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晓阳
重庆潼南县的双江镇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家乡,去年9月笔者有机会来到这里,参观了杨尚昆的旧居“四知堂”和他革命一生的纪念展。在展览厅里一件陈列的史料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杨尚昆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时,为准备中央会议给毛泽东主席写的一份报告。
主席:
今后一个月的议程问题,还未排好。刚才同恩来同志商量了一下,今日尚需与几个主管同志肯定一下,今晚开会时可以提出来。
今晚政治局会议,讨论黄河问题时,邓子恢同志提议,要西北的马明芳、河南省委书记潘复生、水利部李葆华列席。恩来同志意见,最好也请向明同志到会。如何,请你决定。
致
敬礼
杨尚昆
六月二十六日晨四时
毛泽东看过报告,大笔一挥批上:“同意。退。毛泽东六月二十六日。”
我驻足细看,杨尚昆、毛泽东都没有在这份报告上留下年份,甚至中央办公厅的文件戳上也只填了编号,史料陈列下面的文字说明当然也回避了时间年份。我叫来解说员问:“这是哪一年的事?”年轻的女解说员说:“大概是1952年,这件史料从北京征集过来时就没有年份。”杨尚昆的报告里特别提到了邓子恢,父亲鲁亚夫那个时期正跟随邓老当秘书,我就把这件史料拍照下来,带回去请教父亲。
父亲仔细地看了史料,告诉我,1952年邓子恢还在武汉主持中南局工作,未调中央,也不分管农林水利;1954年向明同志受到“高饶事件”牵连被审查,离开了山东分局。所父亲回忆,1953年1月邓子恢调中央后,主管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他很重视黄河的治理工作,指导和协调中央有关部委编制黄河治理综合规划蓝图,组织对黄河流域开展地质、水文和经济调查。5月底,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到了北京,当时邓子恢居住在中南海,王向他详细汇报了黄河治理的措施意见。
关于这次汇报的情况,父亲回忆说,在邓子恢办公室王化云向他深入分析了黄河水害的成因,对治理黄河水害在中上游选址建库拦沙、发展水土保持提出了设想办法。邓子恢不时打断王化云的汇报,询问和了解有关问题。王化云还拿出带来的黄河地质、水系图纸资料,摊铺在邓子恢的办公桌上,一边指点一边讲解,邓子恢则拿着放大镜边听边看,并掰着手指筹算数据。已至中午时分,汇报还没有结束,邓子恢让父亲安排王化云在一起吃饭,继续听取汇报。
最后王化云向邓老呈送了《关于黄河情况与目前防汛措施》和《关于黄河基本情况与根治意见》两个报告,邓子恢阅后认为很有见地,就将王化云的报告附上建议即在6月2日转呈给了毛泽东。邓子恢建议有两点,一是考虑国家财力、技术有限,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防止特大洪水袭击;二是若中央讨论王化云的治黄报告方针可行,应由水利部和黄委会作出规划,发流域各省(区)研究。
毛泽东一直关注治黄事业,1952年10月他到山东、河南视察黄河,指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53年初他又一次听取了王化云关于治理黄河的方案汇报,所以当看到邓子恢转来的报告后,认为很值得研究,这样讨论黄河问题就成了6月26日政治局会议的议题之一。
父亲讲,邓子恢主张治理黄河必须统筹全流域,中上游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和下游防洪筑堤的规划工程,要中央部委主持选定,也需要倾听黄河流域各地方负责同志的参与意见。因此他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提议,要西北局书记马明芳、河南省委书记潘复生、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列席会议,周总理赞成他的提议,并补充也请山东分局书记向明同志到会。这次政治局会议讨论确定了在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将治理和开发黄河的规划建设列入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内,黄河综合治理进入到重要的发展时期。
亲历与回忆让我父亲非常激动,他深情地说,1953年是新中国由国民经济恢复阶段走向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头一年,为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日理万机,从杨尚昆给毛泽东的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到邓子恢在讨论治理黄河重大问题时的周全,周总理的细密,特别是毛泽东民主决策的领导风范,都让我们十分敬仰。在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繁荣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今天,重温这份珍贵史料,仍然能够获得意味深长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