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冲突与跨文化交际教学

2012-02-22 09:45秦淑丽
文教资料 2012年2期
关键词:西方人跨文化交际

秦淑丽

(临沂大学 费县分校,山东 费县 273400)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深入,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非易事。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截然不同的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因此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一、中西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现就比较典型的几种冲突简单列举并分析,然后找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对策。

(一)关于时间观

西方人的时间观是很强的,往往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按时赴约。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安排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不少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二)关于隐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较西方人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注重集体主义精神,“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私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私事,更不愿让他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首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甚至收入等,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种关切,而在西方人则会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三)关于客套语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喜欢用“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自谦,而且把这看做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示谦虚。而西方国家的人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否定自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虚伪。

(四)关于餐饮习俗

中华民族素来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宴客时,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粗茶淡饭”、“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给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强人所难,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他们也不会绞尽脑汁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二、中西文化交际冲突的原因

造成中西交际冲突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源,是由于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

(一)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他之甘露,我之砒霜”。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做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被阐释为消极、堕落,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和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二)行为规范不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地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的原则。

(三)思维模式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中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

(四)语用迁移造成的影响

人们对遇到的现象和行为的评价和解释是建立在本身文化的基础上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语用迁移的影响。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会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三、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改进教学方法

应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二)授课老师要转变观念

授课老师应该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在大学里,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材料,多欣赏一些西方优秀影视作品,开阔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作报告或讲课,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境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VOL8,(6):121-123.

[4]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戴炜栋,束定芳.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外国语,1994.

猜你喜欢
西方人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