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令
2009年腊月,大巴山的风像刀,刮得人生痛。
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又坐了五个多小时的汽车,在山西煤矿打工的陈昌明,回到城口县河鱼乡平溪村的家。
一进家门,见到抱着自己膝盖撒娇的孩子,陈昌明眼睛一酸,差点哭出来。
“跟我一起下井的同乡出事死了!”他对妻子说,“矿井顶部塌陷,那个老乡连喊都没喊一声,就被埋了。”
“万一我出事了,一家老小怎么办?”陈昌明有些哽咽,“我想转行!”
妻子双眼含泪,使劲点了点头。
闻鸡起舞
“砰、砰……”鞭炮在平溪村不时鸣响。
年味越来越浓,陈昌明却全无过节的心情。
他准备趁着春节农闲的机会探听一下行情,希望找到合适的致富项目。
养猪,养鱼,还是接父辈的班——种地?
亲戚朋友支招的多,能让陈昌明动心的却很少——他在山西当了12年矿工,除了挖煤外,不会其他谋生手艺。
一没技术,二没资本,陈昌明举目四顾,何其茫然。
幸好,他遇到了贵人。
“啪啪啪……”腊月二十七,大门一阵猛响。
门外,头发花白的村主任冯乾坤一脸微笑。
冯乾坤不知从哪听到了风声,登门造访陈昌明。
“听说你在找致富项目?”
“嗯,可我没钱没技术,没有找到好项目。”
“现在市里在搞万元增收,对特色农业进行大力扶持。我们乡的山地鸡就有很多扶持政策!”
“你的意思是……”
“我教你养山地鸡,如何?”
“行!冯主任,我跟你干!”
2010年3月,陈昌明掏出多年积攒的上万元积蓄,新修了鸡舍,置办了鸡饲料、喂食器和预防药。
一切准备停当后,陈昌明买回了一大群鸡苗。
“鸡犬不宁”
2010年底,陈家鸡舍。
陈昌明开始了一场特殊解剖。在他面前,是一具新鲜的山地鸡尸体。
饲养山地鸡后,陈昌明在冯乾坤指导下,按部就班进入状态。半年后,第一批山地鸡进入成熟期。借助村里山地鸡合作社的销售网络,陈昌明的鸡群飞出大山,为他换回8000多元收入。
陈昌明乐得合不拢嘴。他又买了500只鸡苗,继续饲养。
却不想,一盆冷水当头浇下。
一些鸡苗开始在眼部周围长出小疙瘩,另一些则出现了排泄白便的现象,还伴有喘气、高烧、咳嗽等症状。
“小疙瘩可能是蚊子咬的,白色大便可能是饲料不一样。”刚开始,陈昌明不以为然。
可是,在随后一个星期里,40多只鸡苗相继死亡。
“瘟疫!”陈昌明这下慌了。他赶紧找来一只死鸡,进行“尸检”。
解剖结果让他愕然——将鸡毛全部拔掉,小疙瘩赫然布满全身!
这种奇怪的家禽疫病,让陈昌明茫然无措。
望着鸡苗一只接一只死亡,陈昌明的心凉到了冰点。
他甚至开始琢磨:实在不行,就只有再当矿工了。
鹤立鸡群
“啪啪啪……”
又是一个寒冷冬日,敲门声再次响起。
“有疫病怎么不找我?”
门外,冯乾坤言语急促。
“冯主任……”看到冯乾坤,陈昌明眼中希望闪烁。
作为城口山地鸡产业的开路先锋之一,冯乾坤也曾遭遇“滑铁卢”——那一次,他养的山地鸡也出现过同样症状,最后,500只鸡苗仅有12只幸存。
惨败之后,冯乾坤潜心钻研山地鸡养殖技术,天天蹲在鸡舍观察,终于,他找到了防治之法——分群隔离饲养法。
“别慌,我帮你瞧瞧。”冯乾坤一头钻进鸡舍,站在鸡群中观察。
在一群群耸动的鸡苗中,冯乾坤稳如泰山,颇有些“鹤立鸡群”的味道。
“疙瘩是水痘,白便是拉白痢,喘气是得了气管炎。”冯乾坤诊断出了病因——每天晚上,数百只鸡关在一间屋里,加之空气流通不畅,致使温度和湿度失控,鸡群自然容易生病。
冯乾坤立即将病鸡捉到一块,然后配制药物,在鸡舍和放养场喷洒消毒液……
“你立即新修鸡舍,将病鸡和健康鸡隔离饲养。”一边忙活,冯乾坤一边嘱咐陈昌明。
得到秘诀后,陈昌明依计而行,依照分群隔离饲养法,按每个鸡舍长四米、宽两米、高一米的标准,统一采用竹木结构修建鸡舍,并盖上石棉瓦加强保温和透气性。同时,严守“每个鸡舍最多养鸡200只”的标准,为鸡群留足活动空间。
奇效很快显现——剩下的400多只鸡安然渡过疫情。
2011年初,劫后余生的山地鸡被抢购一空,陈昌明又挣到8000多元钱。
“以前挖煤,十多年才存了一万多元,现在一年就挣到了!”陈昌明眼中泛起泪花,“太感谢冯大哥了!”
金鸡报晓
2011年4月,经过冯乾坤整整一年的教导,陈昌明“出师”了。
两轮饲养之后,陈昌明不仅收回了成本,还积累了一笔资金。现在,他准备购买孵化机,实现“鸡苗孵化—商品鸡销售”一条龙。
冯乾坤再次伸出援手,帮陈昌明选购了一台大型孵化机,一次能对1000只鸡蛋进行孵化。随后,他又手把手地对陈昌明进行培训,将自己多年练就的“饲养绝学”一股脑相授。
现在,陈昌明的山地鸡孵化率超过80%,成活率接近75%。2010年,他的鸡舍共出栏鸡苗5600多只、商品鸡2500多只,实现年收入近十万元。
2011年,这个数字接近15万元。
陈昌明终于成功转行。
现在,他准备大干一场。“我租了一片50多亩的林子。”陈昌明说,“我的养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争取年收入达到20万元!”
而他的“冯大哥”,依然在各家各户的鸡舍里忙活——2010年,在冯乾坤的指导和带动下,平溪村305户乡亲已经有182户实现了万元增收。其中,由43户乡亲组成的贾家沟山地鸡养殖小区创造了户均出栏1000只的纪录,一举实现了整体万元增收。
“万元增收是顺应民心的民生政策,我们村干部当然要冲在前面!”冯乾坤说,“我们村的山地鸡势头正劲,我还想让它们在全县‘报晓呢!”
在这个村主任身后,无数个“冯乾坤”正战斗在万元增收第一线,帮助千万乡亲走上致富大道。