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千字文》作为对外汉字教学教材的设想

2012-02-22 09:45钟雪珂
文教资料 2012年2期
关键词:蒙学千字文三字经

钟雪珂

摘要: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热潮的掀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汉字,当然是对外汉语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汉字难写、难识、难记的现状一直成为困扰学习者和对外汉语教师的一个大问题。如何扫除这一障碍,让汉字学起来更轻松有趣,同时又能让汉字课程承载和传达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本文从语文分体教学法的角度,提出用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作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教材。作者提出了将汉字,以及汉字承载的文化信息结合起来教学的方法和构想。

关键词: 对外汉字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语文分体教学法蒙学读物

“语言文字大论坛”于2011年4月至9月举办了“汉字之我见”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当前语言文字界一些热点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和争辩,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弘扬中华文化。

这次会议,很多学者提出了各自在汉字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创新。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赵德明的魔方教学法,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赵泽宗的集中识字、分段巩固的教学法,提高学生汉字学习的效率;罗业健的九宫格书写教学法,提出学生不仅要学汉字,而且要写好汉字,等等。

此次会上,张朋朋先生再次提出自己语文分体教学法的主张。张朋朋先生不是第一个提出“语文分体”教学法的学者,早在1953年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祖谟先生就指出“汉语和汉字不是一回事”,并明确区分了汉语教学和汉字教学。张朋朋先生认为“语文一体”“语文并进”只会使“语”“文”互相阻碍而得不到想要的效果,造成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的局面。汉字教学成为整个汉语学习中的难点,甚至使学习者对整个汉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汉语的兴趣。

要使汉字教学得到发展,采取“语文分体”的教学法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将整个汉语学习课程分为“汉语课”和“中文课”,“中文课”又分为“写字课”和“识字课”。先教写字,再教识字。汉字课程以字本位理念为指导,以字为单位,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识字这一方面。另外,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非汉族者的汉语交际能力。我们注意到这一现象,许多母语者之间常用到的不会影响交际与理解的词语,在外族人交际时却表现出我们未能预料到的种种困难,这种困难是由文化背景造成的。所以,程棠教授这样说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目的在于排出外国留学生用汉语跟中国人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克服因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观念的差异造成的交际困难。”再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不管他们处于何种目的学习汉语,都有学习中国文化的强烈愿望,绝大多数学生希望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五千年悠久的灿烂文化,由汉字保存了下来,并且一代代传承下去。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在汉字中,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汉字的教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播原本就应该是融为一体的,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多采用将两者分开教学的方法,这违背了发展的规律,无疑起不到促进作用,所以汉字教学课变得枯燥乏味,或者变成了口语课程的重复。

如何将汉字教学和中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呢?本文试图从古代蒙学读物中寻求答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经典之中,为幼童编写的蒙学读物无疑是能实现对外汉语汉字和中华文化教学结合得很好的现成教材。蒙学读物由于是针对幼童编写的,是古代幼童识字和普及文化知识的教材,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语言精练,篇幅短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也满足了知识的要求;(2)文字平易,阐述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3)运用韵语、联语,朗朗上口,且极易诵读和记忆。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虽然不乏成人,但他们的汉语水平却是处于“幼童”阶段。因此蒙学读物的这些特点是非常适合汉语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汉语基础的学习者的。

有学者把蒙学读物按内容分为三个类型:(1)识字性读物,主要有《急就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2)知识性读物,在认识一些基本汉字的基础上,开始讲述历史知识、成语典故、诗韵等方面的内容,有《十七史蒙学》《龙文鞭影》《东莱博仪》《声律启蒙》;(3)思想性读物,在认字、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偏重进行思想教育,如《增广贤文》《神童诗》《朱子家训》《小儿语》等。

蒙学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号称“三、百、千”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这三部经典都属于识字类读物。从内容上来看,比较理想的对外汉字教学教材主要是《三字经》和《千字文》。这两部经典更加突出地表现了汉字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两者。

《三字经》全书仅1140个字,结构严谨且文字简练,内容丰富又涵盖面广。比如仅用三百字就概括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朝代更迭、帝王兴废的历史。全文的句式都是三字一断,而且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它相传是南宋名儒王应麟编撰的,后经世代文人学者增添,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1)讲述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2)教导儿童要遵守礼仪规范;(3)介绍生活中一些基本的事物常识;(4)介绍中国古代重要典籍和儿童读物的程序;(5)讲述朝代变革,一部中国从伏羲神农到清朝的基本面貌图像;(6)强调勤奋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千字文》,学者刘宏毅将其称为“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启蒙教材”。它用一千个汉字勾勒出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这篇文章与《三字经》一样也是音韵谐美,朗朗上口。它既是一篇四言长诗,又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这是其他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训蒙读物不能相比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它学习起来要比《三字经》难度大一些。其作者是南朝时齐梁的周兴嗣,奉梁武帝萧衍之命编写。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对天文地理、气象物候、人类社会的出现和中国最早的政治制度的介绍;(2)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以及如何正视人的双重属性,从而升华自己的内心;(3)与上层建筑,即国家、政治有关的内容,最后赞美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河和秀美的景观;(4)描述了温馨的人情关系和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默默奉献且不为名利所绊的人。

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分开,意味着把汉字教学提高到了与汉语教学平等的地位,而不再是从属地位。跟汉语教学从基础开始一样,汉字教学也必须从最简单和最基本的部分开始。对于汉字来说,最基本的不外乎笔画笔顺和部件。汉字教学必须先从这些开始,跟修房子一样,这些准备就是汉字教学的“地基”。在完成这一步过后,我们才能进入正式的识字课程。

通读《三字经》,我们能很容易地发现,它的内容是所有蒙学教材中最通俗易懂,而又不乏趣味性的,可以用它作为初级课程的教材。文章三字一组,字数较少,且句句切韵,朗读起来赋予音韵美,可以让学生在接触之初,消除畏难情绪,甚至对汉语的这一特点产生兴趣,消除心理障碍,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汉字课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具有主动性。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点,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这样汉字教学就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相比之下,辞藻华美的《千字文》难度更大,适合作为中高级汉字教学的教材。它跟《三字经》一样是韵文,在学生接触之初,都可以通过其押韵的特点,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

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所以学习汉字不能离开其意义的理解。这个环节就与文化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而这个步骤也是汉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是改变现在汉字难识,难记状况的重要的一步。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每个字每个字地跟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三字经》《千字文》的每句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句句用典的《千字文》。这些传统文化知識正是文化教学的内容,也正是这些知识造成了学习者自身文化与汉语的文化差异和思维差异的所在。教师对这些知识的讲解能减少和消除这些差异,能让学生在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时摆脱“洋腔”,变得更加得体。这也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母语者思维方式形成的历史根源。教师更要把学生的母语群体文化与汉语群体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当做课程的重点。正如刘宏毅博士所说:“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讲的人将字义、文义讲明白,听的人要随着文句的展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观去想。”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把汉字课程与口语课程或者写作课程相结合。

在给学生逐字讲解过后,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汉字会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了解。然后,结合汉字笔画笔顺和部件教学的成果,让学生对汉字进行“解剖”,将汉字与自己所理解的文义和中国文化,以及汉字部件的知识结合起来,对汉字产生自己的认识。这一环节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注意师生的充分互动,让学生充分动手比划和动脑联想,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增进对汉字的理解,并且识记的过程,对汉字识记的效果是否长久是紧密相连的。

有人认为汉字是“中世纪的茅坑”,将其抨击得体无完肤,甚至认为它是中国一度落后于世界的根源。令人吃惊的是,提出这些言论的人中不乏拥有深厚的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功底的文人,如鲁迅、瞿秋白等。也有人将其认为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如安子介。然而不管怎样,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汉字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字,是唯一被使用到现在,并将继续使用下去的文字。它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将其继承下去。汉语热的兴起,让众多的外国人涌入古老的中国,学习汉语。然而汉字难写、难识、难记的现状让很多外国人,甚至很多中国人都望而生畏。怎样改变这一现状,让汉字更好地被传承,成了需要学者们深入探讨的话题。每一个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都应该用屈原的名言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林连通.再探文字本质·科学认知汉字——在“汉字之我见”专题学术研討会总结会上的讲话[J].汉字文化,2011,(1).

[2]谢玲玲.现行基础汉字教材与古代蒙学教材的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8.

[3]蔡若莲.《三字经》与汉字识字教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4]刘宏毅.刘宏毅博士《千字文》讲记[M].海南出版社,2007.7,第1版.

[5]中伟选编.三字经·百家姓[M].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12,第1版.

[6][明]程登吉编.王黎雅译.白话幼学琼林[M].三秦出版社,2008.8,第2版.

[7]朱雪梅,陶金华译注.中国蒙学精粹[M].广州出版社,2001.7,第1版.

[8]吴兆基编译.蒙学经典[M].京华出版社,1999.10,第1版.

[9]程棠.关于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10]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7,第1版.

猜你喜欢
蒙学千字文三字经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真草千字文》
日新才能启蒙
千字文
朗朗韵味话经典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