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尧
(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张大尧 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网络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
黑龙江省积极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采用云服务模式的Interlib自动化集群管理系统,建成了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加快数字资源建设。利用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基层中心组成的网络开展服务,通过网络把优秀的文化送到城乡用户手中,实现了数字文化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
该项工程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依托各级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手机等新型传播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建共享。“十二五”时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应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成果,最大化发挥各级网点设备设施的服务能力。预计2015年,将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传播高效互动、服务便捷贴近、管理科学规范、体系完整可控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服务体系,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网络服务阵地;成为资源丰富、服务便捷、使用安全的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中华数字文化资源门户、数字文化网络培训学校;成为基层群众的信息中心、学习中心和数字文化中心。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思路,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黑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组成部分,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为依托,挖掘、整合黑龙江省的各类文化信息资源,以现代技术形态再现文化的重要价值,形成网上“龙江文化”信息资源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资源,实现黑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组成部分,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市图书馆、佳木斯市图书馆等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了一些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加工工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黑龙江省图书馆引进图创公司Interlib集群自动化系统平台,从资源、技术、人力上全面强化服务功能,满足市民的多元化需求。
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作为资源共建共享新的实现形式,将黑龙江省内的各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从而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合理配置,以及图书馆之间互相合作的目的。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安全性,可以在各种主流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易于整合各种资源,用户通过浏览器便可以直接访问。集群自动化系统平台为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取得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
①以黑龙江省馆为总馆搭建一套Interlib系统,对全省试点县图书馆业务系统采用分馆制,即使用一套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利用设置在省馆的一台服务器,供全省80多个区县图书馆实现业务自动化管理,县级图书馆作为分馆登录系统。
②基于Interlib系统,黑龙江省图书馆在采购数字资源时,采用省、市、县共享模式,即省馆采购的资源在市、县馆也可以同样使用。这种方式虽然扩大了省馆的采购开支,但采购电子资源的总体经费有所降低,同时保证了基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质量,为建设覆盖全省的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③黑龙江省共享工程采用了大集中的方式,将所有数据在省馆进行统一的集中存放。除中心馆外,其他馆由于不需要服务器等设备,在计算机维护上没有额外的需求,大大节省了技术、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
黑龙江省图书馆采用集群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上成效卓著。通过馆际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图书馆群的联合编目,多馆具有相同的文献资源,共享一条标准书目数据,达到书目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了编目工作的效率,推进文献编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了区域内的通借通还,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同时,中心图书馆的服务网络延伸至街道、社区和区县图书馆,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资源合理配置及分布。另外,以省中心馆带动镇区、社区、街道的图书馆业务能力,提升各分馆业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技术层次,从而适应新局势、新环境下的资源共建共享和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以向人民群众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IT技术则是提高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手段与工具。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业务量的扩大,它们往往需要升级或重写旧的业务管理系统,这就是说新的系统需要继续支持原有系统的应用,从而导致资源不足。问题的核心在于,用户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各种电子化项目的应用导致信息系统的架构越来越复杂,如今几乎所有的软件都有升级版本,而众多的软件应用将会导致整个系统变得非常庞大,另外,还导致了各个子应用之间很难做到完全融合,资源并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投入回报比也难以平衡。
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计算机基础设施的资源化与服务化,进而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资源使用率已经成为文化管理部门考虑较多的问题,基于此,黑龙江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始了云服务模式的探索。
黑龙江省图书馆通过整合计算机基础设施,引进云服务模式Interlib业务管理系统,开始了云服务的实践。采用Interlib系统,由省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进行管理,区县馆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和独立的服务器,通过浏览器就可进行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大大节省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和硬件资源,解决了部分中小型图书馆面临的经费紧张和缺少计算机专业人员的问题,无疑是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方式。省图书馆通过这种服务模式联合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集成地区公共图书馆间的文献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读者资源等,充分发挥地区公共图书馆间资源联合优势,为本地区市民提供“统一、普遍、均等”的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地区公共图书馆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共知”的目标。
在云服务模式下,Interlib将分散的、隶属关系不一的本地各级公共图书馆组合成正式的、相对固定的、联系紧密的图书馆网络组织,构建一个以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形成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中心,其他市县级图书馆为分馆的公共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在组织内部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的管理机制和自动化、网络化、一体化的业务运作体系,全面实现黑龙江地区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这种模式可实现集成各级图书馆资源并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云服务模式的应用将为黑龙江省图书馆带来一系列的现实效益:
①通过云服务模式下的Interlib系统平台,黑龙江省各级图书馆可获得云模式中巨大的存储资源,及时响应用户请求,从而使图书馆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效益。
②通过云服务模式可以实现黑龙江省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集群化管理,构建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用户可以随时获得其他图书馆的资源,使用户的信息需求获得极大的满足。
③由于云服务模式对于用户终端的配置没有限制,有关的技术人员不必担心需要升级图书馆的相关硬件,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④拓展了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方式。相互合作的图书馆每天都有新的信息增加到数据库中,能够极大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云服务模式下的Interlib系统给黑龙江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黑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充分整合了纸本文献资源、数字文献资源、公共互联网信息资源等,为广大民众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它不仅改变了黑龙江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各自为政的状态,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了实体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还为促进黑龙江省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公民素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云服务模式下的Interlib系统具有的广覆盖、高效能、可持续等特性,使其在应用中成效卓著,对黑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陶新权,等.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54-57.
[2]毛海波.区域数字图书馆云存储服务模式探讨[J].现代情报,2011(2).
[3]许轫.浅论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