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希腊文ον的哲学内涵

2012-02-18 05:29王晓朝
江西社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分词语法

■王晓朝

论希腊文ον的哲学内涵

■王晓朝

希腊文 ον;是者;在者

在中国学术界以往有关being的争论中,学者们相当详细地讨论了由希腊语词∈ιμι派生出来的一些词和词组(∈στι,∈ιναι,τò ον,ονσια,等等),分析它们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揭示其哲学内涵,并提出了一些译名建议。这些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西方哲学的理解,但在讨论中亦时有混淆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的现象发生。亚里士多德曾经把什么是的问题说成是“从古到今一直被提出并使人疑惑的问题”①,并在《形而上学》第五卷用了一整章(第七章)的篇幅,专门分析的四种含义。可见,在以∈ιμι为原形的各个派生词中,格外重要。本文从语法功能,词汇意义和哲学内涵三个层面专论希腊语词,并着重理解亚里士多德对'这个哲学概念的内涵的阐发。

在语法学研究中,词义有两类:语法意义(grammatical meaning)和词汇意义 (lexical meaning)。词的语法作用或功能方面的意义,叫做语法意义。词本身的意义,亦即词的内容称作词汇意义。语法学家一般认为,虚词(如冠词、介词、连接词)只有语法意义,实词(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既有语法意义、又有词汇意义。在对词义进行分析的时候,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经常混合在一起,比如各种词典既列出词的词性(语法意义),又列出词的内容(词汇意义)。但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是两类意义,不应混淆。为明晰起见,本文在下面的解释和分析中将“语法意义”称作“语法功能”。

希腊文ον是动词∈ιμι的中性单数分词,其阳性形式是 ων,其阴性形式是 ουσα。[1](P177)在以往讨论中,学者们对其词性有不同说法,杨适教授和余纪元教授说它是“分词”,陈村富教授称之为“动名词和分词”[2](P596)。我们知道,英文的词法中有动名词 (gerund)一类,其形式与动词的现在时分词相同。而绝大多数希腊语法书没有提到古希腊语的动词也可变形为动名词。在笔者接触过的希腊语法书中,仅L.R.Palmer的“The Greek Language”提到希腊语有动名词的(gerundives)用法。[3](P257)所以本文只提分词,不提动名词。

动名词是动词的名词化,分词是动词的形容词化。希腊语的分词(participles)是一种动词性的形容词。作为动词它们有时态和语态,也可以有宾语,而作为形容词它们可以修饰名词。分词在希腊语中用法广泛,有些用法与英文相同,有些不同。希腊语的分词和形容词、动词不定式一样,带上冠词就可成为名词形式。“分词加冠词可以用作主语,就像形容词一样。”[1](P334)“中性分词加冠词有时候用作抽象名词,就像不定式一样。”[1](P335)带上冠词το以后,ον就成为名词性的词组,也就完全名词化了。由于希腊语∈ιμι相当于英文中的be,所以英译者一般把它译成being。

希腊语分词的语法功能和英语分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英语分词是一种兼有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某些特征的非人称动词。英语分词把人物的行为作为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表示出来。而在希腊语中,“分词是一种动词性的形容词,它有三种用法。第一,它可以用作定语,像普通形容词一样限定一个名词;第二,它可以限定行为发生时的状态;第三,它可以与某些动词连接,补足它们的意义,具有与动词不定式相似的作用”[1](P334)。

掌握了上述希腊语分词的语法功能后,我们来看ον的词汇意义。人们要掌握一个词的词汇意义,最一般的办法是查词典。词典编纂者从大量语料中总结概括出语词的主要意义,列举在词典中。这也是词汇意义又称“词典意义”(lexical meaning)的原因。

在中国学界有关“是”的争论中,学者们常问的一个问题是:“是”是系动词还是表示存在的动词?这在中文语境中或许还有继续讨论的空间,但在欧美学界早有定论。[5](P76)∈ιμι既是系动词,又是实义动词,它的词汇意义有“在”、“有”,等等。中国学者还需要注意的是,希腊语中的系动词不是只有∈ιμι一个,而是有许多。比如γιγνομαι也是一个系动词,意思是 become, turn out, prove, behave。[1](P199)“当∈ιμι(be)的任何部分把主语和一个后续的名词或形容词联系起来,这个动词就被称作系动词(亦即联系的工具),后续的部分被称作述语(谓语)……系动词∈στι和∈ισι经常省略,尤其是在格言中……然而 ∈ιμι可以构成完整的谓述,例如,∈ισι θ∈οι,Gods exist.”[1](P196)我们不可误认为 ∈στι的词汇意义就是“系动词”。

那么从∈ιμι变形而来的ον的词汇意义有哪些呢?附属于A类(实义动词)的有:

I. 人的存在 (exist of persons),例如 οι οντ∈ζ,the living,ο ων,the Eternal;

II.真实世界、环境、事件等的存在(exist of the real world, of circumstances, events, etc.),例如 τα οντα, the world of things, τηζ προδοσιαζ ουσηζ,since treachery was there;

III.是事实,是这种情况 (be the fact or the case)例如,τòν ∈οντα λογον λ∈γ∈ιν, the true story;

IV.没有一个(no one,后跟关系词),无分词形式的例子;

矿石品位mFe为18%~35%不等,一般在25%~28%之间,有用组分含量较稳定,其他有益组分含量甚微。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粒径较大,一般在0.05~0.3mm,呈细脉状、条带状及少量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假象赤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含量较低,呈他形粒状,分布于角闪石及磁铁矿晶粒内。

V.有(there are,常用于句首),无分词形式的例子;

VI.可能,就算如此 (it is possible,let it be granted.),无分词形式的例子。

表示存在的动词∈ιμι有分词形式,那么系动词∈ιμι有没有分词形式呢?《希英词典》的作者在此处先说系动词∈ιμι的词汇意义就是英文的to be,然后说它用来连接相同格的主词和谓词,因此也有signify(表示)和import(含有)的意思。再接下去,作者就解释系动词∈ιμι与各种时态的分词连用时的词义,而没有提到系动词∈ιμι也有分词形式。[4](P488)《古典希腊语句法》一书的作者似乎认为系动词也有分词形式。他说:“系动词经常与谓语一致。例如‘罪之工价是死’。这在系动词处于分词形式时也是对的。”[6](P124)可见西方学者在这个细节上仍有分歧意见。

通过查阅《希英词典》我们知晓了∈ιμι的主要词汇意义。接下来可以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在识别实义动词∈ιμι变形而来的分词ον的词汇意义时,还需要联系系动词∈ιμι的词汇意义吗?笔者认为,系动词∈ιμι和实义动词∈ιμι有内在关联,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但我们在理解∈ιμι的词汇意义时本质上应当把它当作两个词来处理。选择译名的依据应当是词汇意义而不是语法功能。无视∈ιμι的一词多义现象,一味强调某种意义之重要,从而在翻译中要以该种意义一以贯之,这种译名主张不仅在实际中做不到,而且会阻碍我们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

在学界以往相关争论中,亚里士多德对ον的解释受到特别的关注。我们看到,巴门尼德、柏拉图等人已经大量使用ον这个术语,但只有亚里士多德对ον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作过详细解释。我们在阅读亚里士多德原文时当然也应当对他的解释作这样的区别。

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中论述过∈ιναι和ον的语法功能。他说:“动词本身便是个词,并且有一定意义,因为说话的人一旦停止了他的思想活动,听话的人,其心灵活动也跟着傍止。但是,动词既不表示肯定也不表示否定,它只有在增加某些成分后,不定式‘∈ιναι’、‘ουκ ∈ιναι’,以及分词‘ον’才表示某种事实。它们自身并不表示什么,而只是蕴涵着某种联系,离开所联系的事物,我们便无从想象它们。”②“一般而论,正如我们述说的,必须把‘∈ιναι’、‘ουκ ∈ιναι’当作基准,而其他词则作为附加词与‘∈ιναι’、‘ουκ ∈ιναι’放在一起,从而形成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③这些解释表明,亚里士多德在这里讲的意义是语法功能,他认定不定式‘∈ιναι’、‘ουκ ∈ιναι’,以及分词‘ον’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但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词汇意义(不表示什么),只蕴涵某种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解释是句法层面的,不是词法层面的,他所要讨论的也不是一般的句子,而是陈述句,而陈述句有真有假。不定式‘∈ιναι’、‘ουκ ∈ιναι’,以及分词ον在句子中的作用就是与其他词一道形成判断。

强调ον和∈ιναι的词汇意义的多样性是亚里士多德相关解释的另一要点。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批评巴门尼德:“他的前提是错误的,因为他把ον理解为只有一种涵义,事实上它有多种涵义。”④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更是反复强调ον有多种意义(πολλαχοζλ∈γ∈ται το ον):“如此则 το ον 有多种意义,但全部都与一个本原相关。”⑤“既然一和το ον都有多重意义,从而那些与它们相关的其他东西也必然有多重意义。”⑥“既然 το ον 有多层意义,首先应谈就偶性而言的存在,而关于它是没有理论的。”⑦“在我们对每一词的各种意义的区别中,显而易见,το ον 有多重意义。”⑧“正如前面我们在区别多种意义时所说,το ον有多种意义,它或者表示是什么和这个,或者表示质,或者表示量,或者表示这些范畴中的任何一个。尽管το ον的意义有这样多,但‘是什么’还是首要的,因为它表示实体。”⑨

总之,亚里士多德明确意识到ον有多种词汇意义,是个“多义词”。要理解并翻译这个词,我们不得不在具体语境中加以识别。国内有些学者主张:“以‘是’来理解和翻译‘being’,并且在西方哲学的研究中把这样的翻译和理解贯彻始终。”[7](P1)看了亚里士多德的论述,笔者感到这种做法是一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亚里士多德解释了ον的语法功能,但他的解释不如现代语法学家那么全面和完整。亚里士多德也解释了ον的多种词汇意义,但他没有像现代辞典作家那样列举ον的各类词汇意义。亚里士多德是一名哲学家,他最想做的是要揭示ον这个基本范畴的哲学内涵。

亚里士多德用古典希腊语(阿提卡方言)表达他的思想。εIμι及其各种变化形式在他的著述中大量出现。可以认为,大部分εIμι及其变化形式都属于日常用法,其含义也是日常词义,只有少部分是哲学概念,具有特殊的哲学含义。ον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因而也最受亚里士多德重视。我们看到,亚里士多德对ον的哲学内涵的阐发遍布整部《形而上学》,最集中的地方是在《形而上学》第五卷第七章(Aristotle, Metaphysics, 1017a7-b8)。应当说,中国学者在前期相关讨论中并未忽视该章的论述,但由于受“一是到底”之译名主张的束缚,一些学者对亚里士多德原意的理解有以“是”的含义遮蔽其他含义之嫌。

亚里士多德在这一章中要干什么?他是在解释ον的语法功能,还是在解释ον的词汇意义,抑或是在揭示ον的哲学内涵?该章文本自身和其他种种迹象表明亚里士多德是在揭示ον这个哲学概念的内涵,而不是在解释ον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亚里士多德整个第五卷就是对三十个哲学概念的解释,因而被后人称为“哲学词典”。该卷每一章开头所用的句式都是相同的,“……λ∈γ∈ται……”( ……的意思是……,所谓……)。它的前六章解释的哲学概念是“本原”、“原因”、“元素”、“自然”、“必然”、“一”,第七章要加以解释的哲学概念就是“ον”。

第七章的文字由解释和例证构成。从日常语词和哲学概念的区分来看,亚里士多德的解释句中出现的 το ον 是哲学概念,在例证中出现的 ∈στι,∈ιναι这些词则可视为日常语词,我们在此略去不谈。该章文字已有数种有代表性的中译文,笔者在分析其核心句时先加以引用,再谈笔者自身的理解。

在第七章中,ον总共出现了四次。开头第一句:“Τò ον λ∈γ∈ται τò μ∈ν κατασυμβ∈βηκóζ,τò δ∈καθ αυτó.”[Aristotle, Metaphysics, 1017a7,贝克本92页]吴寿彭先生将这句话译为:“事物被称为‘是’〈实是〉分为(一)属性之‘是’(二)与本性〈绝对〉之‘是’。”[8](P93)王路教授将此句译为:“事物被说成‘是’,可以在偶性的意义上,也可以依其自身。(是者有时候是在偶性的意义上表达的,有时候是依自身表达的。)”[9](P166)笔者按照希腊原文直译,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 το ον,要么就属性而言,要么就自身而言。”苗力田先生将此句译为:“存在的意义或者就偶性而言,或者就自身而言。”[10]按照希腊原文直译,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 το ον,要么就属性而言,要么就自身而言。”王路教授和吴寿彭先生把 το ον 理解为系动词“是”,苗力田先生将 το ον理解为“存在”。我们前面已经指出,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既不是在解释这个词的语法功能,也不是在解释它的词汇意义,而是在阐发这个哲学概念的内涵。所以将它译为“存在”、“存在者”、“在者”更为接近原文的意思。这样理解和翻译与句子后面的“属性”和“自身”意思相合。研究希腊哲学的学者都知道,希腊人讲“本身”也就是在讲“本性”。而王路教授和吴寿彭先生的译法把το ον译为“是”,添加了原文中没有的一些语词以自圆其意,但与整个语境相悖。

王路教授在对该章文字作完理解和翻译后总结道:“综合起来应该可以得出一个比较肯定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这里所说的乃是系词意义上的是。绝没有什么存在意义上的东西。”[9](P169)笔者的看法与此不同,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五卷第七章把ον当作一个哲学概念来处理,解释了它的哲学内涵。他提到了ον的属性,也讲到ον本身,讲到了ον的潜在状态和真实状态。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根本没有谈论什么“系词意义上的是”,王路教授的理解和翻译是混淆ον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所致。

注释:

① Aristotle,Metaphysica,1028b3,in I.Bekker ed.,Aristotelis Opera,vol.VIII.

② Aristotle, de interpretatione,16b19-25.

③ Aristotle, de interpretatione,22a8-11.

④ Aristotle, Physica,186a24.

⑤ Aristotle, Metaphysica,1003b5.

⑥ Aristotle, Metaphysica,1018a35.

⑦ Aristotle, Metaphysica,1026b2.

⑧ Aristotle, Metaphysica,1028a5.

⑨ Aristotle, Metaphysica,1028a10.

⑩ Aristotle, Metaphysica,1017a18.

⑪11 Aristotle, Metaphysica,1017b1.

[1]W.Goodwin, A Greek Grammar,St.Martin's Press,London,1991.

[2]汪子嵩.希腊哲学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3]Leonard.R.Palmer, The Greek Language, Bristol Classical Press, London, 1980.

[4]H.G.Liddell& R.Scott, Greek-English Lexicon, with a Revised Supplement, Clarendon Rress, Oxford,1996.

[5]欧文.亚里士多德论本体论的陷阱[A].聂敏里.20世纪亚里士多德研究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Basil Lanneau Gildersleeve, Syntax of Classical Greekfrom Homer to Demosthenes, New York, American Book Company,1900.

[7]王路.读不懂的西方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9]王路.“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0]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7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希腊语词ον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亚里士多德曾经在《形而上学》第五卷用了一整章的篇幅,专门分析它的四种含义,可见其重要性。然而,在以往的相关讨论中,学者们时有混淆该词的语法功能和词汇的现象出现。本文从语法功能,词汇意义和哲学内涵三个层面讨论ον,并着重解释亚里士多德对这个哲学概念的内涵的阐发。

B502.233

A

1004-518X(2012)01-0054-05

王晓朝(1953—),男,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求是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希腊哲学与宗教学。(浙江杭州310028)

【责任编辑:龚剑飞】

猜你喜欢
亚里士多德分词语法
分词在英语教学中的妙用
结巴分词在词云中的应用
结巴分词在词云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论英语不定式和-ing分词的语义传承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