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成长的西部大开发资金问题研究

2012-03-07 10:14西北师范大学张浩文
财会通讯 2012年26期
关键词:资金金融

西北师范大学 姜 玲 张浩文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已有十年之久,针对西部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家从财政、货币、产业、收入等方面实施了诸多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部的发展,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应。新一轮西部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深化阶段,也是成渝、关中—天水、喀什等国家级经济区建设的前期阶段,更是中国经济重心西移的产业转移阶段。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所处的背景已经不同于10年前,具有一些新特征,但毋庸置疑,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关键还在于资金。

一、西部大开发前期资金问题解决研究成果综述

陕西省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1995),刘邦驰(2001)等学者提出为解决西部资金匮乏的难题,国家应加大对财政投资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和税收政策对西部企业的优惠力度,并给予相应金融政策支持。白克荣(1994),张忠山、白克荣(1996)分析了资本流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唐旭(1999)在区域货币资金流动领域作了深入的研究,得出我国资金流动和配置在总体上呈现巨大的不平衡状态的结论,从金融政策来看,他不主张“一刀切”方针,他认为金融政策应根据国内资金分布及流动规律制定“差别政策”。后来,殷孟波等(2001),王根索(2002),魏巍(2004)等学者也发表了这种观点。

邹蓝(2000)认为将重庆、成都和西安建设成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并选择一两个增设证券交易所,不但能够稳住西部的已有资金,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东部资金的投入。董辅礽(2002)论证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对解决西部资金问题有重要作用。廖东声(2001),崔伟临、韩留杰(2004)等提议设立西部发展基金、西部专项基金、或者将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与项目相结合,借助基金这种投资工具为西部地区的建设融资。

魏后凯(2000)认为民间资本在解决西部大开发中资金问题时发挥着重大作用,关键是如何依靠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开发。马勇(2001),张明龙(2003),陈春霞(2003)从利用外资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扩展西部资金来源。潘文(2010)主张采用“政府”+“市场”模式获取资金来源,并从政府直接的投入、政府间接的融资体制、金融市场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政府与市场的创新式嫁接等方面提出较为全面的建议。

江其务、武胜利等(2000,2001)指出投融资制度缺陷是资本积累和配置效率低的决定因素,类似地,刘明(2001)也持这种观点,刘明、刘霞(2004)从金融深化、投融资制度、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金融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考察,并寻求提高西部地区资金配置效率的路径。此外,陆小辉、吴德(2002),纪天平(2004)从资金配置效率角度考虑西部地区金融支持战略。田海(2003)针对西部资金的显性流失、隐性流失,通过资本市场流失等提出优化区域金融组织体系、实行差别利率政策、促进西部资本市场、经贸市场发展等建议。梅归归、张英(2008)从产业因素、东西部对比、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基础设施、“软环境”、信用环境等方面总结出西部资金流失的原因,并从投资吸引力、建立西部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改革、国家财政、创业理念、社会信用环境培养等六个角度提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资金流失问题的对策。

二、西部大开发资金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西部大开发存在着资金供给不足 西部地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地方财政及企业自筹资金、国家财政直接投入、金融机构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引进外资以及东中部地区投资等渠道。本文从这些方面对西部地区的资金供给不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1)地方财政及企业自筹资金。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方财政及企业自筹资金的能力相对有限。由于当地经济落后,西部地区往往存在有税种无税收或征收成本偏高等情形,当地政府财政收入远远不能满足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企业方面,西部地区以国有经济成分占支配地位,集体、个体和外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小,且变化不大,国有经济的税收大部分上交国家,企业自留的很少,而民营企业又以小企业居多,基本没有资本积累。

(2)国家财政直接投入。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仍在拉大的前提下,我国的财政直接投入在区域间并没有明显表示出向西部倾斜或者区域公平,国家对西部投资的金额相对较少,且投资范围过于宽泛。

(3)金融机构贷款。主要包括:

一是金融制度的影响。首先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刚性,且全国各地统一。由于法定准备金率全国统一,而西部地区的货币信用化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因而其现金漏损率较高,使得西部地区货币乘数低于东部地区,也就是说,同样的法定准备金率,使西部地区从商业银行获得的可贷款资金远远少于东部地区。其次统一的利率管制使西部的处于利率劣势。一方面,对于市场化程度不同的东部和西部地区来说已形成事实上的双轨利率格局,表现为东部地区利率因资金供求波动而变化,而西部地区仍严格执行统一的官方利率,这实际上是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投融资的一种变相征税,不利于西部地区在资金市场上筹集资金。2010全年各地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主要分布在5.11%~7.74%之间,东部地区利率水平总体低于其他地区。另一方面,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由于东部地区资金边际利润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使边际利润率较小的西部处于劣势,资金由此流向东部,造成西部资金的短缺。

二是从商业银行布局的角度来看。首先,我国四大商业银行采用是总分行制,其分支机构布局按照行政区划,总行统一调度各分支机构的资金。由于东部贷款收益比中、西部高,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考虑,总行必然会将西部地区的资金调度到东部地区。其次,招商、深发展、浦发、福建兴业等新兴金融机构,花旗、渣打、汇丰等外资银行94.4%集中在东部地区,其吸收存款和贷款基本上在本区域内。最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在西部地区的分支机构很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出于控制风险和资金效益最大化的考虑,逐步从西部地区削减营业网点,关闭地方上的非盈利分支机构。到2010年末,东部银行机构个数占比39.5%,资产总额占比60.5%,西部银行机构个数占比27.0%,资产总额占比17.5%。

三是无论是国家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都会考虑贷款成本、贷款风险问题,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差,资金投资效益低,被视为信贷投入的高风险地区。另外,银行机构对贷款项目都要求有一定担保,由于西部地区企业自有资金较少,缺少担保物,往往有了好项目也难以筹集到规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担保,很多贷款项目因此搁浅。

(4)资本市场融资。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在直接融资中一直处于相对劣势。一方面,西部地区12省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证券交易中心,上市公司数目较少,到2010年末,我国内上市公司总数(A、B股)2063家,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境内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62.4%、15.2%、16.4%和6.1%,无论上市公司数量还是从证券市场募集的资金额,西部都远远落后于东部,2010年东、西部地区在国内股票(A股)筹资额占全国比重分别为74.0%、10.1%;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债券发行量以及债券交易规模也大大落后于东部,2010年东、西部地区在国内债券筹资额占全国比重分别为74.1%、11.4%,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5)引进外资。目前西部吸引外资的状况不佳,不论是吸引外资项目的数量,还是实际利用的外资金额都很少。产业层面差异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最重要的因素。西部在产业层面上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产业聚集方面,还包括更广泛的领域:产业级差,产业结构,产业配套。三方面的因素使得西部和东部相比,在产业跨国转移的承接能力、与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耦合以及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配套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西部地区迫切需要优先发展能源、交通等基础行业,外商投资时较少涉足这些行业。

(6)吸引东中部地区投资。由于西部地区投资收益率不高,而东部凭借坚实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发展环境、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投资风险整体上低于西部,而且分散风险的途径多,再加上东中部有两个证券交易中心、期货交易中心和众多上市公司等诸多优胜条件,造成西部地区很难吸引东中部地区,反而有大量的资金流向东中部地区。

(二)西部地区资金配置效率低 西部不仅资金供给严重不足,而且资金营运低效,资金配置效率低。江其务、武胜利、王晓芳等(2000)以陕西经济为研究对象,对陕西省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陕西现存的投融资制度缺陷是资本积累和配置效率低的决定因素。刘明、刘霞(2004)也论证了这一结论,同时还从金融深化、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金融政策等方面考察西部资金配置效率的现状。他们指出:(1)西部地区金融基础薄弱,金融资产总量不足,金融结构扭曲,过度的金融抑制和金融封闭不仅束缚该地区内部储蓄,阻碍外部资金进入,而且极大地抑制了有效的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2)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需要借助合理的产业结构来完成,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属于“二三一”型,产业结构层次低、不合理,导致了资源浪费与低效。(3)僵化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国有企业和银行国有的共性导致低效率的国有经济占用更多的信贷资金,最终导致总体资金配置效率不高。(4)国家政策主张没有考虑由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所带来的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导致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较低,也制约区域资金尤其是西部地区资金的高效运行和配置。

(三)西部地区资金外流问题 西部地区资金空间位移主要表现为单向流动而不是双向流动,回流效应总是大于扩散效应,资金反梯度流向东中部地区。西部大开发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是由于资金逐利特征,使西部地区的资金大量外流。原因在于:(1)东部地区凭借投资收益率高、投资风险较小,而且分散风险的途径多等原因吸引了一些中西部资金。(2)由于国有商业银行采取的总分行制,而造成“虹吸”现象。(3)东部有深沪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众多上市公司,中部有期货交易中心,西部12省却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资本交易市场,同时,上市公司也主要集中在东部,进一步加速了“倒流”现象。(4)国家投资政策、财政政策的倾斜也诱使西部资金反梯度流向东部地区。(5)西部一些企业和地方政府,甚至一些贫困地区的政府,不惜动用各种资金参与东部各种投资性建设所需的原始资本积累,加剧了西部有限资金向东部的单向流动。

三、西部地区资金问题新思考

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与以往不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确立了西部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因此,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在面对西部资金短缺的难题,除了借鉴西部大开发前期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外,仍须积极探索,寻找新的思路。

(一)实现西部地区金融成长机制转型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阿基米德支点就是政府,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府应该继续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在:(1)中央要提高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投资比重,财政转移支付要兼顾横向平衡与纵向平衡。(2)将资金集中发展铁路公路建设、水利灌溉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以及卫生教育事业等方面。(3)真正做到放权让利、让利于民而不是与民争利,从纯竞争性、盈利性项目投融资中全部退出。(4)进一步扩大现有的国家财政贴息力度,实行投资补贴为主的投资诱导制度,搭建更多更好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5)制定比东中部地区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分行业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增加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扣除,对有特殊贡献或重大研究成果的企业进行财政奖励。(6)采取降低土地流转价格或者免费出租工业用地(一定年限),发展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措施,吸引民众到西部投资与创业。

西部资金短缺问题如果仅凭“输血”的办法,结果只能是治标而不能触本,这一难题只有使西部地区从机体内部产生“造血”功能才能化解,那么政府在转型时期的作用就是要培育出一个创造投资的内生机制,即一种让好的金融企业能生存下来,差的金融企业被淘汰出局的优胜劣汰的机制,实现西部地区金融由外生成长向内生成长转变。事实上,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就是为了逐渐实现内生机制对外生机制的替代。

(二)开放优势吸引投资者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应“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有着悠久的对外贸易传统,著名的“丝绸之路”密切联系着我国的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关系。对内地投资者来说,北部湾和喀什经济区是他们进入国外市场的桥头堡。西部地区可结合能源、农牧业、旅游等资源禀赋优势,并借鉴深圳特区的成功经验,吸取敢闯敢冒天下先的精神和培育法不禁止则许可的思维模式大胆的进行改革与科技创新,吸引外国风险资本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总之,开发西部的经济区,要给予比东中部更加优惠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等,才能得到外商或者东中部地区的投资者的青睐。

(三)面向西部地区倾斜性的资金配给机制 构建有利于西部融资的资金配给机制就是必须从国家政策层面、金融体制层面和金融人才培养的层面对西部地区进行倾斜,以确保资金流动有利于西部的配给。

(1)在国家政策层面,扩大对西部地区的货币供应,按经济区域、信贷投放结构等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对西部的重点金融机构和重点开发地区提取的低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并赋予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管理权限,限制西部筹集的资金用于西部等。

(2)西部地区金融体制层面。继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之后,西部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构建适应现代银行要求的体制机制,同时还要不断扩大金融网点的覆盖率,特别是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

(3)西部地区金融人才供给方面,首先,中央要对西部金融人才进行倾斜性培养;其次,西部地区重视金融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让员工到东部地区进行学习与培训,最后,进行金融人才的收入分配等激励考核机制的改革创新,建立一个对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端金融人才有吸引力的收入分配机制。

(四)扩宽资金渠道 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西部地区可申请发行生态彩票(包括环保彩票、生态林业彩票、保护母亲河彩票等),赛马彩票等。彩票业具有刺激消费、增进就业、第三次分配、“微笑纳税”、资助公益事业等基本作用。此外,生态彩票,有益于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在内蒙古等地发展马彩业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意义。

(1)设立西部产业投资基金、西部发展基金等。产业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西部地区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资补贴,西部发展基金可用于下岗职工再就业、民族地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补贴,西部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补贴,支持西部企业引进东部地区甚至是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支持构建西部的资本市场。

(2)建立面向西部企业的融资租赁公司,既能让西部企业顺利得到自己所需的机器设备等,并节约相应的谈判成本(这主要是由于空间上的接近),也能避免西部资金外流。灵活运用AB S、B O T、T O T等方式从国内、国际资本市场寻找融资机会,筹集资金。

[1]杨先明:《国际直接投资与西部经济发展——兼论中国西部外资战略的重构》,《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

[2]刘霞:《西部地区资金配置效率问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3]殷孟波、魏巍:《论西部资金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财经科学》2004年第6期。

[4]赵红霞、张希颖:《以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西部大开放》,《特区经济》2011年第5期。

猜你喜欢
资金金融
现代金融征稿启事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民营金融权力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