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急诊专业护士实践培训的效果分析

2012-02-20 07:20肖江琴王海燕阿孜古丽买买提王喜华
护理研究 2012年30期
关键词:培训评估护士考核

肖江琴,王海燕,阿孜古丽·买买提,王喜华,胡 玲,李 萍

培训评估圈模式是一种以培训评估贯穿于培训整个过程为实质的培训评估体系。按照培训的过程,分为对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4个环节[1]。急救护理工作具有时间性强、实践性强、工作繁杂、风险大、服务性要求高等特点,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必须全面、反应迅速、判断果断。同时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异常多变、社会进步,面对的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骤然增多,这些都要求急救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高和发展核心能力,以适应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2]。2010年3月我基地在培训过程中引入培训评估圈的管理理念,注重评估及实施有效措施以达到培养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3月—2011年12月对6期共计急诊专业护士135人进行培训,学员资料:工作年限为2年~23年(4.18年±9.74年);其中汉族101人,回族5人,维吾尔族23人,哈萨克族2人,其他4人;学历:本科10人,专科52人,中专73人;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43人,护士82人。培训前对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ICU工作年限学员的理论和技能、临床综合能力考核的基线成绩进行均衡性检验,P>0.05。

1.2 方法 在基地建立初期就建立了专业护士培训质量控制委员会。临床带教过程中为保证培训质量除保证专人带教外,由1名副护士长重点负责培训学员实践期间的质量控制。根据培训评估圈模式的实质从具体可操作的层面,分别对培训需求、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4个环节对培训评估圈模式进行了构建。

1.2.1 对培训需求分析的评估 对培训需求进行的评估主要是为了保证培训需求分析的有效性,即培训需求分析是否能真实反映学员和组织的培训需求。学员上理论课前后分别对学员的培训需求进行评估(包括理论、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需要在临床中继续深化的内容)。共性的问题如危重病人救治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差、呼吸机相关知识、群体伤的救治等内容,主要通过每周二进行专题讲座、护理案例讨论、业务查房、晨会分析等形式,采用学员自评、互评、基地老师考评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员授课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个性的问题如健康教育、沟通及表达能力差、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层级护理的具体实施等内容主要通过带教老师增加临床问题的发现,本班的问题必须本班解决,及时讲解、及时反馈、增加教学双方的沟通等方式将急救专科理论和技能结合起来并应用于急救护理实践中等途径解决。

1.2.2 对培训设计的评估 学员上理论课前后、临床实践期间与学员面对面交流获知学员对培训过程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等进行评估。主要是以上培训需求的内容通过何种方式教学、双方共同确立最合适的方法及途径解决。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技能实施工作坊的培训方法。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的调节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方法。

1.2.3 对培训实施的评估 此阶段主要是评估培训教师执行培训计划和课程设计的情况以及培训教师在培训中的讲授是否有效等内容。及时了解带教老师是否做好临床带教的培训;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水平或学员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培训教师是否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员进行练习;练习结束后是否安排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学员是否还存在尚未掌握的问题等,做到随时了解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并做到持续改进。

1.2.4 对培训效果的评估 国内外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是培训效果4级评价模型[3],他从评估的深度和难度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递进的层次:反应、知识、行为、效果。

1.2.4.1 反应层 主要是通过问卷及面谈请学员们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包括:①对带教整个过程的满意程度;②对培训管理过程的满意程度;③对测试过程的满意程度;④对课程计划的满意程度等[4]。

1.2.4.2 学习层 为了衡量学员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变化情况。主要是通过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进行测试(方法如笔试、技能练习与工作模拟等),专科技能、临床护理实践及案例项目积累完成的情况。衡量的方法可以是正式的、非正式的,团队评估、自我评估等等。

1.2.4.3 行为层 测量的是学员在培训后行为变化的情况。这个层次的评估目的在于回答这一问题:学员们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巧或者态度是否被应用于他们日常的工作中。此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

1.2.4.4 结果层 该部分指标较难考核。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满意度是否增加、病人数量是否增加、护士离职率的降低等方面。

1.3 考核方法

1.3.1 理论部分 在培训前即建立培训考核题库,从题库中随机抽取1套试卷对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做基线考核。培训后仍然用该试卷对学员进行考核。该试卷的试题类型是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及病例分析题6种题型,总分100分;考核成绩呈正态分布,6期135人抽取4套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46~0.59,平均区分度为0.26~0.35,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h’sα为0.68~0.81,重测信度为0.64~0.86,内容效度CVI值为0.86~0.98。

1.3.2 技能部分 具体考核项目为心肺复苏必考;以下项目中抽签两项进行考核: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电动洗胃机的应用、电极除颤、心电监护、心电图、电动吸痰等8项技能。技能考核标准统一使用2007年卫生部管理年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使用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评分细则》的考核标准。技能考核由该基地医院临床护理示教室的老师负责。

1.3.3 临床综合能力部分 由于该部分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较难以考核,研究者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制定了《急诊专科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考核表》。该表有临床处理能力(40分)、沟通能力(10分)、职业素质(10分)、管理能力(10分)、教学能力(10分)、健康教育能力(10分)等7个维度38个条目。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hs’α为0.76,重测信度为0.89;问卷的内容效度CVI值为0.94。该考核表由考核小组(由护士长、总带教及至少5名带教老师组成)统一对学员进行考核。

1.3.4 360°满意度调查 从带教老师、搭班医生、学员自评等不同角度评价。满意度调查表由笔者参阅大量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带教老师及搭班医生的评价突出:解决问题的能力(40分)、动手能力(20分)、主动性(20分)、与同事的沟通协调能力(20分)。学员自评主要突出对教学方式、内容、自身能力提高等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03中文版将回收的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检验水准α=0.05,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培训评估圈模式实施前后急救专业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分

表2 培训评估圈模式实施前后360°满意度情况 分

3 讨论

3.1 实施培训评估圈模式是将评估活动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 我基地在建立初期应用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评估(只是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的评估),属于一种事后评估。虽然,这种事后评估可以评价出培训项目的效果,有助于在培训中完善培训项目。但是,由于培训效果评估是在培训结束后才对培训进行评估,没有将评估活动贯穿于培训的整个过程,因而,无法立即发现当前培训中所存在的不足,当然,也就不能根据培训中的不足,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前培训进行修正。我基地在应用评估圈模式后,根据我基地学员的实际情况改进了培训过程中的不足:如卫生部急诊急救专业护士培训大纲中实践环节要求1个月(即160学时),但我基地学员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反映实践时间太短,产生原因是:①我基地在培训初期主要是三级医院的护士,随着培训的深入以及管理层理念的转变,学员来源转变为大多来自县市级医院。尽管学员都来自二级医院,但由于病源不同、医院间培训内容也不同等原因,评估学员的知识、技能及临床应对能力等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②新疆地域广阔、城际间距离远,各医院之间学术交流机会相对较少。加之,各医院的运营模式也不同:如大多数医院急诊科无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学员进入 EICU 后许多内容都未接触过: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呼吸机的调试、甚至部分常用仪器的使用等知识都是从头学起。因此,学员势必感到学习比较吃力。经基地质控委员会专家商议后将实践培训时间增加到2月(即320学时)后,学员普遍反映良好。

3.2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用培训评估圈模式,特别重视学员核心能力的培养 急诊护士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需要迅速处理急、危重病人,要求急诊护士具有较广泛的急救护理理论知识、熟练地应用护理程序、科学地分析与决策、娴熟地使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能熟练地应对预感到的、实际的或潜在的、突然的或紧急的身体或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因此,在核心能力的培训过程中,我基地充分评估学员具备能力的基础上,采用“菜单式”与“模块式”教学法将评估需求及教学设计的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小单元,一方面熟练和规范临床常用的操作技能,如单人心肺复苏、心脏直流电复律术、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技术、动脉采集血标本技术、中心静脉压测定、危重病人饮食导管的放置及保留技术、意识状态的判定(评分)、输液泵应用技术等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随时评估学员的学习需求及能力,使学员及时融入到各种病人的病情救治工作中,通过严密观察、深入思考、认真评判、正确运筹等来完成,如学员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临床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员可以在观察重点、分析速度、判断结论及处理方法等方面有截然不同的结果[5]。同时,我基地在增加理论知识授课的基础上,加强带教过程中的能力评估及考核,一方面可以弥补带教过程中由于抢救或工作忙乱,而不能及时发现学员的问题及疑惑,另一方面可以评估学员意见及建议。方便学员提出及探讨问题,也方便讲授各岗位落实行业标准中的疑难问题,使她们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当天获得的知识。培训中采用工作指导、案例研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疑难闻题的能力。

3.3 急诊急救专业护士培训评估圈模式应用过程中师资的评估及培养是不可忽视的 带教老师是影响培训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老师如果仅凭以前学过的知识,是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专科护士的临床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不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临床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求自己不断深入地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和为学员提供帮助。如危重病人外出检查时,教师首先要熟悉护理程序,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正确迅速采取防范措施,同时了解、分析学员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难点。在自己实践时,让学员观察和配合准备用物,各项安全保障措施的实施,检查结束后立即针对学员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员学会预测疾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速度,加强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突出学员思维能力的培养;临床教师在与学员每次学员每次交流、讨论过程中都会有新的灵感、新的启发、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说,临床教学不仅是学员学习的时机,也是教师提高自己的机会,是互动的学习,是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6]。我基地在实施培训评估圈模式中加强带教老师的评估与培养,主要通过举办师资培训班、讲课比赛、学历教育、层级培训及考核、与绩效、晋升、进修挂钩等多种形式,既稳定了护士队伍,又进一步提高带教老师的对工作的自信心及专业护理能力。

3.4 急诊急救专业护士培训评估圈模式的应用使带教老师、学员、搭班医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由表2可见:我基地改变培训模式后带教老师、学员、搭班医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专科护十培训把临床实践与临床学习和临床经验积累相结合,不仅克服传统单一缺乏层级的培训方式带来的被动接受和局限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专业护士的核心能力增长给护理质量提供了知识与技能的保障.提高了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同时以病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服务态度的提升.做好与病人的沟通,使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得以提高。

培训评估圈模式是一种以培训评估贯穿于培训整个过程为实质的培训评估体系。即对培训需求分析的评估、对培训设计的评估、对培训实施的评估、对培训效果的评估4个环节。我基地将培训评估圈模式应用于急诊急救专业护士的实践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议该模式用于护理管理、其他专业护士培训等领域。

[1] 赵诗逸.培训评估圈模式构建与我国公务员培训评估机制再造[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6-10.

[2] 童宇平,王子秀.我国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现状[J].护理研究,2010,24(1B):102-103.

[3] Kirkpatriek Donald.Great ideas revisited:Revisiting kirpatrieks,four level model[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1996,50(1):54-57.

[4] 盖瑞·凯朗特.培训探秘[M].曹淮扬,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23-29.

[5] 王欣然,李淑趣,韩斌如.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6,20(7A):1788-1789.

[6] 宋宇,王欣然,韩斌如.ICU专科护士临床教学教师教育理念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2):1709-1710.

猜你喜欢
培训评估护士考核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移动式培训评估系统的培训闭环管理研究与探索
以培训效果评估促动员工绩效管理的创新性探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