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化探究——基于SSCI、A&HCI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2-03-06 04:56高奎亭孙庆祝刘红建
中国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发文检索

高奎亭,孙庆祝,刘红建

1 引言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世界唯一两种社会科学综合性引文索引[1]。研究表明,虽然SSCI和A&HCI有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和自身特有的缺陷”,但是不可否认,是否被SSCI和A&HCI收录以及被收录的数量,至少能反映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或者与国际接轨的程度[2]。当前,反映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成果国际化现状的已有文献极其有限,通过各类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仅获得刘文娟等2003年发表于《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第4期的“SCI、SSCI收录我国体育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一篇相关文献。然而,该文仅从机构分布、文献类型、语种、被引频次、期刊分布5个方面对SCI、SSCI收录我国体育科技论文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数据罗列,角度不够全面,分析亦较浅显,没有完全挖掘出数据背后的隐性信息。此外,自该研究至今已时隔多年,有必要采用更精确的文献研究方法,进一步探讨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价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已有的成果、目前的现状、发展的趋势等,本文拟采用国际性的核心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简称WoS),对发表于1975—2010年之间SSCI和A&HCI两大检索系统的以“Sport Sciences”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文献定量统计研究,并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这些研究文献在序化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以期多方位地反映和展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走向世界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提供可资参考的数据与资料。

2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本研究数据检索时间为2011年7—9月,数据来源主要以美国汤普森公司(Thomson Scientific)科技信息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上提供的SSCI和A&HCI两大检索系统为依据,数据采集的基本步骤为:

登入“Web of Science”检索系统,在检索范围检索项内选入“Address”,并在输入框内输入地址检索词“Peoples R China”,入库时间选择“所有年份”(可追溯检索至1975年),引文数据库选择“SSCI和A&HCI”选择检索,进入下一页面。在这一页面内出现的是所有年份两大检索数据库收入我国的所有引文,然后在“JCR①期刊评价工具,“”表明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为汤普森公司开发的产品之一,并且该标志为注册商标,享有商标专用权。类别”内选择“Sport Sciences”,最后点击“精炼”进行检索,如此便初步获得本研究想要获取的所有文献,然后借助检索系统现有的Analyze Results(检索结果分析功能)、Create Citation Report(创建引文报告功能),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和验证,剔除误检到的记录。并借助Microsoft Excel 2003、SPSS 17.0等计算机软件以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评价工具),结合人工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由于SSCI和A&HCI收录的文献包括我国第一作者和他国第一作者、我国为参与者的两类合著文献,考虑到我国第一作者文献数量较少,所以,本研究对这两种情况的文献都进行了统计分析。鉴于数据库中2011年的记录还在不断补充,所以,本次研究着重分析1975—2010年的收录情况。

3 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被收录的文献数量分析

在实际检索结果中查得1975—2010年这一时间段中,SSCI和A&HCI收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文献(以下简称“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最早始于1982年,由中山医科大学Zhuo,OH所撰写的“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Its Contribution to Physical Rehabilitation”一文。各年份所收录文献的具体数据及文献数量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SSCI和A&HCI收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文献年份与数量统计图

图1数据显示,自1982年我国第一篇体育科学研究文献被SSCI和A&HCI收录至2010年来,共有267篇文献被SSCI和A&HCI所收录。从图中的数量比例曲线可以看出,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体育科学研究成果也逐渐受到国外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2000年以来,虽然中间收入文献数量有所波动,但科研成果的国际发布量增幅明显,总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由21世纪初的10篇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40余篇。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搜集到的文献是以“Peoples R China”为主要地址检索词进行检索,由于历史的原因,SSCI和A&HCI在1999年之前在收录香港地区的学术文献时是单独收录,而1999年后Hong Kong变成了Peoples R China[15]。而图示中显示的我国自2000年,被收录的文献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与香港体育学术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也反射出我国大陆SSCI和A&HCI文献数量偏少的现实。即使加入香港地区,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其他非英语国家而言,我们的文献量还是偏少。美国13 962篇,法国767篇,德国646篇,日本571篇……尽管其中不乏SSCI和A&HCI在收录各国文献、各语种文献方面存在不平衡的偏差,但我国SSCI、A&HCI文献收录的总量为36 124篇,体育科学类仅占0.739%,不足1%,这也足以说明当前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力量仍相对显薄弱,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要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3.2 被收录文献的作者及机构分析

通过检索发现,排名在前10名的作者均为国外作者,分别为Abernethy B(25)、Cheung SY(18)、Maxwell JP(17)、Masters RSW(16)、Van Der Kamp J(14)、Farrow D(12)、Jackson RC(12)、Poolton JM(10)、Cheung Siu Yin(9),而我国作者发文最多的仅有8篇,排名第11。可见,当前我国被SSCI和A&HCI收录的文献,绝大多数是与国外合作。

表1所示为我国体育SSCI和A&HCI文献(2篇以上)的发表机构统计表。由表中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发文机构较多的为香港地区的高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分列前5名,这5所机构发文数量占到了62.55%,其中香港大学被收录引文93篇,便占到引文总数的34.83%。在发文数量前22名之中有10个机构属于香港地区的,占到了一半之多。我国大陆发文较多的为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分别为8、7、6篇。由表中数据还可以看到,我国发表体育SSCI和A&HCI文献的主要机构为高校,然后是科研所。其中高校有16所,而科研所仅有6所,发文亦仅有13篇,数量比例只占4.92%。

表1 SSCI和A&HCI收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文献的机构统计一览表(2篇以上)

3.3 被收录文献的学科类别分布分析

利用Web of Science检索系统现有的检索结果分析功能(Analyze Results)对我国体育SSCI和A &HCI文献的学科类别分布进行计量分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与热点领域。通过检索分类可以得知,我国体育SSCI和A&HCI文献总共涉及14个学科类别,分别为Psychology、Social Sciences other Topics、Rehabilitation、Neurosciences Neurology、Geriatrics Gerontology、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Rhysiology、Orthopedics、Pediatrics、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Business Economics、Engineering以及Sociology,具体统计情况见图2与表2。

图2 SSCI和A&HCI收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文献的学科分布统计示意图(2篇以上)

图2所示为我国体育SSCI和A&HCI文献发文2篇以上的学科及其发文的数量。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以“Psychology”、“Social Sciences other Topics”两大学科的文献数量明显较多,分别为165篇(61.80%)、155篇(58.05%)。此外,“Rehabilitation”、“Neurosciences Neurology”、“Geriatrics Gerontology”、“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等学科的文献也超过了10篇,所占比例分别为12.36%、8.24%、4.12%、3.75%。

表2 SSCI和A&HCI收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文献2001—2010年各年学科分布统计一览表

对我国体育SSCI和A &HCI文献各年份学科分布进行统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近年来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考虑到体育SSCI和A&HCI文献数量偏少,所以,只统计了每年发文10条以上的年份,即对2001—2010十年间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表中数据显示:总体上,2001年来“Psychology”、“Social Sciences other Topics”学科,每年都有文献被收录,而且数量较多。“Psychology”十年收录引文数为160篇,占十年总引文量的62.01%,“Social Sciences other Topics”也有150篇,占到了58.14%,这两个学科研究是近十年来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最为热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化水准数量最多的领域;其次,“Rehabilitation”、“Neurosciences Neurology”、“Education Educational”这三个学科几乎每年也都有收录,而且,开始呈现每年增多的趋势,但总量依然偏少,十年仅有52篇;此外,从表2还可以看出,SSCI和A &HCI收录我国“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Business Economics”、“Engineering”、“Sociology”等几门学科的研究引文数量却寥寥无几,十年来总数所占比例不足3%。然而,国内相关研究开始已久,且成果颇多。因此,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成果质量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3.4 引文统计分析

引文分析是近年文献情报学中正在推广应用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某种学术刊物及其所载论文被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某种刊物或某项研究成果的影响;某研究论文被引用的频率越高,其价值越大[3]。

表3 SSCI和A&HCI收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文献引用频次(n)统计一览表

表4 SSCI和A&HCI收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文献引文统计一览表

利用WoS检索系统现有的创建引文报告功能(Create Citation Report),对1975—2010年我国被引文献引文统计得知:如表3所示,自2000年起,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引文被引趋势开始明显上升,由2000年的3次上升至2005年的46次;2006年89次又比2005年增加了近1倍;2006年来,我国文献被引频次直线上升,2010年上升至292次,是2006年的3倍还多。表4所示,到2010年,SSCI和A&HCI收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引文总被引频次为1 133次,去除自引被引频次为1 034次,平均被引次数/篇为4.24次,平均引用次数/年为66.65次。

然而,低引频次的文献数量偏大,其中0引频次篇数为133篇,占到了总数的50%之多。另外,被引频次为1、2、3次的文献数分别为28、17、9篇,加上0引频次的共计187篇,占总数的70%还多。而我国被SSCI和A&HCI收录的高引频次文献并不多,h-index指数仅为21,表明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中仅有21篇文献获得了不少于21次的被引频次,而剩余的246篇文献被引频次都不足21次。最多的引文为“Tai Chi: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neficial Effects on Health”一文,被引频次66次;另外,被引频次超过40次的引文仅有4篇。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能被他人借鉴并引用的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质量以及研究内容尚未受到其他国家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与认可,这一点应引起思考。

3.5 被收录文献的来源期刊及其影响力统计分析

对我国体育SSCI和A&HCI文献的来源期刊分布及其影响力进行计量分析,可以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提供重要的科研信息。通过检索分析,1982—2010年间的我国体育SSCI和A&HCI文献共发表在37种国际期刊上。表5列出了我国体育SSCI和A&HCI文献来源期刊收录我国文献数量前20的国际期刊,其中,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发表的我国体育科学文献数量最多,为74篇,占发文总数的27.72%;其次为Journal of Sport Exercise Psychology 40篇,占15.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20篇,占7.49%、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18篇,占6.74%、Human Movement Science 14篇,占5.24%、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11篇,占4.12%。表5详细统计了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的来源期刊及其相关信息,以供读者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时提供参考。

表5 我国体育科学研究SSCI、A&HCI数据库收录来源期刊统计一览表(前20)

续表5

3.6 被收录文献的文献类型分析

由对我国体育SSCI和A&HCI文献类型统计可以看出,1982—2010年间,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被收录的276条文献中,Article(论文)记录有155条,占55%;Meeting Abstract(会议文摘)有105条,占38%;Proceedings Paper(会议论文)有11条,占4%;Review(综述)5条,占1.87%;Editorial Material(编辑材料)2条,占0.75%。

表6 SSCI和A&HCI收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文献类型统计一览表

众所周知,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一般要比在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献要求更严、难度更高[5]。因此,55%的比例也许可以折射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者的踏实学风。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中的会议文摘以及会议论文亦占到了42%,也是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中最主要的文献类型之一,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学者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情况。

3.7 其他统计分析

3.7.1 语种分析

1982—2010年,从总量来看,我国被收录引文记录267条,其中英语文献266条,占99.63%,另外一篇为日语引文。由此可见,我国被收录的引文以英语为主。

3.7.2 国际合作研究分析

体育的全球化发展促使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与密切,同时,全球体育科学研究也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趋向。对国际合作研究进行计量分析,能够反映出全球哪些国家对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与帮助。通过检索统计得出,与我国学者合作撰写SSCI和A&HCI收录引文的国家或地区总共27个,其中合作2篇以上引文作者的国家有13个,合作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合作引文数66篇,占引文总数的24.72%,其次为澳大利亚(34篇、12.73%)、英国(27篇、10.11%)以及加拿大(19篇、7.12%)。另外,与我国学者合作引文1篇的国家或地区还有14个。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最早始于1982年。自2000年来,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国际发布量增幅明显,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香港地区回归之后其引文归到大陆来的缘故。但即便如此,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量还是偏少,文献质量以及研究内容尚未受到其他国家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2.当前,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绝大多数为与国外合作,我国作者发文最多的仅有8篇,排名第11。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主要发文机构为香港地区的高校,在发文数量前22名之中就有一半之多属于香港地区,而我国大陆发文较多的北京大学仅有8篇。

3.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学科分布总共有14个,其中以“Psychology、Social Sciences other Topics”为主题的文献数量明显较多,分别为165篇、155篇。此外,以“Rehabilitation”、“Neurosciences Neurology”、“Geriatrics Gerontology”、“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为主题的文献也超过了10篇。

4.对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类型统计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被收录文献共有五种类型,分别为:Article 155条,Meeting Abstract 105条,Proceedings Paper 11条,Review 5条,Editorial Material 2条。

5.我国体育SSCI、A&HCI文献主要来源于37种国际期刊,但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不大;文献语种以英语为主;与我国学者合作撰写SSCI和A&HCI文献的作者的国家或地区总共27个,合作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其次为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加拿大。

4.2 建议

1.文献计量结果显示,SSCI和A&HCI收录我国体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机构为高校,因此,高校在整个体育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应该通过改革科研管理、评价制度,加大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鼓励体育科学研究范式与国际接轨。

2.加大国家对体育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力度,鉴于高校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要首先确保高等院校体育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同时,积极拓展经费的来源渠道,建立多元的体育科学研究经费筹措机制。

3.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化离不开受过系统、专业的学术训练,具有国际学术人脉和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国际问题洞察力的研究者。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化素养,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体育科学研究队伍势在必行。

4.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在SSCI和A&HCI发表的论文的奖励;加强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体育科学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和举办国际体育会议,申请国际合作项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5.不久前,上海体育学院创办了我国第一本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刊名为: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为有效促进我国国际体育学术交流开启了新的思路:积极创办英文版体育学术期刊,全方位、深层次报道国内外体育科学领域前沿性研究成果,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逐步增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1]黄万欣.SSCI和A&HCI收录我国29所属院校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0,(6):10-11.

[2]陆宏弟,顾江.海峡两岸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比较研究—基于文献被SSCI、A&HCI收录情况的定量分析[J].现代情报,2007,(5):9-13.

[3]张庆云.试论引文分析的意义与方法[J].淮海医药,2001,(3):256-257.-/help/zh_CN/WOS/hscountry_abbreviations.html.

[4]叶鹰.h指数和类h指数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导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5):2-5.

[5]陆宏弟,章黉.港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比较—基于文献被SSCI、A&HCI收录情况的定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7,25(4):557-561.

[6]张薇,钟晟,张晓燕,等.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9,(12):78-83.

[7]娄策群.社会科学评价的文献计量理论与方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刘文娟,王会寨,卢石.SCI、SSCI收录我国体育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4):37-39.

[9]郑海燕.SSCI、A&HCI和ISSHP收录中国论文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0]陆宏弟.中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比较—SSCI、A&HCI收录情况的定量分析[J].日本学刊,2007,(1):136-147.

[11]栾春娟,侯海燕.谁在关注中国?—SSCI/A&HCI中国主题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杂志,2009,28(7):17-20.

[12]华薇娜,刘艳华.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基于SSCI和A&HCI的数据调研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30-34.

[13]CHRIS ROWLEY,MALCOLM WARNER.Publishing in an era of‘publish or perish’:SSCI status[J].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2011,17(3):263-264.

[14]COLLAZO-REYES F,LUNA-MORALES ME.Publication and citation patterns of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journals in the SCI and SSCI from 1995to 2004[J].Scientometrics,2008,75(1):145-161.

[15]Journal Citation Reports[EB/OL].[2009-07-02].http://www.Thomsonreuters.com/Productsservices/sci-entific/Journal-Citation-Reportsoverview.

[16]KOSTOFF RONALD N,ERIGGS MICHAEL E,RUSHENBERG ROBERT L.Assess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terature of China and India as reflected in the SCI/SSCI[J].Current Sci,2007,93(8):1088-1092.

[17]Web of Science网站说明.[EB/OL].[2011-10-05].http://images.webofknowledge.com/WOKRS53B4.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发文检索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