新工艺自主创新以及自主品牌方向转移,争取国家的政策扶持以及优惠待遇。同时市场上的资金也会根据国家的政策向该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转移。

(三)银行方面 一般意义上的银行都有“嫌贫爱富”、“傍大款”的偏好,即使按照政策要求设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服务部,但大多数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信贷紧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贷款就更加困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且大型企业会更倾向于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银行的大客户会逐渐流失。因此,银行应该深刻反思传统的抵押信贷文化,树立银企共同发展的观念,更多的服务于中小客户群。具体来说,可以建立中小企业的独立核算机构,单独计提风险准备;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建立企业信贷成本差异化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贷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建立中小企业违约通报机制并且适当的完善对中小企业的约束激励机制。

(四)民间资金方面 民间资金流出实体经济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回报率不同,而民间资金又具有趋利性。但是,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市场并非完全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且民间资金受体制上的约束,长期处于边缘化地带。正因为这样,才发展了地下金融,由于缺乏正确的监管和引导,民间资金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为保持资金周转又不得不寻求民间资金,但是民间资金利率偏高且约定不当,有加重了中小企业的利息负担。因此,合理一道民间资金就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民间资金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金融监管体系,民间资金的利率在合理的浮动范围内实现市场化。(2)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放宽民间资金的准入门槛,不能由国企或大企业一家独大,打破行业垄断,为民间资金进入某些领域提供便利。(3)建立中小企业与民间资金的信息沟通机制,提供良好的信息对接机制,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民间资金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需对接阻力,从而提高民间资金进入中小企业的成功率。

[1]陈清、韩勇:《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的成因和对策分析》,《科技信息》20087年第35期。

[2]杨建刚:《商业银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推行银企“双赢”模式的探讨》,《浙江金融》2010年第5期。

[3]朱军先、童军、吴克文、熊福平:《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和政策择》,《NEW FINANCE》2011年第2期。

[4]陆岷峰、张惠中:《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资金对接渠道建设研究——基于民间融资资金管理体制的分析与思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民间融资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